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一周年,日最高租车量超2.3万次
有一种心情,叫爱上公共自行车
■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余林默/文 见习记者 王鹏洲/图
迎着晨曦,24岁的巡检员胡立成开始他忙碌的一天。5时30分,大多数上班族还在梦中,他已经起床准备上班,6时30分左右到新商城站点,因为他知道,第一拨买菜锻炼的“早鸟”们正等待他的到来。
同样的时间,50多岁的李先生从集云实验学校附近的家里出发,准备骑着橙色公共自行车去瑞安广场锻炼,他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的纪录是一年骑行2181次,骑行20697分钟,成为我市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中的佼佼者。
今年1月1日我市公共自行车试运营,截至昨日,产生了这么一组神奇的数据:80个服务站点、2500辆公共自行车、3.3万张借车卡、376.7万人次总借车量、日最高租车量超2.3万次、日均每辆7.5次的全温州市第一使用率。
“橙色骑行者”
骑行达人:一年骑车里程相当于绕地球0.1圈
“叮铃叮铃……”一阵清脆的公共自行车铃声由远及近,50多岁的李先生下车,手脚麻利地把车子推进车桩,随着车桩发出“滴”的一声,公共自行车顺利还进,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每天早上5时多,只要天气允许,家住集云实验学校附近的李先生,就会和老伴一起,在公共自行车站点上,各自租上一辆自行车,去瑞安广场锻炼。他们每天锻炼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接近7时,才又会骑着自行车回去。
今年1月1日,公共自行车推出后,这可乐坏了李先生。“公共自行车太方便了,上班、锻炼、办事、走亲访友,样样离不了它……”李先生笑呵呵地说。
李先生已成为目前我市租用公共自行车的“达人”,截至昨日达到了2181次。按平均单次骑行两公里计算,行驶里程达4362公里,相当于绕地球0.1圈。
李先生在市区一事业单位上班。说起他骑行2181次的纪录,李先生掰着指头算给记者听:每天早上五六点,他到集云实验学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取车,骑10分钟左右,到瑞安广场锻炼,之后要返回家中;早上8时左右,再从家中,骑车到市府广场站点去上班,用时15分钟左右,中午还要回家吃饭;“周末的借车次数会稍微少一些,但是晨练还是继续的。”李先生说。
“骑车特别舒服,而且也能锻炼身体。我现在身体这么好,都是骑自行车锻炼出来的,虽然晒得有点黑,那也是骑出来的健康黑。”李先生告诉记者,开车很麻烦,一来要找停车位,二来有时还会遇上堵车。骑自行车就少了这个烦恼。此外,与自家的自行车相比,公共自行车到处都有网点,不担心被偷(公共自行车开通之前,他就丢了好几辆自行车),一借一还很方便。李先生说,鼓励大家都骑公共自行车,这样交通好了,空气也好了。
同李先生一样,酷爱自行车出行的市民还真不少。一年来,我市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很多市民低碳出行的首选,早起买菜、出门办事、上下班……一些骑行达人,一年下来的使用次数超过1400多次。
据悉,我市公共自行车平均使用率为7.5次/天,居温州市最高位。与杭州约为3次/天、苏州市区3.1次/天、鹿城区的6次/天相比,我市公共自行车显然得到了市民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融入了市民生活。
“橙色守护者”
巡检员、调度员、维修工打造橙色风景线
夏天热难熬,冬天冷够呛。娃娃脸、笑容羞涩的巡检员胡立成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公共自行车没有雨棚,常年露天工作,夏天经常汗流浃背,一天下来身上能结出盐霜来。到了冬天,手套、帽子、围巾要全副武装,因为早晚会很冷。在我市街头,有36位像这样的巡检员为骑行人的方便而忙碌着。
他们有的是瑞安本地人,有的是外来务工者,收入不高,责任很重。因为一个人至少要管四五个点,而繁忙的点,一年出借车次是15万车次以上,相当于一天400多人次。最“忙碌”的站点前5位依次是玉海广场、虹桥花园、市政大院、鑫业大厦和湖滨公园。巡检员胡立成管的虹桥花园和新商城站点,都是比较忙碌的点。
“像新商城每天早上还车的人就很多,我们要早早地到现场,将还至桩位上的自行车拉出来锁在一边,让大家有还车桩位使用。”胡立成说,有时候好几个点都忙,真想把自己掰成几份,各个点上都放上一份。
这些点的巡检员如果不戴厚重的棉纱手套的话,一天下来虎口就会因为搬动太多自行车磨出血。而每天在四五个站点来回不停骑车,一年下来也够骑到大洋彼岸了。寒冬酷暑,胡立成的午餐、晚餐经常都是在一些公共座椅上解决的,吃饭就是简单的包子、盒饭。
“头几个月特别辛苦,因为很多人不会用,要一个个教如何开锁如何成功退租,那段时间嗓子累身体也累。不过看着他们慢慢爱上骑车,有时还跟我打个招呼啥的,我就开心了。”胡立成说。
在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里,像巡检员一样的“橙色守护者”共有59人,有天不亮就要开始工作的调度车司机、有经常连水都来不及喝的接线员、有为大家保驾护航的维修工等,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正常运行。
“橙色问题”
破损率高、经费不足、车辆调度不及时
公共自行车运营一年以来,给市民带去了便捷,但运行中亦存在不少问题,待进一步解决。
“自行车破损率高,他有时候一天要满负荷作业,要修20辆左右的自行车。” 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维修部职工张春国说,“脚蹬子掉了、车闸不灵了、车把撞歪了、车轮发条撞变形了……”昨日上午,在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司,张春国正在对20多辆被拉回来维修的公共自行车逐一检查。
这些破损主要是租骑量大、使用率高造成,但有些市民用公共自行车教小孩学车练手等不文明的骑行方式频频出现,也是造成公共自行车破损率高的一大原因。
许多市民表达了对骑行环境的忧虑。万松路、隆山路、安阳路三条自行车道改造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但部分已完工的自行车道由于缺少隔离设施、护栏、台阶斜坡等,造成市民骑行不便,特别是机动车霸占自行车道路口现象让绿色出行变得“无处可行”。
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自行车系统工程还存在运营经费不足、站点布设条件不完善、车辆调度不及时的问题。自行车公司人力、物力成本费用高昂,以致入不敷出,运营艰难;因玉海广场、市政大院、虹桥花园、鑫业大厦等站点处于瑞安城区繁华地带,人流量和车流量偏多,加上公司仅有的6名调度人员和2辆调度车,难以对缺少车辆的站点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度,以致市民在上下班高峰期经常遇到无车可借、无桩可还的情况。
“橙色展望”
2015年将采用市场化模式运作
面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要如何应对呢?
市治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我市将补充完善后续站点、加强车辆及桩位维养、加大车辆调配力度、优化车辆骑行环境、转换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市区内的站点设置已基本稳定,除个别地点如配合市客运中心站搬迁需在瑞祥新区加点外,现有的站点范围(东至莘阳大道,南至滨江大道,西至沈海高速公路桥下,北至瑞枫公路)原则上仍集中于瑞安中心城区核心区块,不再做大范围的调整。
明年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将加大自行车维护保养力度,及时维修保养入库车辆,或开展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行动,招募志愿者协助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另外为防止雨水天气缩短公共自行车设备使用寿命,公司计划逐步增设雨棚。
在调度上,将加大人工调配力度。如在一些用车量较大的站点,组织工作人员及时调整自行车量,满足市民的借还需求;还要加大智能调配力度,积极推广公共自行车手机APP,方便市民实时获取车辆存储信息。
公共自行车系统工程作为公益性项目,单靠政府力量难以为继。明年公共自行车系统将采用“政府+企业”的市场化模式运作,依托企业发展公共事业,例如在车棚、车身、桩位及雨棚上出售广告位,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公司额外收入。
明年,我市还将继续实施市区自行车道改造,同时尽快明确相关部门停车管理职责,强化单位对道路停车方面的统一管理,加大自行车道违停的处罚力度,保障市民骑行通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