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补助资金只够付场租,专职服务人员缺乏,活动形式单一
社区居家养老亟待突破瓶颈
■记者 金邦寅/文 见习记者 王鹏洲
随着高龄、失能、空巢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不断攀升,养老成为我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当前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近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我市早已跨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
从2012年开始,我市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建设,让有需求的老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2014年,我市城市社区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从开始实施到今年,3年过去了,现在这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情况如何呢?
回放: 3年打造2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2012年8月,玉海街道云江社区的老人迎来一件让他们喜上眉梢的事情。当日,新建成的云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向老人免费开放,这里可以提供日间照料、心理咨询、健身娱乐等服务,还有一个斥资近10万元设置的爱心餐厅。
“当时,老人们特别高兴,因为有了一个活动场地,大家可以一起聊天、打牌、健身,还有免费的午餐和晚餐。”云江社区居委会主任谢丽霞说,虽然地方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但五脏俱全,这里很快成为社区老人的一个休闲乐园。
云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成开放,是当时老城区开展居家养老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对居家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与社会事务科科长郑方芳介绍,3年来,我市共耗资600多万元打造了2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市社区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
困境一: 资金捉襟见肘,专职人员缺乏
今年75岁的张老伯,家住云江社区。张老伯说,云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刚开放那一段时间里,许多老人经常聚在一起娱乐、交流,时间很容易打发,也感受到了一份家的温暖。但张老伯不知道的是,当时很多社区干部正在为捉襟见肘的爱心餐厅资金而担忧。
谢丽霞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云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到2013年7月份就停止了。云江社区共有常住人口322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近三分之一。社区也很想将照料中心运作起来,可是实在无能为力。
谢丽霞算了一笔账:在创建照料中心的时候,社区共拿到12万元的筹建资金。可是这笔钱大部分都用来租赁场所、装修、购买设备。照料中心创建后,社区每年会有1.2万元的补助经费。但照料中心每天的水电、人工、食材成本就在300元左右,一年下来需要支出10.95万元。社区几乎没有任何创收,仅靠每年1.2万元的补助资金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行。
实际上,资金不足是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面临的难题。
玉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白羽说,社区居家养老要真正运行起来,一年1.2万元的经费远远不够。
专职人员不足,也时刻困扰着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谢丽霞说,云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原有7名工作人员,却要承担起卫生计生、社保救助、矛盾调解、法律援助等十多个大项数十个小项的繁重任务。
“虽然工作忙,当时我们还是每天轮流安排工作人员在照料中心帮忙,给社区7位孤寡、困难老人送爱心餐。”谢丽霞说,这是做善事,大家都比较喜欢,但社区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服务技能,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需求。
陈白羽说,实际上,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很多,许多老年人除了需要生活照料,更需要特殊护理、心理辅导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项目,但这方面人才不足,一般服务机构难以承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短板。
困境二: “阵地”布局偏小,活动形式单一
除了资金和人员问题外,场地问题也是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玉海街道沙堤社区根据上级要求,创建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不过因为场地过小、房屋条件差,2013年8月,照料中心暂时关闭了,前期投入的2万多元也就打了水漂。
玉海街道凤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创建于去年,位于社区附近一栋居民楼里,60多平方米,四五张单人床,一台电视机,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这个场地是租来的,凤山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兰香说,每年补贴的1.2万元,只够支付场地租金,其他活动资金根本没有,社区现在也是咬牙坚持着。
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功能,也和预想设定的有很大出入。
按照相关创建规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要设图书馆、健身室、日间照料室、棋牌室、理发室、洗衣房、电脑室、餐厅、康复保健室等一系列功能室,照料时间分全托和半托,照料中心内设有医疗室,全科医生、专业护士提供配药、测血压等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医养结合”。
“一般只有节假日或传统节日有表演节目或活动时,照料中心才能聚集人气。实际上,很多社区根本达不到上述创建标准,一般也就提供日间就餐功能,日间照料、休闲娱乐、保健功能成了摆设,或根本没办法实现。”陈兰香说。
陈白羽说,老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场地普遍偏小,文体娱乐活动相对偏少单一,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跟原来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
玉海街道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遇到的困境,在全市并不少见。目前我市已建成了189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其中市区的社区级服务照料中心28家,但是能正常运行的不足10%。
求变:
探索社区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新机制
随着市民对社会养老日趋旺盛的需求和社区养老运行举步维艰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很多社区开始主动探索新机制。
12月11日,沙堤社区举行便民服务中心落成暨爱心驿站启动仪式,标志着沙堤社区迈出了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的第一步。
据介绍,沙堤社区将居家养老和爱心驿站结合在一起,引入社工力量,将服务内容从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扩大到提供爱心缝补、推拿、刮痧等10个项目;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社区所有居民。
在康复室,居民可以测量血压,交流养生心得;在戏曲鼓词室,越剧爱好者可以排练节目、练习乐器;在艾灸室,志愿者们为居民提供艾灸、按摩服务。
陈白羽说,沙堤社区的基础条件比较好,场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估计在整个老城区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准备探索一种融合日间照料、义工服务、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等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新模式。同时,以此辐射周边社区,探索建立大社区集中养老的服务模式。比如,能不能创造条件,将相邻几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集中起来,并促进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对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
不仅是社区,民政部门也已经看到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局,正在积极求变。
郑方芳说,一个好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一年1.2万元的运行经费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我们准备实行分级制,采取打分制,按照等级的不同,予以不同金额的补助。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改革,仅仅是我市养老系统改革的冰山一角。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就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再推惠政,并且打破限制,为民资的进人疏通渠道、提供政策支持。对此,我市很快作出反应,已着手对原来相关的政策进行改革。
郑方芳说,我市新的养老服务改革改制目前还处于文本构思和征求意见阶段,其中,我们将养老事业定义为一个产业,而不是原先的福利事业或者公益服务,允许养老事业能够产生适当利润。今后,我们的养老服务工作应该交给社会,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管的作用。
记者手记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养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单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现实,不仅基础设施、护理人员等跟不上日益加速的老龄化步伐,庞大的财政补贴也日显吃力。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可持续的社会养老道路,同时充分发动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这些都考验着决策部门的智慧。明年起,国家层面制定的一批养老政策方案会逐步落地,我们期待新的养老政策带来更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