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棋”中、五行五馆、每日八事……
莘塍学校特色教育精彩纷呈
■记者 潘敏洁/文 通讯员 林明铎/图
莘塍街道共有10所公办学校,其中小学6所、初中2所、幼儿园2所。多年来,各校在办学过程中创建办学亮点,如莘塍实验小学围绕“每日八事”贯穿学校办学过程;莘塍第二小学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近年来已形成常态化、系统化、序列化;莘塍三小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建设“五生德育”特色教育,加强特色建设并通过瑞安市剪纸特色学校验收。
莘塍教育学区主任宋福松说,教育特色是学校在办学中表现出的独特之处,是学校办学个性的体现。学校任何教育特色,既包含有校长的办学思想,又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某种优势,又表现出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教育特色,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品位,提升办学质量,它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莘塍街道的三所具有教育特色的学校,一探究竟。
二幼: 乐在“棋”中
说起莘塍第二幼儿园,人们就会想到国际象棋。走进校门,一张巨大的棋盘映入眼帘,黑白棋子,六十四格,一股浓郁的国际象棋气息扑鼻而来。
它从一所名不经传的幼儿园,晋升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从温州市幼儿国际象棋培训基地,发展成为全国国际象棋传统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园”和“精品教育”之路。
“我们幼儿园有近500多个孩子,从小班入学就开始学国象,我们每个老师都会下也会教。”园长尤雪媚说。
办园17年以来,莘塍二幼的国象教学愈发精湛。该园在课程与教学管理等幼儿园教育工作各个领域不断深化,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国象教学水平,多名教师取得了浙江省国象指导师证书和国际象棋裁判证书,其中一位老师还考取了国际一级裁判证书。
“喷嚏狗很喜欢玩国际象棋游戏,就把地板铺成了国际象棋棋盘的样子,然而细心的小兔发现餐厅的地板缺了好几块,他就不声不响地帮喷嚏狗补起了地板。小朋友们,你发现什么地方缺了,该怎么补地板呢?”在小班里,老师绘声绘声地讲着补地板的故事,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小朋友们就认识了黑白交替的棋盘。
“八个小兵站前排,校车校车两角站,小马小象快起来。白后白后住白房,黑后黑后住黑房,留下一个给国王。”在另外一个教室里,老师正带领孩子们读《摆棋歌》,同时配合棋宝宝在棋盘妈妈身上玩游戏,很快孩子们就学会了正确的摆棋。
这便是二幼一直推广的教学模式——乐在“棋”中。“把国际象棋和文字、艺术结合起来,可以把抽象、简单的国象知识变成有韵律、有节奏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国象知识。”尤雪媚说。
国象最重要的是互动。为此,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老师给家长集体上国象课。“我妈妈也会下,在学校里我跟同学下,到了家里我还能跟妈妈下。”上大班的叶子颖开心地说。
二幼的国际象棋声名远播,许多家长都慕名带孩子前来求学,该园毕业的幼儿又成了小学的热招对象,集云学校、莘塍实验小学等,甚至连以国际象棋著名的温州市实验小学和瓦市小学等学校都积极招收该园毕业生。
实小: “每日八事”育素质人才
在“每日八事”中,读四年级的王一宁在选择了“想想创意”——不会打烂的羽毛球,它用橡胶做的,既不会很快打烂,又能节省一笔费用。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意,都被记录在了一本名叫《学生每日八事记录本》上。
这便是莘塍实验小学实施了三年的“每日八事”活动,即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实施每天八事,学生每天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完成这八项工作,分别是炼炼身体、唱唱歌曲、想想创意、说说新闻、练练书法、做做家务、看看名著、赞赞他人。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开展三创教育,奠基幸福人生’,如何提升学生素质一直是我们殚精竭虑的,而‘每日八事’活动成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从多年实践来看,它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确实大有裨益。”莘塍实验小学副校长任新年说。
学生对每日八事也乐此不疲。登上“每日八事”光荣榜的六年级学生张佳锐最喜欢“唱唱歌曲”。“我打小就喜欢音乐,无聊时哼哼小曲,烦恼时,弹弹电子琴,音乐能使人始终保持快乐;说说新闻,让我养成了每天浏览新闻的习惯,看完之后还可以谈感想,见识也变得广泛了;想想创意让我有了很多奇思妙想,其乐无穷……”说起“每日八事”,张佳锐一脸的兴奋。
“想想创意,让学生们学会了思考,目前我校有2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这些创意不乏从‘每日八事’里获得的。”任新年说。
然而,如何不让“每日八事”流于形式,避免学生敷衍?任新年说,学校制定了评比实施方案,以“每日八事”记录本为基础,实行生评、家长评、组评、师评、校评,并在每学期举办“每日八事”之星评比,在全校举办“每日八事”校园十大星评比等,把“每日八事”活动落到实处。
在校园里,一个个“八事之星,风采飞扬”的展示窗口,以及设立主题的一座座走廊成了风景线。只见一楼走廊是“想想创意”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创意成绩被挂上展板,二楼是“练练书法”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被装裱整齐出现在展板上,让学生的“每日八事”成果得到了展示。
不仅如此,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也让学生有机会“说说新闻”,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中: “五行五馆”撞出实践创新火花
一些学校的实践活动可能形同虚设,然而在莘塍第一中学,不仅定期开展,还开展得有声有色。近日,记者走进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科技六小家培养基地——“五行五馆”,感受来自实践与创新的热情。
“五行五馆”,包含了鲁班鲁比克馆、中土馆、伯乐馆、达芬奇馆、阿波罗馆,可引领24个实践项目。鲁班鲁比克馆是“五行五馆”中成就最大的馆。“该馆融合五行之‘木’的生机不已、蓬勃向上,学习鲁班、鲁比克的发明革新等精神,激励学生实践与创新,目前引领的项目有技术体验、木锁开发、魔方运动、航模综合、测向定向、生存技能。”校长陈继文说。
目前,鲁班鲁比克馆内的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中国馆魔方的开发与研究》,历经市、地、省一等奖,终获全国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及21世纪科技创新专项奖,是温州市第一个连获两项殊荣的初中生研究团队。
采访当日,记者走进鲁班鲁比克馆,只见学生们正在鸡蛋壳上绘画,原来是要制作鸡蛋盆栽。而墙边的展示窗里,展示了学生以往各式各样的作品,有鲁班锁、魔方等等。在中土馆,一群初一的学生正在手握铲子翻转着热锅里的什锦饼,不一会儿,香脆的什锦饼出锅了。
学生陈梓渝说:“这些食材都是我们亲自去买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煎出了成品,让人非常有成就感。”“以前我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实践课教会我很多东西,在家里我也会帮忙做事了。”小男生蔡子豪颇为自豪地说。
然而,初中毕竟有着升学压力,校方又是如何考虑的?“适度的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业,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陈继文说。据了解,初一和初二每星期安排两节综合实践课,初三缩短为一节课。
而家长对此也颇为支持,“每次准备食材,家长们都特别积极响应,而每次我也会把学生们的成果发到微信群里,家长们都赞不绝口。”中土馆老师余海君说。“适量的实践活动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以前我的孩子连开水煮沸了没都不知道,现在他竟然能下厨,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了。”家长林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