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天气预报增添“新成员”——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
预报未来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聚积和清除能力
本周多云为主,冷空气不来,空气质量不咋样
■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司波
上周三刚刚经历过一场好空气的瑞安市民,到了周末,大家的心情又跌到了谷底。整个天空灰沉沉的,与前些天的蓝天白云简直判若两座城。市气象台连续两次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气象台说,由于近期大气稳定,空气好不到哪里去,除非冷空气南下。
明日夜里的降水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上周六,市区出现了持续的能见度小于3公里的中度霾。不过,这场霾并不是针对瑞安的。上周末,全省都出现了大片的雾霾,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温州地区中度污染,我市空气则属于轻度污染。
据介绍,这次雾霾是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北方污染物也被输送过来,再加上大气稳定,没有形成利于空气扩散的条件,所以整个天空都灰蒙蒙的。到了昨天,随着污染物的继续扩散,空气质量有所好转,昨日我市空气质量又变成了良。
“要想空气真正好起来,得靠下一波冷空气。不过,近期都没有冷空气南下。”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说,从预测看,20日夜里有一场降水,或许对净化空气有所帮助。
根据预测,除了20日夜里有次弱降水过程外,本周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市区今天晴到多云,6至15℃;明天多云,夜里转阴局部有小雨,5至14℃;后天阴转多云,7至16℃;周四晴,6至15℃。
我市天气预报多了“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
经常登录“瑞安气象”网站查看天气的市民,近期应该会发现一个细节,即天气预报里多了一项“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昨天“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为:19日白天三级,对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无明显影响。
记者从气象台获悉,从本月12日起,我市气象台正式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业务,即预测气象条件与污染物扩散之间的关系,具体是对未来大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聚积和清除能力进行预报,包括空气质量及PM2.5、气溶胶等大气成分的分析,雾、霾、降水、天空状况等天气实况的分析,环流形势及水汽、风、逆温等气象参数的分析。
据介绍,空气污染气象预报的等级标准和空气质量指数等级标准一致,以是否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为依据,分为六级。一级是非常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二级是较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三级是对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无明显影响;四级是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五级是很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六级是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
根据气象台的记录,除了14日的蓝天白云,目前我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只出现过“二级”“三级”“四级”。
市民还可以通过加入“瑞安气象”的公众微信、微博等平台,了解我市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及时获知空气污染从气象因素来看可能还将持续的时间。
明日迎大寒节气,注意防寒保暖
俗话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明日,我们要迎来农历马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每年公历的1月20日左右是大寒,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00度。而大寒节气前期是“四九天”,又接近农历的腊八,故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所谓“三九、四九冰上走”也正是大寒前后这段时间。
根据气象专家的说法,虽然从字面上理解,大寒要比小寒冷,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尽管不如小寒时节冷,但大寒时节寒潮南下也比较频繁。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会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虽然雨雪天气与我市的关系不大,但是大风降温的天气是常客。不管冷空气来不来,这个时节,出行总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
为什么流感偏爱冬季?
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不少老人、儿童及免疫力较差的人群,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上火、感冒及发烧等症状,就连普通人也会产生一些鼻干咽涩的不适感觉。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近期我市处于冬季流感高发季节,市民需做好防范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外出记得戴口罩,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
为什么流感偏爱冬季呢?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流感病毒的传播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气候的原因,病毒的生态变化是有周期的,在这种周期下,冬春季流感病毒最活跃。此外,冬春季人们呼吸道黏膜因为干燥,抵抗力比较低。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气温低,人们室内活动比较多,空气不流通也便于流感病毒传播。因此,在冬春季容易流感高发。另外,雾霾天气增加了患感冒的可能性。
冬季讲“藏”,自然界万物在冬季是闭藏的,而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在这个季节,大家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
在干燥天气下,我们也应当特别注意火灾的发生,尤其是在户外,可能一个未熄灭的烟头就会引发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希望市民注意用火安全,开车一族在行驶过程中,也勿随意将未熄灭的烟头扔出车窗外。
冬季万物皆闭藏,养生滋阴又壮阳。
顺应天时人康泰,衣食住行均有讲。
胃部下腰需保暖,慎防脚下寒气凉。
冬令进补勿过量,适当吃些肉无妨。
羊肉牛肉鸡狗肉,鳝鱼海参也可尝。
喝酒御寒不可取,反使体温更下降。
室内温度要稳定,忽冷忽热不适当。
早睡晚起避风寒,冷水洗脸增抵抗。
外出增添衣和帽,下雪出行防摔伤。
防治心脑血管病,多晒太阳心开朗。
精心保养过寒冬,升温不忙减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