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飘香 致富路宽
陶山六甲村种销草药收入逾200万元
■记者 陈成成/文 王鹏洲/图
一个晴朗的冬日,陶山镇六甲村村民项老伯夫妇趁着好天气,到自家田地里挖出大量白马兰,洗净、晒干,准备卖给温州的草药商。“这几年白马兰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晒干后收购价在每斤12元左右。”项老伯说,“种植草药比一般的农作物要相对稳定,基本不存在‘丰年贱卖’的情况,所以我们村很多人家都种植草药。”
据了解,陶山镇六甲村种植草药的历史已有40余年,全村200多户人家有一半以上种植草药,全村总种植面积达200多亩,种植的草药种类繁多,每到草药收成时,都有大批收购商前来收购。这个耕地面积仅有300多亩的小村,俨然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草药之乡”。
草药市场行情稳定
12月25日上午,记者在陶山镇六甲村看到,田地里种满了各种中草药,其中以白马兰数量最多,其余的还有鱼腥草、三叶草、马鞭草、铜钱草、白毛苦菜、泥灯芯等20余种。眼下正值草药收获季节,尤其是冬日难得的晴好天气,不少农户都忙着挖草药、晒草药,因为很多农户家的草药都是收购商订购的。每个月,已经下订的草药商都会上门看货、收购。
“很多农作物我们都种过,比如粮食、蔬菜、水果,但与草药相比,这些作物除了‘靠天吃饭’外,还得看市场,比如丰收年就难卖上好价格;但是草药就不一样了,市场价一直比较稳定,所以种的人越来越多。”六甲村党支部书记项宝豹说。以白马兰为例,如果天气好,一年可收四季,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以目前市场收购价保守估计,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项宝豹说,六甲村有一郑姓人家就靠草药发家致富,他们一家人专门收购同村人的草药,然后运至温州出售,短短几年间就在温州市区买了店铺,开了草药店,并在当地小有名气。
瑞安民间素有“草药可治百病”的说法,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喜欢吃点草药预防疾病。据中药材天地网不完全统计,我国中药材原料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发达地区、一二线城市接受中医、选择中医的患者日渐增多,其中以高学历文化水平、高收入人群增长最快。出口的中药材原料、中成药也以20%以上比例增长,美、德等国需求增幅尤为明显。中草药进入韩国,根据药用价值高低、质量、纯度分列几大类,作为药品、保健品、饮料、化妆品、健康食品的原材料。也正是基于人们对养生的需要,因此近年来草药市场行情稳定。
欲打造“草药之乡”
“六甲村气候温和,土壤为沙性,非常适合种植中草药,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项宝豹说。然而,六甲村的草药种植目前还比较分散,基本都是农户根据收购商的订单来种植,并没有整合全村资源,虽然种植面积不小,却“各自为政”。“以目前的行情,晒干的白马兰,收购价是12元/斤,放到市场上卖就高达三四十元;还有以18元/斤收购的铜钱草,市场价卖到四五十元……其实利润都在收购商,农户所图的只是一个收益稳定罢了。”项宝豹说,未来六甲村计划要整合全村资源,由村委会牵头,适时引导农民组建各种药用植物种植专业合作组织,从土地利用、技术交流、信息提供等各方面进行合作和为种植户提供服务,以此来提高全村药用植物种植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将六甲村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草药之乡”。
“如果能顺利整合全村资源,实现草药种植基地化、规范化、规模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开发中药饮品等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主导品牌,将白马兰、铜钱草为主的草药种植做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项宝豹说,“在发展草药产业上,要念好‘抓好种植、加工环节,出优势产品’的产业经,以此来打响六甲村‘草药之乡’的名声。只要名声打响了,何愁没有销路、农民不能发家致富?”
据了解,今年六甲村的草药收入保守估计可达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