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个人素质的放大镜
“金牌导游”眼中的文明旅游
■记者 李心如
12月11日,旅游行业发生了亚洲航空曼谷——南京航班严重不文明行为,让“文明旅游”再度成为热议话题。12月18日,国家旅游局专门发出通知,将从现在开始至春节前,开展出境市场文明旅游专项检查。旅游是个人素质的放大镜。日前,瑞安市中国旅行社(以下称瑞安中旅)导游员赵佳获得2014年“雁荡山杯”温州市十佳金牌导游员、温州市最佳口才奖。让我们听听这位“金牌导游”眼中的文明旅游。
市民旅游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今年28岁的赵佳是名温文尔雅的男导游,来自四川,2009年从四川航天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就从事了导游这一门与专业对口的职业。
“我觉得,真正的好导游体现在实际岗位中,让团里的游客们觉得游得舒心有意义,让所去城市的当地人不反感自己带的团。”赵佳说,“旅行是个人素质的放大镜,很多不文明现象容易在旅行的过程中被凸显出来,相同的,好的个人素质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闪出光来。”
“与来自大城市的一些游客相比较,我市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常年带国内线路旅行团的赵佳为记者罗列了市民在旅行途中的“不文明众生相”:
让导游帮着插队
出门旅游最常遇到的就是排队,尤其是旅游旺季,排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家常便饭”。“在组织大家排队的时候,我时常听到团里的游客抱怨:‘怎么别团的导游这么有本事,能帮着团里的人插队,我们团的导游这么没用’。”赵佳无奈地说,“帮着插队并非导游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更何况插队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行为,许多冲突都会在插队、抢座时发生。”
“吃一半,扔一半,藏一半”
赵佳说:“带团出去旅行时,发现游客在外使用自助餐时,有三个‘一半’:‘吃一半,扔一半,藏一半’,所以我会和酒店沟通安排一人一份的用餐,这样才不容易造成浪费。”
旅游大巴当做私家车
赵佳介绍,旅游过程中讲究的是“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舒心,但有些游客却是为了一己的“舒心”麻烦了别人。
短途的行程或者到了某地后,旅行社都会安排大巴车作为整团游客的代步工具,但是往往有游客将大巴车当做自家的私家车,把大巴司机当做自家的司机。“有些顾客在大巴车上喜欢乱丢垃圾,下车之后还不忘指挥司机师傅把自己座位底下的垃圾清扫干净。”赵佳说,“除此之外,把大巴车当做出租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遇到自由行的时候,常有旅客要求司机开大巴车将其送到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还有,摸文物、抱古树、随意喂食动物、对“禁止攀爬”等明文提示视而不见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旅游中的文明举动让人感动
“在带团过程中,也总有些游客的行为让我感动。”赵佳说,一次带团到某自然风景区,前面一游客一路扔垃圾,但是在那位游客身后的另一位游客一路跟随着他捡垃圾,后面游客的文明行为让他从心底里为其点赞。
“带团去台湾时,我也经历过一次令人感动的事情。”瑞安中旅副总经理林冲说,“在桃源机场下了飞机后,一群大陆游客不知道从哪里拿行李,便在出口处喧闹。只见一名机场志愿者,是个头发都花白了的老者,在出口处对每一位经过的游客一一微笑,轻声说‘大陆来的朋友你好,取行李请往这边走’,我想文明礼貌是可以感染的,因为这位老者的感染,整个团都安安静静文明礼貌地走出机场。”
文明旅游从自律自省做起
赵佳认为,旅游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旅游的行程中,如果只图一时高兴,以不文明的行为引发纠纷,就谁也高兴不起来了。一些旅游资深人士表示,学会文明旅游,要从自律、自省做起,也要注意旅游目的地的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赵佳说,导游有责任提醒游客注意文明,但做到文明旅游,还需多方努力,出发前更需做好功课。他说自己带团出游之前,旅行社都会发给每一位团员一份旅游须知,另外导游也会根据各地的特殊规定和习俗向团员进行说明,希望团员抵达当地后能够注意言行,不要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但真正去学习的或者听从导游讲解的人非常少,所以才会给旅行带来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其实,除了了解不喧哗、不破坏环境和公用设施、爱护文物等常识外,关键是做足行前功课,入乡随俗,听从导游、领队的引导和劝诫,这样就不会出现各种不文明现象了。
“不管是出境游还是国内游、周边游,其实文明旅游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关键是游客平时要注意个人素养,做到举止文明,只有平时文明礼仪做好了,外出旅游才会做得好。”赵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