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五水共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长领头、政民联手,黑臭、垃圾“两河”变清
源头治污、标本兼治,强势推进“两覆盖”、“两转型”
2014重拳治污出成效 秀水清流扮靓瑞城

    河长领头、政民联手,黑臭、垃圾“两河”变清

    源头治污、标本兼治,强势推进“两覆盖”、“两转型”

    2014重拳治污出成效  秀水清流扮靓瑞城

    ■见习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朱春/文 记者 陈立波/图

    河长领头,

    全民共治热情高涨

    市委书记陈建明担任金潮港河长,市长李无文担任高楼溪河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世林担任三十一溪河长,市政协主席白一帆担任三十四溪河长……

    自去年“五水共治”启动以来,我市以河长制为抓手,出台全市河长制实施意见,55条省、市、县级河道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河长,2363条乡级河道分别由镇街和村居干部担任河(段)长,实现市、镇街、村居三级“河长制”全覆盖。

    河长的倾情参与,有力推动了污水整治。通过河长队伍的梳理,去年,全市所有河道都拿出了一份“体检表”,并“对症下药”,许多垃圾河、黑臭河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赏。

    同时,落实河道警长、河长学生小助理和村级河道管理监督长制度,协助河长共同治水;成立全国首个镇级环保协会——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带动群众志愿治水;群众参与监督,劝阻不文明行为,举报违法行为:越来越多的新老瑞安人、各界志愿者涌入“治水大军”,为我市“治污水”打开了由上至下、全民治水的大格局。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这是瑞安草根的治水共识。

    2014年4月23日,我市举行4000人参加的全市“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推进大会暨“五水共治”募捐仪式,共筹集资金1.46亿元。汀田街道紧随其后,各界人士踊跃捐款1003.5万元,捐资人数达2.5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52%,真正做到全民参与治水。

    此外,在瑞安日报和瑞安电视台开辟“五水共治进行时”专题栏目,举办五水共治微论文、微党课、治水知识竞赛、文艺下乡等活动……市治水办化身为群众身边的“宣教员”,让全民治水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营造“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的浓厚氛围。

    精准发力,151条垃圾河、80条黑臭河“摘帽”

    塘下八水浃曾是被上百家废塑料加工厂和铜炉小冶炼厂废水“围攻”的黑臭垃圾河,通过清淤、驳坎、绿化等措施,如今旧貌换新颜:河水清澈碧绿,岸边就是亲水公园,一派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八水浃是我市“两河”治理的一个缩影。

    “治污水,先要敢于把‘家丑’揭开。”市治水办相关科室负责人说,去年,经深入排摸,市治水办共梳理上报241条垃圾河、黑臭河,6月初制定《垃圾河专项治理大会战实施方案》和《黑臭河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并投入4亿元用于“两河”专项治理。

    治水资金由村民自筹自用、政府以奖代补,治水方案由专家委员会技术把关,治水项目由多部门合力破难……为使“治污水”取得实效,我市一改过去“干部+挖掘机+施工队”的治水“老三样”,推出“全民上阵+技术把关+集成联动”的“新三样”治水策略。

    这使瑞安在“两河”整治大会战中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去年6月15日前,151条垃圾河全部“歼灭”,在温州市验收考核中排名第一;同年12月底,完成2014年黑臭河整治省定任务的400%,共计80条125公里。

    那么,治污成效究竟如何?或许可以从水质检测数据中管窥一二。

    2014年同比2013年,温瑞、瑞平塘河平原河网8个市级水质监测站位水质结果改善明显,1-11月份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96%(达到Ⅴ类水)和15.55%,高锰酸盐稳定在三类水;飞云江水质达到功能区目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到良好以上;县级52条河道和90条黑臭河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源头治污,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全面升级

    去年,我市全面推进片区截污纳管和最后一米接户管建设,全市15个区块36个项目全部上马,新建污水管网达42.2公里,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其中,飞云街道的工程进度居全市首位。该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飞云街道截污纳管工程可谓“对症下药”,总长度约3.44万米的管网延伸至25个村居,将民宅、企业排放的污水悉数“网”尽。

    飞云乃至江南片区的污水经截污纳管收集后,将传输至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江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该厂自去年底试运行。

    据悉,我市按照“江北、江南”两张大网和四个中心镇各建小网的规划,去年投入5.3亿元、3年投入13亿余元,超常规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除江南污水处理厂外,日处理能力7万吨的江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已于去年6月30日投入运行,陶山、高楼、湖岭3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

    市治水办副主任陈道明表示,农村生活污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我市计划3年全面完成278个新建和119个改造扩面,其中去年完成126个村,并全面通过省市验收。

    在加大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的同时,瑞安积极推进市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去年年初建成投用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卫基地、桐埔垃圾中转站和东山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顺利,15个镇街建设完成45座垃圾中转站,基本建立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行管理模式。

    “黑臭河、垃圾河消灭后,莘塍、仙降等街道正在探索水岸一体化保洁机制,把河面和路面保洁全部交由一家公司、一支队伍负责,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陈道明说。

    岸上治本,工农业污染整治深入推进

    位于三十一溪上的陶溪大桥是湖岭通往市区的主要道路之一,经过此处的人无不被三十一溪清澈的溪水所吸引。

    附近村民介绍,过去这是一条“垃圾河”,沿岸多是生猪养殖场和工艺品制造企业,150米宽的溪流,三分之一被垃圾“占领”。

    可见,治污水,问题在水里,根基在岸上。

    去年,我市综合运用“关、停、改、罚”等措施,铁腕整治重污染行业企业,共取缔非法加工场点746家,查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3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5人,判决25人,实刑率100%;关停电镀、制革、造纸、化工等企业103家,原地整改提升32家;建成电镀园区并完成电镀行业整治,印染园区完成50%,淘汰造纸落后产能3万吨、制革落后产能10万牛皮标张、电镀落后产能75万升。

    同步推进的还有农业转型。编制《瑞安市畜禽业养殖布局规划》,禁养区一律关停,限养区提标排放,完成存栏50-100头养殖场(户)污染治理131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养殖场(户)标准化提升29家,新建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已进场施工;推广畜禽生态养殖,落实生态消纳地8.246万亩;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减少化肥使用量258吨、农药使用量8.2吨,降低了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治水还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致富。投入1.5亿元建成7.8公里的高楼段绿道,周末日游客突破2万人;实施马屿天井垟综合治理工程,选用素有“水浸千年松”之称的松木实施生态护岸,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奠定基础……

    据悉,我市已明确中西部山区走生态保育、生态富民之路,在土地规划、控规编制时就不给工业企业落地空间,从源头上保住这一片绿水青山。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近两年每年向中西部生态补偿1亿多元。

    塘下镇八水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五水共治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飞云新闻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财富榜
   第00010版:微播报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车周刊
2014重拳治污出成效 秀水清流扮靓瑞城
瑞安日报 五水共治 00004 2014重拳治污出成效 秀水清流扮靓瑞城
2015-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