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终身教育之脉 推教育惠民之策
瑞安城市学院努力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把终身教育之脉  推教育惠民之策

    瑞安城市学院努力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见习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池万村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一句古语,似是道破了终身教育的天机。

    为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追求,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2013年6月,瑞安城市学院(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瑞安社区学院、瑞安市老年大学)在1979年建校的瑞安电大基础上华丽“转身”,通过整合瑞安电大、社区学院和老年大学,组建为现在的瑞安城市学院,成为市政府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市终身教育服务系统的龙头。同年10月28日,位于瑞祥新区瑞枫大道和东溪路交界处的瑞安城市学院新校区主体工程顺利结顶,成为学院迁建工程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瑞安城市学院院长兼市教育局副局长俞彪表示,学院坚持“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竭力推行教育惠民工程。

    小学生托管服务工程:

    以教育安民,

    给孩子一方成长沃土

    过去,从下午3点半学校放学到5点半家长赶往学校之间的这2个小时“空档期”,是悬在众多双职工家长们心头的一块大石。今年,市政府把开展“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作为“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来抓,着力破解这一社会性难题。

    当群众需求与市政府要求相互碰撞,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市社区教育协会会长黄良桐揭开谜底:“今年,瑞安城市学院举全院之力,牵头组建市社区教育协会,并选择条件较好的11所学校于5月底启动小学生放学后托管试点。既变空档期为时间红利,使其产生教育效益,又能为孩子的兴趣成长提供一方沃土。”

    组建各类社团,开展体育、艺术、科技、写作等才艺培训活动;引入生活教育,开展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灾害自救、紧急救护等教育实践;组织完成作业,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允许个别辅导……

    本着“不上文化课、不搞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则,首批11所试点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出各类活动菜单,在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也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多贴心陪伴。

    “托管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们坚持成本收费原则,用于支付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黄良桐说。

    “有老师在旁看管,有同学相伴玩耍,还有学校严格的安全管理,最关键的是孩子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让我们既省心又放心。”下班后赶往市瑞祥实验学校接儿子,吴女士比以往多了一分从容。

    如今,首批11所试点学校的托管工作井然有序,已然成为我市社区教育的一大品牌。令人欣喜的是,在此基础上,飞云云周小学、仙降第二小学、江溪小学、莘塍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陆续跟进,使得参加托管学生由5854人增加到8321人,参与率达到了33%。

    社区教育全面发展工程:以教育便民,努力实现“学有所教”

    “如今,我也算高中毕业了!”浙江力诺阀门有限公司员工年近40的李小松难掩兴奋。

    两年前,锦湖社区学校刚推出新居民“双证制”教育惠民工程时,人们还持着几许观望之意。当锦湖社区学校、锦湖街道新居民服务管理所组织人员走进“力诺”公司车间,为在“双证制”成人高中班中表现优秀的学员现场表彰时,大家才相信,“为更多新居民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这个“大馅饼”,真的结结实实“砸”在了我市新居民头上。

    “培训就在‘家’门口,极大方便了学员上课,所以每到周四晚上,大家总是早早坐满了公司会议室,积极性非常高。”李小松说。

    据悉,“双证制”成人高中班学制一年半,学员学成并通过毕业考核,可以获得由温州市教育局颁发的成人高中文凭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俞彪表示,拉近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距离,把群众的教育需求直接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群众心坎里,这是社区教育的意义所在。

    随着沿江社区学校的青少年校外帮教基地、湖岭社区学校的老年人教育活动建设、曹村社区学校的进士文化教育等特色品牌声誉鹊起,“学有所教”的目标得以实现。

    而今,在瑞安城市学院的积极推动下,我市社区教育走在了温州市前列。全市41所社区学校(学院)中,有1所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2所温州市示范社区学校、5所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12所温州市二级社区学校和1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今年9月,我市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锦湖社区学校被评为省社区教育示范学校。

    荣誉纷至沓来,让学院健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决心更坚定。经市编委同意,该院将在全市八大学区组建8个社区教育中心,与学区联合办学,以加强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完善我市社区教育的三级办学体系。

    地方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以教育富民,搭建人才培养“直通车”

    9月29日,瑞安城市学院与温州精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开办的“行政管理专科安踏精英进修教学班”正式开班,26名员工摇身一变,成为安踏精英进修班的首批学员。

    因管理人员缺乏,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该公司发展遭遇瓶颈,急需技术支持与教育服务。急企业之所急,瑞安城市学院为其量身定制了教育方案,并开办校企合作订单班。这次合作,是该院继与胜华波集团合办的“数控技术班”和与超达集团合办的“机械自动化班”之后,又一次招生拓展实践。

    “精英”公司的问题在我市并不鲜见。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约束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加大力度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地方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主的首要任务。

    企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看来,送教入企,为企业搭建人才培养的“直通车”,既能强化企业学习氛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又能帮助新居民收获一笔无形的财富,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胜华波集团就从中尝到了甜头。今年,集团与学院形成合力,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胜华波企业社区学校”,成为企业员工的知识殿堂。

    “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不是一句空话,为践行这一办学理念,瑞安城市学院近几年一直在探索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子。

    今年年初,学院与高楼镇樟岙村、营前社区开展结对帮扶,为其送去教育经费和教学资源,深受当地干部群众欢迎。

    俞彪说,送教下乡,这是帮助提升村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善意之举,希望通过不断开展社区教育,提升村民素质,带动地方致富,共建和谐家园。

    全民终身学习工程:以教育乐民,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3月22日,一份捷报传来:瑞安荣获“2013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组织奖”,这是我市社区教育工作迄今取得的最高荣誉。

    据了解,2013年10月,由瑞安城市学院承办的瑞安市首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给我市市民奉献了一份文化大餐:5000多册《瑞安市社区居民文明礼仪读本》、《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读本》被认领一空;举办成人继续教育咨询活动、国学大讲坛等系列专题讲座;在社区教育成果展展板前,驻足的市民久久不愿离去……

    据了解,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市142万常住人口中还有13万余文盲。“看起来,我们似乎低估了市民对文化扫盲和文明素养提高的需求,也许他们并不缺少学习热情,学习内容、学习机会应该更多地向他们倾斜。”俞彪说。

    为此,该院开始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工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而不遗余力地奔波,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更多精神文化食粮送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中。

    有了第一届活动的成功预热,今年11月举行的瑞安市第二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更为顺利,规模也更大。除了向市民赠送了终身学习系列读本、展示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技能外,这一周里,瑞安城市学院还分别在瑞安市职业中专体艺馆、瑞安市图书馆报告厅、陶山镇人民政府会议室等分会场举办了一系列公益讲座,并组织市民参加“网上读书月”活动和各类终身学习评比活动。

    如今,终身学习理念正在向全市辐射,越来越多的街道、乡镇、社区开始积极组织“终身学习周”活动,市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都大为拓展。这将在全市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浓厚氛围,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品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潮流。

    市领导观摩社区教育成果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湖岭新闻
   第00008版:专版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把终身教育之脉 推教育惠民之策
瑞安日报 专版 00008 把终身教育之脉 推教育惠民之策
2014-12-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