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瑞安
古道
(1)
曲径通幽,宛如世外桃源
湖岭古道旅游节引发“古道热”
■记者 林晓/文 庄颖昶/图
编前语: 瑞安地形七山二水一分田,古时,山区交通不便,人们只能步行翻山越岭,与外界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众多的山岭古道。至上世纪,瑞安许多村落之间,仍靠山路通行。
据市林业部门普查,瑞安现有63条古道,计283公里,其中重点古道16条。如今,多条古道吸引了众多爱好大自然的市民,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与刻满沧桑的古村落间,探寻古时瑞安先民们踏过的那片神秘土地。
本期开始,将带你“探访瑞安古道”。
湖岭古道旅游节开幕引“古道关注”
古道一般指古老的道路,有陆道和水道之分,我们这里讲的一般指陆路古道。
上月末,“2014瑞安湖岭乡村部落系列微旅节·古道旅游节”在温州十大古道之一湖岭瞿湖林源古道旁的文化礼堂宣告开幕。
湖岭镇党委委员陈畅告诉记者,“之前,爱好古道旅游的游客并不多,来湖岭游玩的基本以户外驴友为主。自从旅游节开幕后,游客少则近200人,多则达到500多人。”
的确,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湖岭镇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古道旅游节,挖掘出湖岭大山深处最具原生态特色的旅游资源,展现了湖岭古道浓厚的文化底蕴。
古道也玩“二维码”
不同于之前的旅游节,此次古道旅游节添加了新内容。
在瞿湖林源古道的一路上,古道的各个入口、途中历史遗迹、景点、古村等重要文化古迹,均设有二维码导览牌,游客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就可了解古道的前世今生、历史底蕴和周边古迹的来历。
一位来自苍南的游客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也来过这条古道,但基本上都是“瞎走”,“有路走路,没路找路”。现在看到了纸农挑夫、竹林武术表演,还有茶艺、古筝鉴赏和捣年糕等活动,总能回忆起儿时的味道。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湖岭即开展“微旅节”活动。“2014瑞安湖岭乡村部落系列微旅节”先后涵盖金川开犁节、鹿木美食节、清凉避暑漂流节,以及最近的古道旅游节。
“微旅节”根据湖岭各社区地域、时段、特色不同,量身打造别具一格的旅游主题。这次古道旅游节目的是挖掘湖岭大山深处具原生态特色的旅游资源,除瞿湖古道曲径通幽、丹枫似火外,还有金鸡山古道的冰雪世界,金银朝岭古道的山岭梯田,白山岭古道的怪石嶙峋,九拗岭古道的梯田叠次、竹海松涛、水碓造纸作坊等。
瑞安现有63条古道
据《温州市交通志》考证,温州历史上第一条古道与战争有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部属屠睢率50万人平百越,开辟了温州首条与其他地区相通的道路,距今2234年。此后,一条条古道因人们的各种需要渐次被开辟出来。
据普查统计,温州除洞头县外的10个县(市、区)共有古道570条,计3016.9公里,相当于温州到哈尔滨的铁路长度。其中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保存完整,历史文化悠久、影响大、有修复和开发价值的古道被列为重点普查对象,共有128条,长度达835公里。
那么,瑞安究竟有多少条古道呢?
陈畅介绍,湖岭有名的古道有五六条,另有一些不常走的路,被荒草淹没,那就不计其数了。
据市林业部门最近普查,瑞安现有63条古道,计283公里,其中重点古道16条。
在瑞安历史上,古道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会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出现的风俗文化,往往代表着那一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凝结着该时期极为重要、也极为丰富的自然及社会信息。
随着时光流逝,特别是村村通公路之后,一些山岭古道失去原有的作用,慢慢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毁。
户外驴友爱好古道
驴友之名,大有古风。钱钟书先生说,诗意与速度成反比,速度越慢诗意越浓,温温吞吞、晃晃悠悠的驴子正是古往今来最有诗意的交通工具。
也许,与驴子相仿,山道弯弯也适合酝酿诗意。
村村未通公路以前,一府一县之间,不过一二条大路,这就是驿道,也称“官路”。这条路,传递政令的骏马跑过,宦游远方的官员经过,进京赶考的学子走过,远足的商旅路过,敌人的铁蹄踏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
不要看它车水马龙,其实,山区的驿道,跟今天的公路比起来,只是羊肠小道。
瑞安的许多条古道,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今天看来虽为崎岖逼仄,在历史上却是往来两地之间唯一的大道。现在,你还能想象旧日的热闹吗?
瑞安的多条古道虽位于偏僻的西部深山,但每逢天气晴好的节假日,这里便是驴友们争相体验的好去处。据了解,有时候一个团队就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场面非常壮观。
瑞安市登山协会会员、资深驴友“花井”介绍,除了古道旁的山水风光、自然景观之外,居住在古道沿途的村民也非常淳朴、热情,即便不认识,他们也会主动拿出自家的烤土豆、红薯送给你吃,这种感觉真好。
“古道经济”带动生态之旅
除了湖岭瞿湖林源古道,高楼红枫古道也颇有名。在高楼一带,日渐红火的红枫古道,让附近村民多了一份期待,他们希望来古道游玩的人再多一些,手头一些农产品也能好卖一点。
从往年来看,平阳坑、大南、高楼一带秋冬赏枫游的热度,大多只能维持一个来月,之后随着枫叶的凋零而逐渐降温。因此,村民有很多打算,蔬菜、瓜果等新鲜类的、干货类的,轮番上阵,期盼着一年到头,古道旅游项目都能火红。
“发展古道游,眼下正切合市民的需求。”我市一名旅游业人士表示,各地的古道不仅是一笔根植于特定区域的文化遗产,也有着与乡村田园相融合的自然之美,只要找准都市人对于田园牧歌式生活向往的共性,就有机会唤醒那些沉睡的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