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安为瑞安何氏发祥地
何姓出自庐江郡,名门望族多
位于红光村的何氏宗祠
鞍前何氏族境图局部

    永安为瑞安何氏发祥地

    何姓出自庐江郡,名门望族多

    ■记者 孙伟芳/文 见习记者 王鹏洲/图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热播后,剧中重要拍摄地永安均路村可谓一夜成名。而700多年前,瑞安何氏的发祥地就在永安。不知瑞安何氏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在上期百家姓系列(《宋有许景衡 清有许松年 瑞安许姓开基祖为唐太尉许温》刊登于9月29日11版)介绍的是瑞安许姓,巧合得很,何家是许家“上门亲”,因为“瑞安四贤”之一许景衡之母就姓何。

    红光村曾叫旺家庄

    何悦父子为何姓始祖

    日前,记者如约来到安阳红光村何氏宗祠。踏上一级级逼仄的木楼梯,迈入冬日暖阳斜照的二楼宗祠办公室,见到五六位和气的何氏族人。随着何光明(瑞安市玉海文化研究会会长)娴熟地翻开一本本厚重的宗谱,眼前仿佛展现瑞安何氏那悠久的历史故事。

    第一个隆重登场的是瑞安何氏一世祖何悦。据宗谱记载,何悦为始迁祖,其实不尽然,且请听下文分解。

    何悦(1149—1225),祖籍福建福鼎,官至通州通判,是个难得的好官。原已呈文请求告老回乡,嘉定十七年(1225),他又被推荐出任温州刺史(从五品官)。奈何他年事已高,从福鼎赶到温州,一路舟车劳顿,不幸染疾一病不起,尚未到温上任,就客死于驿店。

    紧跟着出场的是二世祖何惟初(1179—?),曾任扬州教授、监察御史、给事中。也许和温州有着未解之缘,淳祐五年(1246),时隔21年,何惟初也任温州刺史,可谓“子承父官”。何惟初共生有五子。

    宋末元初,兵荒马乱,何家老二、老三和老四兄弟三人携带众多家眷,避难于瑞安三十三都徐垟(现为永安下石垟)。据老人们介绍,何氏族人曾利用地形狭长的下石垟为寨,抗击元兵。下石垟至今保留着一条溪石路,就叫何寨路,足见,当年何家“急凶显急凶”。

    大德元年(1297),何家三兄弟的后裔再行迁居,落户于汪泗垟鞍山之前,从此子孙后代在此繁衍生息。翻开《鞍前何氏宗谱》时,我们见到一张彩绘的鞍前何氏族境图,发现鞍前是个山清水秀、环境幽静的好地方,上面清楚地标着汪泗垟(永胜村)、礼步坦(上埠坦)等村名。上埠坦村是进入均路村的必经之路,村桥头挂着美丽乡村的四个大字,下书“温州一家人”。

    “更严谨地说,何悦父子均是始祖,何唯初的三个儿子才是始迁祖。”何光明说。

    后来,老四何临迁居方岙(现为湖岭方岙头村)。元末,何临的玄孙何旺隐居不仕,好游山玩水。一天,他游至一风水宝地,见此地人心淳朴,风俗端庄,遂萌生搬家之意,不久偕家人和王姓朋友迁入,遂成旺家庄(即今红光村)何氏始迁祖。

    陈傅良为何家写事略

    许景衡之母是白门人

    经考证,瑞安何氏另一个发祥地是吹台南(即吹台山南面,原为瑞安白门,现属瓯海丽岙)。而许景衡母亲就是白门人,约在宋皇祐(1049)年间,她嫁给同地方的许球,生下儿子许景衡(1072—1128),后搬至瑞安东山。

    方岙(现瓯海潘桥)何氏始迁祖就是吹台南何氏的第十三世孙,其现存着民国十六年(1927)的族谱。据说,该族谱曾于“文革”时被抄缴,当天深夜,被时年18岁的何兴华冒生命危险抢出,秘密珍藏。为首几页已有残缺,但极为可贵的是内有永嘉学派先驱、一代名儒陈傅良(1137—1203)撰写的《国子司业何公行状》。行状或行述也称事略,叙述死者世系、事迹等内容文章。其中记载,“何氏,郡大家,别为二族。讳溥,字通远,官至翰林学士,为百里坊族。公讳伯谨,字诚夫,官至国子司业,为城南族。”据此,何氏为名门望族,许母出自官宦之家。

    城南和百里坊两大族何氏后人现分布于瓯海方岙、龙湾永强、瑞安等地。

    明知州何格卓有功绩  伯祖何遇被赐立牌坊

    早在明朝时期,红光村曾走出一位名人——何格。

    何格(1499—1554),字维诚,瑞安举人。明朝嘉靖二十六年至卅一年(1547—1552)任沂州知州,长达5年之久。

    何格知识广博,做事敏捷干练,用儒家学术整治吏治。据《沂州县志》记载,何格曾立宗圣祠(宗圣即曾子)和景贤祠(即五贤祠),撰《治河议》(修治沂河),还亲手编纂四卷《州志》,卓有功绩于沂州。

    然而,何格几乎未留任何踪迹于瑞安。10年前,何光明修族谱时发现何格,族谱中仅记载其名、号及知沂州等字。之后,何光明开始漫长的寻访之路,还到山东临沂市查访,终于寻获何格的生平事迹。

    何光明在一篇文章中还发现,何遇就是何格的伯祖。这已在何格的墓志铭记载内容中得以印证。

    何遇,字仕亨,明正统六年(1441)中应天府举人,曾任湖广德安云梦县教谕,立教有法,士风大变,后升为瑞安知县,可惜未及上任,就已过世。其名列瑞邑乡贤祠(孙锵鸣对乡贤的排名)第五十四位。后,朝廷下诏赐立腾霄牌坊为之誉名。该牌坊原立于县学宫东首的宫渎桥旁(现为瑞安实验小学东首)。

    名将陈步云师傅何廷选  毓蒙工业学校校长何养和

    在清乾隆年间,红光村有一名传奇人物——何廷选(1748—?),人称塘河异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十八般武艺,是文武全才。

    据瑞安市南拳协会会长何光新介绍,何廷选一生教徒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福建水师总兵陈步云。

    陈步云(1773—1850),家住筼筜桥村(现安阳新区),7岁丧父,母亲靠替人洗衣服、缝补维持生计。陈步云勉强念了两年私塾,就辍学到何家放牛。

    有一天,陈步云与一帮村童在塘河边玩隔河投石与打水漂,他每次投得均比别人远很多。刚巧何廷选路过,不由地多看了陈步云一眼,发现这小孩相貌奇伟,臂力过人。当得知是家中牧童时,高兴地收他为徒,悉心授予各种拳法、兵器及行兵布阵,文墨书法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没有何廷选,可能就没有清代水师名将陈步云;而没有何养和,就没有毓蒙工业职业学校。也许何养和算不上“伯乐”,却曾为“毓蒙学校”立下“汗马功劳”。

    何养和(1902—1951),东山上埠人,一生乐善好施,深受乡民崇敬。约在1941年,李毓蒙提议创办工业职业学校(相当于现代高中专),培育家乡工业人才,得到何养和大力支持,何后被委任为校长。从此,何养和全身心扑在“毓蒙学校”上,为培养工业人才而操劳终生。

    另值得称道的是,何养和的三子何育权是小学体育老师,曾经培养出周小菁和夏煊泽两位世界冠军。

    何励生祖孙三代皆教授  何浩然“一门父子两将军”

    1992年,家住厦门、祖籍瑞安的何励生一家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

    何励生(1897—1996),原住玉海丰湖街,历任厦门大学校办秘书、文书主任、校刊总编辑等职。他擅长书法篆刻,尤喜赋诗言志,一生著作颇丰,有《金石文字辨异续补》、《印艺篆刻通论》、《期颐老人何励生诗集》等。

    何励生有10多名子女和孙辈,均活跃于教育系统。其中,长子何大仁(1932—2010),是厦门大学海洋系教授,是继瑞藉鱼类学家伍献文院士后,又一位研究鱼类行为学的先驱者。他还是集邮学教学之父。另,其长孙何加宁曾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近日,何励生三子何守勉回乡探亲。现年77岁的他告诉记者,父亲生性温和,却对子女要求严格。在印象中,父亲每晚会点起油灯,或伏案创作诗词或埋头篆刻或写信勉励子孙们。

    另外,玉海大沙堤何氏代表人物——何浩然(1881—1949),曾被清政府授予武科举人,历任龙泉县长,北洋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军政要职,授中将军衔。他的三子何树铎(1914—2006),先后任海军部海岛建设科科长、南京海军训练处主任、舰长等职,获授少将军衔。正所谓“一门父子两将军”。

    [相关链接] 何氏溯源

    何氏主要源自韩氏改姓,受姓始祖何庶,为天下何氏之共祖。其十三世孙何桢封云娄侯,为庐江郡开国公。此外,隋唐时有何国。何姓还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何氏最早发源于江苏、安徽两地。在两汉、两晋三国时很快形成名门望族,除庐江郡外,还有东海郡、陈郡、抚凤郡、郫县郡、南阳郡、清源郡等。

    何姓在中华姓氏中排名第17位,有人口2200多万;在瑞安姓氏中排名第21位,有人口15800多。瑞安何姓均出自庐江郡,主要分布于顺泰下角、柴桥头,高楼樟岙、永安凤垟、安阳红光村、东山埭头、玉海塔儿头,还有林溪溪坦、马屿杨巷、玉海虞池(现虹桥路一带)等地(旧《瑞安县志》原缺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湖岭新闻
   第00008版:专版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永安为瑞安何氏发祥地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2 永安为瑞安何氏发祥地 2014-12-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