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用价值不低于冬虫夏草,价格却相差一大截
高楼农民让北虫草“南下”
基地工人正在采收北虫草

    药用价值不低于冬虫夏草,价格却相差一大截

    高楼农民让北虫草“南下”

    ■记者 陈希林 实习生 李姿姿

    “市场上有一种热销的北虫草,与西藏、青海的冬虫夏草同属于真菌类虫草,有相似的药用和滋补功效,售价远低于冬虫夏草,只能从北方各省空运过来。能不能让北虫草在南方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呢?”这是高楼人、温州市九潭正博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丹3年来的梦想。

    最近,这个梦想成了现实。

    高楼成功种植北虫草

    四面环山、一衣带水,在高楼镇南一村产业基地,生态环境优越,记者发现,原本种植金银花、红豆杉等传统作物的基地里,新增了一种名叫北冬虫夏草的食用菌类植物,眼下已试种成功。

    北虫草“住”在高科技温控大棚里,其外观呈橘黄色,每根长7至12厘米,上面盖着一层白色塑料薄膜。九潭正博公司董事长朱明丹告诉记者,该基地占地面积约10亩,共搭建16个温控大棚种植北虫草。

    近些年,冬虫夏草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人们推崇,但其价位也较高。“如果能培育品质高、价格实惠的虫草,代替冬虫夏草,应该有不错的市场。”几年前,熟悉农作物种植的朱明丹,常在心里想。

    “我在市场上发现一种热销的北虫草,与西藏、青海的冬虫夏草同属于真菌类虫草,有相似的药用和滋补功效,售价远低于冬虫夏草,但比普通食用菌高出好几倍,只能从北方空运过来。能不能让北虫草在南方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呢?”朱明丹说干就干。

    2011年,朱明丹到北虫草种植地考察学艺,着手研发北冬虫夏草南方种植技术。2012年,他引进“马氏”北冬虫夏草菌,筹措资金,建温室大棚,买控温控湿设备,改进创新种植方式……

    “选用新鲜、无污染的大米和小麦作培养基,不但产量高,颜色也好看。”在基地里,朱明丹不时和技术人员们沟通。

    北虫草“南下”,种植要求也挺高。比如接种要降温至16°C以下,进入发菌期,温度保持在16至20°C之间;萌发期要满足北虫草吸氧,二次发菌复壮前不能见光等。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细心栽培,对温度、湿度精心掌控,2014年下半年,北虫草终于在高楼的土壤中,如愿长了出来。

    眼下,高楼种植的北虫草已进入成熟采摘期。

    多渠道盈利市场前景好

    九潭公司北虫草加工种植场目前有16个大棚,每个大棚产值50万元左右,共种植10万盆北虫草。新鲜的北虫草采收后经自动化设备烘干、包装出售后,利润也较可观。

    冬虫夏草市场售价每公斤至少两万元,而北虫草每公斤售价为1000元,由于受到市场追捧,2014年,该基地北虫草总产值达1000万元。“除了北虫草干货出售,如今,我们又着手开发北虫草酒,打算延长北虫草发展产业链。”朱明丹说。

    记者了解到,在高楼北虫草产业基地里,北虫草种植或采摘的活都是招聘当地的村民来干,此举也增加了山区农民就业门路及收入。“现在,采摘工工资每人每天100元左右,种植工每天150元,我们村已有20多位村民在这里工作。”一位南一村村民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 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广 告
   第00008版:在现场
   第00009版:微播报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家周刊
高楼农民让北虫草“南下”
谈股论金
产品升级步伐快,美国市场份额涨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5 高楼农民让北虫草“南下” 2015-1-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