第00004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今年第一批46家文化礼堂建成开放
一堂一韵,让精神家园“活”起来
汀田大典下文化礼堂演出现场(庄颖昶 摄)

    我市今年第一批46家文化礼堂建成开放

    一堂一韵,让精神家园“活”起来

    ■记者 林长凯

    日前,在陶山镇荣祥村文化礼堂,一群学生正在村支书郑华的带领下参观各种古老的农具,并不时询问农具的用法。开放一年来,荣祥村文化礼堂吸引了周边很多中小学生前来参观。日前,包括荣祥村在内的我市本级2014年度第一批46家文化礼堂都通过检查验收,其中部分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一座礼堂,如同一把“金钥匙”,不仅传承乡村文脉,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让村民找到精神家园,找到幸福秘方。

    今年每个镇街建成

    1家以上精品文化礼堂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灵魂”在于活动, 硬件建设的完成只是基础,后续的软件建设、活动开展才是关键所在。

    湖岭镇溪坦村文化礼堂建设走在了我市文化礼堂建设的前列。如今,该村结合当地的梅源文化,开展了具有各种教化作用的文化礼仪活动。每逢传统节日、重要节庆假日和村民入学等特定时节,组织春节祈福迎新、儿童开蒙、重阳敬老、庆祝国庆、成人仪式等富有特色的礼仪活动。村民王涛说,以前一个普通的农村,自从开展文化礼堂建设后,村里的文化氛围浓了,风气也变好了。

    文化礼堂建设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场所。

    锦湖街道林岙村的白老伯是个老戏迷,周边农村有唱戏,他都会去看。今年上半年,该村建好了文化礼堂,并配备了舞台、阅览室、老人活动室等配套设施。白老伯高兴地说,如今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参加各类老年活动了。

    今年6月,汀田街道川南文化礼堂俱乐部成立,率先采用新型文化礼堂管理模式,对文化礼堂的建设和维护管理机制进行了创新。该俱乐部改变了当前文化礼堂建设主要由姓族宗祠、文化宫改建,以政府和村委会作为文化礼堂建设主体,后续维护和管理主要依托文化礼堂本身的传统格局,通过整合当前现有的资源,吸纳姓族尊长、社会知名人士、热心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人士,使之成为文化礼堂筹资、建设以及维护管理的中坚力量。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礼堂正逐渐成为农村一个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发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功能,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阵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礼堂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现在我市的文化礼堂还只发挥了一点点的作用。”该负责人介绍,文化礼堂还可用来开展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进讲堂,科技知识、法律知识进学堂,名医义诊、司法调解进村庄等利民惠民、方便老百姓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还可以在文化礼堂举行大事通报、村民选举等活动,让“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

    今年年初,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保数量、求质量”的建设思路,并召开专题协调会、推进会,制定出台了相关文本。我市相继下发了《瑞安市农村社区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服务文化礼堂活动项目安排》、《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礼堂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的意见》等,要求各相关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镇街组织实施,责任到人。我市根据各镇街经济基础、地域大小的不同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出每个镇街今年建成1家以上精品文化礼堂。

    为此,我市建立由文化、民俗等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12人文化礼堂建设专家智囊团和38人文化礼仪指导师队伍,分片区全程指导文化礼堂的设施建设、展览展示和活动开展。面向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农村业余文艺爱好者等群体,组织开展礼仪、庆典等仪式主持的相关培训,负责镇村文化项目和活动设计、文化礼堂礼仪庆典活动主持和村民精神文化咨询等。

    我市积极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吸纳400多名热爱文化服务工作的志愿者加入文化礼堂建设管理队伍。志愿者们承担起了农村文化礼堂宣传、推广,展览布置、讲解,以及文化讲座、书画艺术培训与辅导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村级(社区)组织则分别成立文化礼堂“八大员”队伍和文化礼堂管理员队伍,负责文化礼堂日常管理及活动的开展。

    根据各社区的历史传承和资源优势,我市还邀请专家学者结合瑞安的民俗风情,有效整合农村原有的宗祠、文化活动中心、老人协会活动室、农家书屋、民俗会馆等资源,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指导策划各类节庆活动和村史村情展示。比如,湖岭溪坦的拜师礼、东山下埠的开渔庆典礼、高楼的梅农祈福礼等,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韵、村村有村歌,逐步形成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家农耕文化。

    打造文化礼堂的特色品牌

    各社区、村纷纷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历史传承,积极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礼堂品牌。

    湖岭亦垟村:

    孝德品牌

    湖岭镇亦垟村的道路旁,每隔50多米就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关于孝德的经典句子。每周六上午,该村孝德学习班里书声琅琅,30多名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诵读《孝经》,学习孝德礼仪知识。

    “村美,人更要美。我们觉得孝德是人最基本的道德,也是最美的。”亦垟村党支部书记周岩清说,这也是村里致力于创建孝文化村的初衷。如今,亦垟文化礼堂围绕“宣孝”、“学孝”、“倡孝”、“行孝”、“评孝”五大内容,建成孝文化园、孝文化墙、孝文化室等设施,开设“孝德讲坛”,邀请专家、行孝模范上孝文化课、办孝文化讲座,引导群众读孝德书籍、讲孝德故事、懂孝德道理,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德之村。

    陶山荣祥村:

    农耕品牌

    “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老农器具都是宝贵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古老的东西正在慢慢地退出生活,濒临消失,如果再不保护就要消失殆尽了。”陶山荣祥村党支部书记郑华带领一班人,把闲置的荣祥小学改建成为荣祥农耕文化展览馆。

    依托农耕文化特色,荣祥村文化礼堂设置了瓯绣馆、农家酒酿造展示馆、陶弘景种艺馆、养生布鞋馆等6个主题馆,展示700多件农耕用具、牲畜用具等极富时代特征的农耕实物。

    玉海西门河头社区:

    “资源整合”品牌

    西门河头社区的场地比较紧张,该社区便通过整合广场公园、文体活动场地和共建单位的场地资源,积极打造“资源整合”品牌,努力推进文化礼堂活动开展。

    西门河头社区以六大庭院为基础,开拓科普展示馆,开展社区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今年68岁的居民金大妈说,因为没地方去,以前只能待在家里,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现在社区的文化礼堂建好后,可以经常到文化礼堂拉家常、参加老年人活动,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看到母亲的变化,金大妈的子女们都感到很高兴。

    南滨林中村:

    书画品牌

    村书画协会是南滨街道林中村的骄傲。今年80岁的周国松,从72岁开始学画,一发不可收拾,每天要坚持练四五个小时。几年下来,他家里挂满了自己的作品,有百虎图、百蝶图、百猫图、百鸟图等。老人说:“我拿‘百’字做文章,除了吉利,还希望自己能画到100岁。”

    林中村文化礼堂充分利用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民喜欢作画等有利条件,开辟“书画展览室”和“书画传习所”,用墙画展示村史村貌,宣传道德文明,邀请多位书画名家讲授辅导,这里的文化礼堂成了远近闻名的书画之家。

    让文化礼堂内容丰富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专 版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飞云新闻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微播报
   第00012版:百姓事
   第00013版:远望角
   第00014版:玉海楼
   第00015版:广 告
   第00016版:车周刊
一堂一韵,让精神家园“活”起来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4 一堂一韵,让精神家园“活”起来 2014-12-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