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湖岭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建水厂、保护开发古村落、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湖岭镇交出“给力”民生答卷
黄林古村落(记者 陈立波 /摄)
施工人员查看清水池

    新建水厂、保护开发古村落、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湖岭镇交出“给力”民生答卷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黄盛亮

    2014年即将过去,一个又一个民生热词记录下了湖岭群众的真实感受,这其中有欣慰,有幸福,更有期待。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翻开湖岭2014年度的民生答卷,民生建设每前进一步,换来的是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养老、殡改、供水、旅游……一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盼、最急的难题,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新水厂助村民“解渴”

    第二水厂预计明年高峰期前供水

    考题

    湖岭镇水厂建于1986年,供水范围覆盖13个村。由于建成时间已久,目前生产设施陈旧,制水工艺落后。近年来,湖岭镇及市水务集团改造供水主管网、村级管网,并对老水厂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供水面貌显著改观,但仍不能满足村民的用水需求。去年夏季,一些村民遭遇用水荒。

    如何破解用水难题,让村民随时喝到清冽的自来水?

    答案

    事实上,一年前湖岭镇就给出了答案。去年12月20日,湖岭第二水厂在盐店村开工。新水厂占地18.58亩,总投资约2629万元,生产设计规模为每日1万吨。

    今年,答案已更完善。

    第二水厂负责人王品根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一张水厂总体示意图,上面清楚描画出水厂的构成。

    “原水采用三十三溪水库水,经一根直径350毫米的输水管流进水厂,在加药间加药后,流经沉淀池后过滤,滤后水两次进入反应沉淀清水池,最后通过送水泵房出厂管送入管网,流进村民家中。”王品根说。

    反应沉淀清水池是水质变清的重要环节,工程施工难度很大。该水池池壁薄,浇筑面积大,需浇筑混凝土700多方,加上建设时正值夏季,高温对混凝土初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8月4日上午7时许,浇筑作业开始。施工人员克服高温困扰,协调作战,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圆满完成池体整体浇筑。

    昨日下午,记者在第二水厂看到,反应沉淀清水池里注满清水。王品根介绍,池子正在做满水实验,检测是否存在渗漏情况,当前检测情况良好。

    12月15日,新水厂主体结顶,下一步将进行水厂墙体砌筑、管道及设备安装,争取在明年用水高峰期前将清水送入百姓家中。

    王品根介绍,新水厂自动化程度高,将极大程度上改善该镇生活、生产、商业的供水条件,提高供水质量,缓解供水供需矛盾,进一步解决集镇区5万人日常饮水问题。

    均路、黄林古村落保护利用开发

    游客玩尽兴,村民笑开颜

    考题

    乡土文化资源和山水旅游资源,是湖岭大力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湖岭的旅游产业规划中,黄林村和均路村是两个份量很重的村。

    黄林被称为瑞安的“香格里拉”,今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均路村因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的热播而名气“爆棚”,村里小桥流水人家的乡野气息和保存完好的石木老屋,让人倍感清新宁静。

    两个古村落名声在外,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不足,旅游产业承载能力较低,让许多游客感觉玩不尽兴。

    答案

    今年,均路、黄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入选湖岭镇2014年度重大事项。该镇邀请村落规划的知名专家,编制保护工程整体规划,同时本着“精细、精致”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村落总体环境,将两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精品村。

    在均路村,入村的道路比以前宽敞了,村里的万顺古屋得到修整,干净的公共厕所取代昔日的露天茅厕,枫香、香樟、红豆杉等上百年树龄的古树挂上保护牌。

    去年9月份,莘塍游客李晓东慕名去了一趟均路村。他说,看完电视剧中的热门场景,就没什么可玩的,连吃饭都要等半天,“今年10月份应朋友之邀,又去了一趟,发现均路有了很大变化,玩的、吃的都比以前多。”

    种种变化让游客“点赞”,也让村干部和村民深切感受到村落保护、开发的重要性。村委会主任陈其苗介绍,该村针对部分年久失修、较为破旧的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修整“小阿雨教室”、“周万顺祖屋”里较为破旧的窗户、墙脚,并投入300余万元于道路建设、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湖岭镇成功打造了以均路村、亦垟村为中心的《温州一家人》美丽乡村精品线。

    日前,黄林村刚完成修缮的14幢76间古民居通过有关部门验收,还有50多间目前正在紧张地修缮中。村党支部书记吴正光说,除了部分老宅已完成修缮,配套的溪流景观护岸、七星潭旅游景点游步道、停车场、生态厕所等也已完成建设。

    湖岭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是大工程,需要社会资本的注入。今年该镇吸引300多万元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整体包装推广工作。

    今年9月初,由老屋改造成的民宿“山居日记” 开门营业。负责人林子说,该民宿主打文艺清新范,搭配“灶头伙房农家菜”,开业以来市场反映不错,周末常常一房难求。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65亩用地出让

    农业产业化提升多了一条新路

    考题

    提起湖岭的土特产,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牛肉。湖岭是我市黄牛之乡,据估计,每年黄牛交易量达2.4万头,湖岭牛肉在瑞安乃至温州地区小有名气,许多“吃货”慕名而来品尝。同时,湖岭初具规模的蔬菜、肉制品加工企业有15家,年产值达5亿元,形成了一批农业特色基地。

    然而,这些加工企业大多没有正规厂房,产业“低小散”、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初级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也拖慢了湖岭农业产业化的脚步。

    近年来,不少来自湖岭的人大代表提议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提升湖岭农业档次。

    答案

    今年,湖岭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据悉,该基地坐落于鹿木社区花草垟村,靠近三十四溪和岩松公路鹿木段,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00亩,总投资4.2亿元,规划布局为加工区与产业大楼、培训中心、小型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业,以及交易市场、电子商务、检测中心、冷藏设施等现代化物流体系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并专门配置污水处理站和垃圾中转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

    今年该镇已经完成控规编制、方案会审、环境评估、征地政策处理等前期工作,占地114亩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其中起步区65亩土地已经出让给湖岭5家肉制品加工企业。目前,起步区土地正在填方。

    湖岭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马可道介绍,眼下湖岭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分布较散,生产规模偏小,以小打小闹居多,一些加工作坊没有正规的污水处理设备,随意排放污水、废弃物,污染周边的环境。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可以将现有零散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专业化集聚提升,促进现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延长农业产业链。同时还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农民增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湖岭新闻
   第00008版:专版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湖岭镇交出“给力”民生答卷
瑞安日报 湖岭新闻 00007 湖岭镇交出“给力”民生答卷
2014-12-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