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4回眸民 生
爱心早餐发放现场
商城西路加装了隔离护栏,车辆通行有序。

    民

    生

    ■记者 金邦寅 李心如 黄丽云 陈希林 蔡玲玲 见习记者 缪星象 王鹏洲  实习生 李姿姿 通讯员 管  陶

    [编者按] 2014年,又一个不寻常的一年即将过去。这一年, 记者下基层,进社区,听民声,解民忧。这一年,我们瑞城百姓的生活有爱、有梦想、有担当。这一年,那些让人觉得温暖的民生新闻中,主人公是一个个再普通不过的百姓,可他们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对弱者心存关爱,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坚持不懈……他们所传递的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让瑞城更加和谐美好。

    [关键词]    献爱心

    爱心早餐点传递瑞安正能量

    新闻回放

    两个面包,一瓶牛奶,一碗热气腾腾的稀饭……冒着热气的早餐,捧在手里,暖在心间。

    2014年1月1日清晨,天蒙蒙亮,在玉海广场献血车旁的“崇德免费面包站”(现为“崇德慈爱站”)前,环卫工人、摊贩、晨练老人排起长队,十几位义工忙着将馒头派送给前来领取早餐的人。

    这是由市崇德书院、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市政协、市纪委等十多家单位协办的爱心早餐公益活动,是我市首个爱心免费早餐点。

    2月10日开始,安阳街道红光村王丽英等爱心人士,在莘阳大道和万松东路交叉口附近派送爱心早餐,免费发放给环卫工人和有需要的群众。

    4月1日起,市中医院广场前的人行道旁多了一个名为“崇德慈爱站”的小木屋,这是我市又一处免费爱心早餐点。

    ……

    自今年初以来,一场爱心早餐公益行动持续至今,并仍将持续下去,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投身这场爱心早餐公益活动,在瑞城刮起了一股公益新风尚,将正能量和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本报也多次予以报道。

    现场回访

    “大家早上好!”12月21日6时30分,市中医院广场“崇德慈爱站”木屋前,十多名义工向在场的环卫工人深深地鞠上一躬,便立即戴上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开始派发早餐。

    “谢谢你!”一位义工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包好两个面包,又从身后拿来一杯热腾腾的豆浆递到环卫工人蔡师傅手中。蔡师傅也是连声说着“谢谢”。

    据悉,市区两个崇德慈爱站每天向环卫工人、弱势人群及过往行人发放2500个面包,近一年来累计发放约90万个,受惠者达45万人次。

    从4月1日开始,加送豆浆和由瑞安豪丰副食品公司不定期提供的牛奶及饮料。每逢传统节日还加发油条、茶叶蛋、月饼等。很多市民和义工还捐出了衣服、鞋子、玩具等用品,现场供人取用。

    这场爱心公益活动还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团体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截至12月,由浙江星海地产有限公司等社会各界捐赠的面包款项已超过85万元,其中,现场接受捐款8万多元。

    “免费早餐活动长期举办。”爱心早餐发起人和践行者、崇德慈爱站负责人郑超豪说,“至今已有300多位义工累计付出了1.27万人次的服务。其中既有年逾古稀的长者,也有年幼的小朋友;有企业老板,也有新居民;夫妻义工、姐妹义工、师生义工也不在少数。我们切实践行着‘崇德让社会更和谐、慈爱让人生更美好’的宗旨,传播正能量。”

    下周一凯琳将做骨髓移植

    新闻回放

    今年暑假,14岁的凯琳原本打算好好放松一下,但是连续好几天的高烧将她的计划打乱了。父亲将凯琳送到市人民医院,检查的结果竟然是急性淋巴白血病。

    7月初,凯琳转院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血液肿瘤科治疗。在这里,凯琳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被隔离在重症病房,第一次做腰穿,第一次做骨穿,第一次装心脏静脉导管……

    除了吃饭、看书等一些简单的动作,她失去了这个年龄原可以享受的各种户外运动。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随着化疗药物的加重,她的头发开始掉落,一抓就是一大把,要剃头发时,凯琳非常不舍,大哭了一场。

    由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配对者,凯琳父亲作为较低配对率的配对者,这个月底父女俩要进手术室。可50多万元的移植费又让他们束手无策,更别提今后长期的治疗费用。

    12月15日,本报4版刊登了《一个海岛女孩的特殊生日》的报道。同一天,这则消息还登上了《浙江日报》4版,《网友含泪为瑞安海岛女孩庆生,爱心,为小凯琳集聚》。

    现场回访

    “我要一套童装、一双棉鞋……”7890美食广场的清洁工罗女士趁休息时间,带着孙子来到义卖现场,毫不犹豫地掏出200多元钱,购买了好几样东西。“能给凯琳这个孩子提供一点点帮助也好。”她说。

    昨日,7890美食广场里,不少市民特地赶来参加“拯救凯琳”慈善义卖活动。20日17时30分至昨日16时,义卖活动共筹款9000多元,义捐活动也筹得2700多元。该活动由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温州儿童福利事业促进会瑞安办事处和市爱心顺风车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活动将持续至本月28日。

    涌向凯琳的爱心并不仅仅止于此。报道刊发后的次日,12月16日,东山街道工业党委换届选举时,现场举行了募捐活动,40多家企业捐款7万多元;东山街道团工委书记郑森龙通过微信朋友圈发起募捐,120多人次捐款3万多元……目前,凯琳的父亲已收到近40万元的爱心款。

    凯琳父亲说,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的援手,凯琳身体状态还不错,马上要进入无菌仓。他也将于28日住院,希望29日的手术能顺利。

    让我们一起为凯琳祝福吧!

    小彭最后的手术还缺钱盼好心人再伸援手

    新闻回放

    今年暑假,来自湖南的15岁土家族少年彭正鑫来到瑞安湖岭溪坦村帮父母干活。7月22日,小彭因车祸重伤,下巴骨折,头部重创,脑部假性血管瘤破裂,险些成为植物人。为了保住儿子,小彭父母把多年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向亲戚借了18万元。花费30多万元之后,小彭醒了过来,但一家人已经负债累累,无钱继续治疗。

    车祸发生后,小彭父母在溪坦村的工友、老板自发为他捐助,两天内大家捐助了约3.6万元。10月14日,本报4版刊登《众人齐捐助,温暖一家人》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市红十字会、溪坦村村委会等纷纷伸出援手。

    现场回访

    近日,在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13层抢2病房,记者见到了小彭。他躺在病床上,两眼有神,脸色红润,挥手向记者打招呼。因为下巴的骨折还没有做手术,他还不能吃饭说话,左侧手脚没力气。

    “原来情况不太好,怕一打麻醉人醒不过来。现在人好多了,医生问我们什么时候做手术。”小彭的父母对记者说,没有钱做手术,孩子吃不了饭,出了医院也没法活。

    儿子在病床上躺了5个月,花费了30多万元,目前欠了2.7万元的住院费,而这场手术还要三四万元。

    说起来这钱并不算多,但是小彭刚住院那会儿,夫妻俩一下子从亲戚那儿借了18万元,几场紧急手术下来,借来的钱和全家的积蓄都用光了。现在不但没有人再借钱给他们,还有的已经开始催债。

    小彭母亲说,那天晚上她在病房里哭,听到儿子拼命敲床沿,她一过去,儿子就伸手摸她的脸,给她擦眼泪。

    当小彭在重症急诊室里的时候,小彭的父亲为了多挣点钱,每天到工地做水泥板。上个月,小彭的母亲在医院找了份活,给病人洗衣服、床单,每天有80元。她干了20多天拿了1600元。小彭的爷爷,一位83岁的老人,曾当过赤脚医生,这几个月上山采了很多草药,准备给孙子做按摩治疗用。

    “谁能帮帮我们,我们全家老小都感谢他。”小彭的母亲对记者说。

    记者用纸笔和小彭交流时,小彭用抖动的手写下“我要你的帮助”,停了一会又写下“爸爸妈妈辛苦”。

    [关键词]    解难题

    商城周边道路堵得少了

    新闻回放

    因违法停车、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瑞安商城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被市民称之为“堵窝”,反映强烈。11月份以来,记者多次走访拥堵现象突出的商城西路与商城南路,了解拥堵原因。11月13日至12月6日,本报推出的“关注商城周边交通拥堵现象系列报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市公安局、财政局、市政园林局、治堵办、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旧城办、发改局、安阳中心城区管委会等多个部门协商,出台治堵、改善交通措施。

    该组系列报道还引起了省级媒体的关注。12月6日、9日的《浙江日报》3版、4版相继作了报道,《商城怎能变“堵场”》、《瑞安会商治堵工程》,我市一些治堵创新举措也得到了肯定。

    现场回访

    12月19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商城周边,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商城南路与商城西路一带的拥堵状况已有些许缓解,治堵初见成效。

    从商城南路与瑞祥大道的交叉路口,至商城南路与商城北路,路中间都设置了隔离护栏,只在景江路、望滨路等路口留下缺口,道路一侧预留停车位。“路中间设置隔离护栏后,虽然车开得不快,但比起从前的拥堵状况,已经好多了。”一位市民说。

    在商城西路上,两名工人正在一侧人行道上用电钻钻地砖。“接下来要安装隔离桩,防止车辆爬上人行道违停,破坏人行道地砖。”工人介绍,“你看,前面那段路我们已经安装好了。”

    记者看到,商城西路中间也设置了隔离护栏,私家车有序地停放在靠近商城的一侧,人行道上安装了一排隔离桩,流动摊贩也因相关部门的管理变得“规矩”了一些。

    “虽然商城西路的拥堵现象有所好转,但是流动摊贩始终是个问题,”在附近开店的一位女店主说,“这些流动摊贩虽然是交通拥堵的‘元凶’之一,但也是我们许多经营者的早餐食堂。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找到恰当的方式整合资源,给这些流动摊贩一个‘安身之处’。”

    大南水库检修热心人争相买鱼5000公斤

    新闻回放

    大南水库水质清澈无污染,当地杨思田村养殖户林子权在水库里养殖花鲢、红鲢、草鱼、鲫鱼等十余种鱼类。11月中旬,大南水库要开展两年一次的常规性安全检查。消息传来,林子权忧心忡忡,养殖的鱼儿该咋办呢?

    11月10日,本报3版刊登《大南水库要检修了,在水库里养鱼的林子权这几天有些发愁,这么多鱼谁来买呢》报道后,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两天内共有80余名市民驱车到大南水库观看或购买,几家酒店也派人实地查看、购鱼。11月12日,本报2版头条又刊发《大南水库肥美鱼两日卖出1800多公斤》一文。

    养殖户卖鱼难碰上好心人的消息还上了《浙江日报》。11月14日,《浙江日报》3版刊发《热心人驱车去买鱼》一文。

    现场回访

    “水库检修期间,各种鱼卖出了5000公斤左右。”近日,记者联系上林子权,他的话语间掩饰不住高兴。

    大南水库检修时间约两周,到11月底就完成了。林子权说,两周内,市区、莘塍等地十余家餐饮店、酒店派人来买鱼,自驾车来买鱼的市民达3000多人次,他们都是看了报道后,对水库的鱼儿颇感兴趣,部分人拨打电话询问情况,有的直接开车来买鱼。两周内销售的鱼儿总量约5000公斤,销售额十余万元。

    林子权说,水库检修完成后,便关上放水闸门,水位也逐渐回升到之前的水位。现在水库里还有鱼儿1.5万多公斤,打算慢慢卖,可销售到明年4月份左右。

    孩子的学籍问题解决啦

    新闻回放

    小姜是马屿人,从小跟着爸妈生活在上海,并在上海读到初中。由于受户籍限制,小姜不能参加当地的中考。去年下半年,小姜转学至户籍所在地施教区马屿镇中,就读初三,并于今年2月到原来学校办理了转学申请。

    今年9月份,被市十中录取的小姜开始了高中生涯。然而没多久,该校负责学籍管理的老师联系上小姜的母亲蔡女士:小姜的学籍还没有转入我市,学校也无法建立他的学籍。这不仅关系到小姜的高中毕业问题,还会直接影响到高考。

    10月23日,本报2版刊登了《“我儿子的学籍去哪儿了?”》报道,该消息还上了《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快车”微信公号,引起不少人关注。市教育局中教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是教育部学籍系统实行联网的第一年,不过上海的学籍系统平台与浙江省的学籍系统平台还没有实行联网,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需通过教育部进行对接,可能是计算机联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场回访

    “孩子的学籍问题已经解决啦!”前日,记者联系了蔡女士,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学籍问题解决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现在他的学习很稳定,成绩也不错。”蔡女士说,虽然前段时间为孩子的学籍烦恼,奔波于上海、瑞安,但好在小姜的学习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学籍问题落实之后,小姜学习更加用心了,期中考试在级段里取得了不错的名次,现在,正全力以赴迎接期末考试。

    自从本报对小姜的学籍问题进行报道之后,不少家长也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学籍。据了解,下半年,我市有9名高中生的学籍出现问题。“只能是出现一个,解决一个。”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说,“我们正在向教育部提出申请,一定会尽全力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家长不要着急,请耐心等待。”

    [关键词]    跑社区

    玉海街道21名贫困生获资助

    新闻回放

    “欢迎各位向身边的爱心人士,传递我们的爱心助学活动。”今年3月初,微信“玉海‘0225’爱心助学群”一条爱心助学消息,引来很多爱心人士纷纷参与。

    3月25日,由玉海街道办事处发起的玉海“0225”爱心慈善基金正式成立。在现场助学结对活动中,50多名爱心人士、4家单位共认捐爱心款16.68万元,并与16名学生结对。

    “我们是以办公室(2至10人)为一个助学小组,以‘多对一’的结对模式,分担助学款,一起关心结对孩子的成长。”该基金发起人潘纪烨说。

    3月26日,本报9版刊登了《玉海“0225”爱心慈善基金昨正式成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现场回访

    “今年,我们已经结对21名学生,共支出4.5万元。” 昨日,苏晓燕告诉记者,“办公室结对助学模式,降低了爱心资助门槛,也有利于爱心人士与资助对象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多地关心、关爱贫困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自行参加互动活动,我家的孩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跟人交流,感谢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一名受资助小学生的家长感慨地说。

    “今年暑期,3名受资助的大学生主动去企业勤工俭学,凭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该基金管理人员苏晓燕说,“明年,我们将尝试组织更多的结对活动,扩大宣传面,动员、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一起做大做好这项爱心事业。”

    万松东路莘塍段绿化带变美了

    新闻回放

    “万松东路莘塍段绿化带里,杂草丛生,一些树木也倾斜歪倒。”今年8月,安阳街道红光村不少村民来电反映,这段绿化带眼看要慢慢荒芜,影响市容市貌,请有关部门管起来。

    8月15日,本报6版刊登了《万松东路莘塍段500米绿化带谁来管?》报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8月16日开始,莘塍街道组织养护工人,清理万松东路莘塍段绿化带中的杂草。

    现场回访

    近日,记者在万松东路莘阳大道路口看到,该路口两端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绿化植株焕发着勃勃生机。家住附近的王女士说,整齐的绿化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是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

    “这段道路的灌木绿化养护工作由莘塍街道负责,而乔木养护目前由我局绿化养护中心暂时负责。”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段路是瑞安城市东大门的进出口,他们会与莘塍街道尽快完成绿化养护交接工作。

    硐桥社区广播喇叭又响了

    新闻回放

    “十多个小区广播喇叭仅剩一个能发声,很多居民希望能再次听到自家门口的喇叭声,更好地知晓社区动态、了解政策。”今年9月,玉海街道硐桥社区反映,想找一位维修师傅,让社区广播喇叭重新响起来。

    硐桥社区位于老城区,多为老宅小巷,中老年居民比较多,新居民也有不少。广播喇叭曾是许多居民了解社区各项公共事务信息的一种便捷方式,颇受欢迎。

    9月11日,本报11版刊登了《硐桥社区想找一位师傅帮忙修喇叭》报道后,引来不少人的关注。9月15日,社区里来了两名维修师傅,帮忙更换、维修喇叭及线路。

    现场回访

    “请大家注意,城乡医疗保险缴费12月25日结束,想要续保或参保的居民抓紧时间到社区缴费。”12月19日,记者来到硐桥社区广播室,工作人员打开话筒,播送了一条参保缴费温馨提醒。

    “有了广播提醒,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区动态。有时候,就算自己没听到,街坊邻里也会及时提醒一下。”社区居民葛先生说。

    “下步,在不扰民的前提下,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广播喇叭推出一些文艺小节目,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硐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姜江汝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飞云新闻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微播报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车周刊
2014回眸民 生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3 2014回眸民 生
2014-12-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