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降:唱响合力治水协奏曲
■记者 金汝
12月29日,仙降街道3条河流的整治工程通过市黑臭河整治验收小组的现场验收。
将时针回拨到今年年初。2月17日,仙降街道50多名冬泳爱好者跃入冰冷的东河,以切身感受验证河水水质的变化。
年初岁末这两个特定时间节点的事件,如同特殊的音符,串联起今年的仙降街道“五水共治”工作的主旋律:全力治水,全民参与。
今年,仙降以根治水污染为切入点,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为抓手,在治污、拆违、护岸、河道清理和河岸绿化“五位一体”推进的同时,让社会各方参与“五水共治”,实现整治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方。
河道治理,让河水“清起来”
[镜头一]12月30日上午6时30分许,河道保洁员徐良波、徐学清撑着小船,从金光堡河出发,向东河划去,沿途用长长的网兜打捞漂浮在河面的垃圾。他们说,一天下来,要打捞1.5吨垃圾。
将河面垃圾打捞、清运到垃圾中转站,是仙降街道14名河道保洁员每天要做的事情。街道环卫所所长徐启勇说,今年5月份,该街道投入70万元,对辖区内所有河道实行日常保洁。
仙降水网密布,辖区内有主要河流64条,全程51.7公里。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仙降也遭遇水环境污染等“成长的烦恼”,河面漂浮垃圾、河道淤积、污水偷排、河边违章建筑等“脏乱差”问题,如同牛皮癣般污染人们的视线。2013年初,一条“悬赏20万元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微博更是将仙降的治水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下狠力气治水,关乎环境,关乎百姓民生。今年,仙降延续了2013年治水的热情和劲头,确定11条河道为重点整治的黑臭河、垃圾河,64条河道落实专人负责,实行“一对一”结对管理,按照“河道体检、集体会诊、‘河长’挂帅、全民监督”的模式,对所有河道做全面体检,拿出“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实行“一河一档”。同时,削减“三公”经费30%,各村、企业、干部职工捐资1700多万元,全部用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
连日来,项岙村村委会主任项宝年几乎每天到项岙河边巡查。眼下,项岙河正在驳坎,作为“河长”的他要协调施工难题,监督工程进展。
项岙河长约800米,经过住宅密集区和S330(新56省道),以前河道内沉积了许多垃圾,让许多住户和过往司机摇头。项岙河因此被仙降街道列入垃圾河。
去年以来,该村陆续启动项岙河清淤、驳坎工作。项宝年说,今后准备在岸边修建水泥路,种上花草,让河道和沿岸彻底变样。
而在银湖村,长约400米的新安河经过治理后,已经旧貌换新颜:河水清幽,岸上的树木倒映在水中,不时有人在河边漫步、闲聊。
仙降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河长”蔡凤飞说,新安河沿岸污水排入河流,加之河道为断头河,上下游无法互通,河水经常发黑发臭。去年街道为新安河“清理肠胃”,让水体流通,今年12月中旬完成河道清淤工程。
“河水发黑、发臭,谁愿意在河边待着。现在河水干净了,自然有人会到河边‘嬉’。”村民何女士说。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学仕介绍,目前7条垃圾河(瑞平塘河左干新渡桥段、垟坑溪、鲍岙河、项岙河、新河河、革兴河、横街河)和3条黑臭河(新安河、翁垟河、金光堡河)经过治理,已通过验收。
沿河绿化,让河岸“绿起来”
[镜头二]12月29日下午,风和日丽,仙降村西河河面波光粼粼。绿色的灌木,狭长的亲水平台,古朴的休闲长廊,构成一座别致的滨水公园,吸引附近居民前来游玩。
因为水清岸美,今年,西河和东河两条“姊妹河”生态护岸工程共同入选2013年度浙江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名单,为仙降街道治水奏出华彩乐章。
“以前在西河河岸边,一些工厂占用河道搭建违章棚子,部分企业乱排工业废水,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加上河岸常年受河水冲刷,坍塌严重,垃圾、淤泥等乱堆放,很不美观。”仙降村党支部书记徐良锡介绍,从去年开始,西河经过河道疏浚、新建堤防、修建亲水平台,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占用河边土地搭建违章建筑,在仙降的河道两岸并不鲜见。今年以来,该街道加大“五水共治”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力度,拆除河流两岸违章建筑,清除垃圾,在河岸开展驳坎绿化、河边路面硬化等工作。
截至目前,该街道共取缔沿河非法加工点、违章棚架、农业棚屋32处,关停整改27家水环境污染整治不达标企业,拆除河道违章建筑约3.5万平方米。
“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一事之后,仙降街道多次对金光堡河开展河道整治,进行截流、抽水、清淤,将其从“水沟”恢复成“河道”。金光村通过集资,把昔日的垃圾河打造成当地的景观河。如今,河岸边青石栏杆相连,双怡廊桥矗立,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有人在廊桥内闲聊。
今年7月21日,金光村用一天时间,拆除沿河违章建筑48间。仙降街道党工委一负责人表示,这些违章建筑搭建在岸边,影响河岸景观,且随意排放污水。“近两年来,我们不断上门与违章建筑业主沟通,督促他们主动搬离,尽早拆除。”该负责人说。
截污纳管,将污水“管起来”
[镜头三]12月30日上午,金光村一处农田内,工人正在给一个水井模样的“大家伙”穿上“外衣”:这个“大家伙”长宽约2米,从地下到地面高5米,一条条钢管固定在井壁上,扎扎实实地围了一圈。
仙降街道截污纳管工程下桥河东区块负责人张叶青介绍,这个“大家伙”是沉井,相当于截污纳管工程二级管网的“中间站”,“像这样的沉井,整个下河桥东区块要建设60多个,其中金光村就有7个。”
“五水共治”,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仙降街道企业众多,特别是集镇区域,生活污水通过沿河排污口或地下渗漏等直接排进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恶化水质,造成河水发黑发臭。
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最彻底的方法是截污纳管。11月20日,下桥河东、下桥河西两个区块截污纳管工程启动,管网总长约15.7公里,覆盖翁垟、林光、金光、龙洋、横街、仙降、下社、新安、下西垟等集镇区域9个村,工程概算约5400万元,预计工期450天。
此外,江溪区块和五岙区块截污纳管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中。两个区块涉及11个村,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明年开工。
与此同时,大坑村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正将一条条排污管道埋设到地下。半个月前,该村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望解决生活污水渗漏的难题。
村党支部书记曾安荣介绍,村里一些化粪池年久失修,污水经常渗到地下,天气炎热时臭气熏天,周边村民颇有怨言。
“大约4个月后工程完工,那时候全村40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将汇总到处理池做生态化处理。臭气没了,大家住着也舒心。”曾安荣说。
此前,后林村已在仙降街道率先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将惠及后林、前林约2000位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