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不足,前期准备不够,户外探险常遇险
仅有热情远不够 驴友不要太任性
事件回放:
驴友深山迷路,警民连夜救援
上周日18时许,湖岭派出所接到报警,在湖岭镇均路山一带,36名来自温州的驴友,在徒步穿越深山时迷路,请求救援。
19时许,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熟悉地形的村民等十余人组成搜救队,经过7个多小时的搜救,直到次日凌晨1时30分,成功将被困山上的34名驴友全部救出,有两名驴友自行出山。被困的34名驴友中,有一名是年仅12岁的小朋友。
据了解,这批驴友是在上周日9时许,从湖岭镇均路村出发,准备通过徒步的方式,穿越高山到高楼镇宁益社区进行户外探险。路上因为领队人员迷失了方向,未按事先约定的路线行走,结果行走到溪谷当中,因山谷地形险要、夜色渐浓导致迷路。
均路村一位负责人说,这个村附近山路没有标识,不熟悉地形的人上山很容易迷路。去年也发生过一次类似事情。湖岭镇专职消防队副队长项余钦说,今年他们总共救援过5批被困在湖岭山中的驴友。
记者调查:
驴友热情很高安全意识不足
我市一名资深驴友告诉记者,近几年户外运动颇受市民喜欢,“拥趸”者颇多,但是大家的安全意识和户外技能明显不够。虽然我市目前成立了各种户外运动协会,但是很少有开展关于户外安全培训的讲座。他透露,我市有一支户外救援队伍,叫“蓝天救援队”,由30多名资深驴友和冬泳协会会员组成。不过,由于投入资金不足,使得该救援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市民李先生是我市某事业单位人员。去年,他开始喜欢上户外运动,几乎每个月都会参加徒步、野营活动,他形容自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一次登山活动中,由于缺乏经验,贸然前进,李先生头部、脚踝多处受伤,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现在想起来,他承认自己“太过大胆,没有考虑后果”。
户外运动包括登山、攀岩、野外露营、探险等,场地环境多为复杂险峻的深山和荒郊野外,人迹稀少,甚至没有手机信号。如果户外探险的驴友对危险认识不足,缺乏救援设备和经验,就容易导致意外。就算准备充分、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也无法预知各种风险。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安全第一,探险第二!”我市民警提醒驴友:意外发生后不要慌张,尽快求助报警,并留在原地,不要继续走动,以免发生其他意外,同时也便于救援队员进行搜救。
他们说:
无畏的冒险,是缺乏责任心
市民陈先生:现在有些驴友爱做无畏的冒险,心想被困了总会有人来救援。可是他们是否知道,救援面临的现实困境有多大,凭什么自己盲目的“热情”要由他人的付出来埋单?有没有想过动用公共资源为个人冒失埋单,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一种负担?像这次30多名驴友被困,那么多救援人员冒着严寒连夜上山搜救,一名协警还差点摔下悬崖。驴友们应该通过一次次的意外事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反思。
户外生存应该纳入课堂教育
市民胡女士:尽管户外运动有风险,但是也不该因噎废食。我认为,应把户外生存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基本的户外生存技能。像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早就把户外安全引入到课程当中,对学生户外活动知识和技能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特约嘉宾说:
学一点避免野外迷路的方法很重要
蓝天救援队队员“小林”:通常,人们迷路是因为不能将自己所处的位置同一些确知的因素,包括自然的或其他的,联系在一起并用作向导。很多人出游时只是把一个特殊点(如帐篷、小屋、小船、汽车等)记在心上,这些往往是造成人们有时会迷路的部分原因。因为弯曲的道路、茂密的森林、遥远的距离会遮住目的地。以下有几种避免迷路的方法:
你必须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确定方向。在你离开帐篷、汽车、独木桥、小船等物之前,要仔细观察周围地形,尽可能远地目测一下这一地区,确定四周各种固定的目标向导,如山峰、绝壁、寺庙、大树等。出发前要对你营地周围那些突出的目标有个清楚的记忆,以便在你返回时,能用这些目标作向导。
当你离开一条道路或是一条小溪、一条小径、一座寺庙时,要记住是从哪一边离开的,把这些作为基本路线。记住来时与返回时你经过了多少溪流、多少山峰、多少岔路,将自己走过的路画一个线路图。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地域,并难以找到返回自己营地的道路,应该立即停下来估计一下情况,切勿盲目继续前进,乱窜乱钻,会使自己的处境更糟。这个时候,不要惊慌,坐下来,放松一下,仔细回忆一下经过的房屋、溪流或其他地理特征,以追寻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线。
有地图的话,先查一查图例,看看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并且找出自己立足处大概在地图上哪一区。转动地图,使图上标的与它所代表的地理特征在同一方向,然后按图选取某个方向走到大路或有人烟的地方。
如果没有地图,找不着可靠的地理特征,可利用太阳分辨方向,以决定朝哪个方向走。正午时,北半球太阳在天顶靠南,南半球则在天顶靠北。如太阳被云层挡住,拿小刀刀刃或指甲锉缘竖放在塑料信用卡或拇指指甲之类有光泽的平面上,从平面上找出淡淡的阴影。太阳就在与阴影相反的方向。若在阴天迷了路,可以靠树木或石头上苔藓的生长状态来获知方位。以树木而言,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即是南方。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即是南方。
黑夜里迷路,如有月光,可看到四周环境,应该设法走向公路或农舍。如果身处漆黑的山中,看不清四周环境,不要继续行走,应该先找个藏身之处,例如墙垣或岩石背风的一面,等天亮后再观察周围环境。
新驴友要懂得“害怕”,选择路线量力而行
瑞安市登山协会会员、资深驴友“花井”: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每个户外运动者都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新驴友的第一课,要从学会“害怕”开始,尊重生命。其次,户外运动和其他运动形式不一样,决定出发前,最好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决定参加户外运动后,必须进行体能储备。艰苦的户外运动,甚至要准备半年以上,包括体能、知识和心理准备。所以,出发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我适不适合走这条线路。这一点特别重要,所谓“自助”,就是自己帮助自己,真正到了户外,很多时候都得靠自救。
此外,选择安全、专业的户外装备。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会遭遇各种情况,户外装备也许就是救命的工具。除了专业的着装外,标准的指南针、备用干粮、绳子、小刀、打火机、头灯等必不可少。
新手参加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正规户外团体。专业户外俱乐部一般会有活动预案,具备完善的后勤保障和联络系统。相比之下,自发团体活动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出现问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如果新手自行组织户外运动,建议不要去救援人员几个小时内无法到达的地方,最好去一些成熟的景区但旅行社不大去的地方,比如有现成的峡谷道路让徒步者去走,而不是完全的探险,这样既可获得野趣,又能保证安全。
即使签订“生死状”,组织者也要履行风险提示义务
浙江瑞越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成飞:自助游的组织者都会在发帖时附上一份免责声明,表明跟帖者是自愿参与,责任自负,以此来免除“后顾之忧”,这就是驴友们常说的“生死状”。但成员之间约定实施的是一项危险活动,彼此间就设定了互助的义务,当活动过程中成员间违背互助义务的宗旨时,免责条款就不管用了。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涉及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不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即使签订了“生死状”,组织者也要履行自己的风险提示义务。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相互之间负有相互关照、相互救助的义务。如果在组团前已充分告知了自助游的风险,且在组织过程中没有违背野外旅游的一般常识,遇到事发突然,根本没有时间、机会通知同伴避险,在同伴遇险时众驴友尽到了救助义务,则不应担责。否则,一旦出现意外,就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户外运动本身就有一定风险,驴友在参加时必须清楚。最大的忠告,就是对于损害的发生,应当事先做好责任承担的约定;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投保。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危险的发生,即便发生危险造成损害,也会有适当的办法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