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省级工业强市创建 推动工业经济赶超发展
■本报评论员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要,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战场。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快省级工业强市创建的决定》,从工业经济引领全市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定位部署我市工业建设工作,提出要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创建,推动工业经济赶超发展,奋力实现我市工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对此,各镇街各部门务必要切实贯彻落实好。
创建省级工业强市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我市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自2013年开展省级工业强市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业规模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缺乏等问题仍然突出。面对经济新常态,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已成为共识。我们必须坚持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创建。
加快省级工业强市创建,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我们要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抓不放,坚持扩规和提质并重。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工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省级工业强市创建,必须加强平台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没有大平台大空间大项目,就难以实现大提升大转型大发展。要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总量规模较大、特色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镇街工业功能区,搭建起承载工业经济发展的大平台。同时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快省级工业强市创建,必须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工业集约高效发展。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要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智造”。政府一定要有所作为,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努力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
加快省级工业强市创建,必须坚持扶优扶强,大力培育工业主体。企业是工业经济的载体,只有培育更多的大企业,工业强市创建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要实施强企培育行动计划,打造“百亿领军”企业。要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配套专家”和“隐形冠军”。
加快省级工业强市创建,必须形成创建合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业强市创建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突出加强企业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用好、用足、用够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加快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