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大道贯东西 九 年“堵点”变“通途”
——万松东路延伸 线工程建设纪实
万松东路延伸线(2012年2月19日) 薛孝永 / 摄
万松东路延伸线(2013年11月21日) 陈立波 / 摄
万松东路延伸线(2014年9月1日) 陈立波 / 摄
万松东路延伸线(2014年10月14日) 王志 / 摄

    一条大道贯东西  九 年“堵点”变“通途”

    ——万松东路延伸 线工程建设纪实

    ■首席记者 严小章  见习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薛孝永

    这是一条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路网的大动脉;

    这是一条有力缓解群众出行难的民心路;

    这是一条带来发展新机遇的康庄道。

    从市区出发,经这条大道,驶向滨海大道,比原来车程缩短了20来分钟。缩短的这20来分钟,虽短,但瑞安城市东部交通路网、发展格局将因此再次被改写。

    市委、市政府把这条路作为重大的民生实事工程来抓,作为城市东扩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推进。从2010年10月开工以来,历经4年多时间,这条大道——万松东路延伸线于2015年1月30日建成通车了!

    从这里出发,瑞安城市交通,引燃都市发展活力。

    从这里出发,瑞安百姓生活,加速驶上幸福大道。

    从这里出发,瑞安城市发展,快速迈向品质之城……

    [顺应民心]

    这是一条群众期盼的路

    从市区到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来来回回走了很多趟。市领导的这份深情,缘自老百姓对破解“行路难”、“发展难”的期待和关注。

    上世纪80年代,万松路“横空出世”开启了瑞城“敞开城门”的愿望。1985年万松路动工兴建,1986年竣工,西起市人民医院大门口,东至商城大道,全长722米(1995年1月玉海广场竣工后,万松路向西延伸至湖滨桥,全长840米)。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万松路一路向东。1995年,万松东路建成,西起104国道高架桥,与老城区万松东路相连,东至安阳路,长795米。道路修到哪,城市就发展到哪。这条路的建成,引领着安阳新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然而,进入新世纪,万松东路“戛然而止”了。2004年5月,长1100多米、宽60米的万松东路莘阳大道至莘塍街道码头南路段工程开工,因该路段当时属于农田,道路建设顺利,于2005年10月竣工。而码头南路至上岸池这段道路原来就已存在,是过去莘塍街道和平、农场、里岸等村居建设时建成的道路。为此,万松东路便“断头”了。

    于是,以前的万松东路尽头便成了三岔路口。以往,从市区驾车沿着万松东路往莘塍方向行驶,仅数分钟即可来到莘塍街道里岸居民区。但就在这里,这条几十米宽的城市道路也就此而止。随着来往车辆增多,交通拥堵频繁,群众怨声载道。“两代表一委员”对建设万松东路的呼声也是非常强烈,9个建议和提案直抵历年市两会议事殿堂。

    城市交通,关乎发展;百姓出行,关乎民生。贯通万松东路延伸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发展之需、百姓之求。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经过反复组织论证,决定以万松东路延伸线为发展轴,通过道路建设、两侧拆迁、整体开发相结合,带动道路两侧600米范围内区域整体拆迁、集聚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条汇集金融商贸、居住展览、行政办公,展现都市独特景观魅力的城市发展带。

    2009年2月召开的市两会上,莘塍代表团代表和企业界政协委员要求“加快万松东路延伸线建设”的呼声特别强烈,数十人联名提出有关建议和提案,引起了时任市长陈建明的高度重视,于3月马上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相关事宜。3月25日,市政府发文成立万松东路延伸工程建设指挥部。同年4月25日,指挥部人员全部到位。

    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内外业调查、征地报批和项目审批,2010年7月,市政府出台工程拆迁安置方案;2010年国庆节假期刚过不久,一道嘹亮的“动员令”,擂响了攻坚决战战鼓——2010年10月23日上午,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时任市委书记蒋珍明下达开工令。

    据悉,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长3030米,投资12亿元,从莘塍环镇路至滨海大道;二期长4740米,投资7.95亿元,从滨海大道至丁山二期垦区。

    [克难攻坚]

    这是一条“拆改”出来的路

    行驶在万松东路延伸线上,可以看见道路两旁暂时堆放的木板、砖块等物件,可以想象这里原来的旧貌。

    “这就是一条实实在在拆改出来的路。”滨海新区工作人员说,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是我市单位面积上房屋密度最大的拆迁安置工程,其拆迁量是瑞枫公路的6倍,涉及858户 1494间民房拆迁、132家1000余间12万平方米的工业企业拆除,及3个村集体项目和6处宗族宗教场所处置,合计拆迁面积18万平方米,而整条道路面积也是18万平方米。

    然而,道路建设及周边连片开发涉及的拆迁问题,一直被视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短短3公里的道路上集中塘河两侧近千户1700多间各类民房、厂房及宗教庙宇等建筑,拆迁问题错根盘节,如何破解,一直是挥之不去的难题。其中道路第一标段和第三标段,因政策处理原因,开工不久便停工,一直到2014年3月恢复施工。

    攻坚再攻坚、破难再破难。2013年,我市启动万松东路政策处理攻坚活动,两年来,攻坚之战始终牵动人心、动人心魄。各级党委、政府履责如山、守责如城,不管遭遇多少困难,不管面临多少问题,不管过程多少艰难,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改变、不分心。

    表率就是力量——市领导联手督查、重督重推,亲自组织力量,亲自检查督促,亲自协调推进。市委书记陈建明多次专题调研、实地督查,曾在2个月时间内连开了两次现场办公会,曾与司机独自前往施工现场暗访督查,为建设中碰到的难题“把脉开方”、督促解决,并声声叮咛、句句嘱咐、紧紧督促,一再要求紧盯目标,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建设。市长李无文在去年基本上每个月开一次督导、协调会议,并反复强调,万松东路是城市向东发展的历史见证,万松东路的建设历程就是瑞安城市的发展历程,一定要把万松东路的事情办好。作为主抓这项工程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冯金考,去年基本上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协调解决难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世林、市政协主席白一帆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凝心聚力推进建设。

    破难就是责任——遇到矛盾不退缩,直面困难不推诿。滨海新区主要负责同志因工程问题找主要市领导,均是一路绿灯。各有关单位始终大力支持,以全局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态势,合心合力、全力以赴,想方设法破解拆迁、安置等难题,全力攻克建设堡垒。

    进度就是民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各单位以“上阶梯式”的进度、“安排到天”的紧度、“环环相扣”的力度,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推。

    滨海新区坐不住了,莘塍街道闲不住了,沿线村居等不及了。自2013年9月起,滨海新区成立了攻坚领导小组,由滨海新区党委书记林政洪任组长,下设8个攻坚组,分别由新区副科以上成员带队,街道干部全面参与,无数次深入一线,放弃节假日,利用中午、夜晚到拆迁户家中,逐户逐间做思想工作,群策群力克难攻坚。

    最终,再硬的骨头都咬着牙“啃”下来了,去年10月13日,主车道上最后3间民房顺利拆除。随后,万松东路延伸线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去年10月底全线贯通后,工程建设更是快马加鞭:去年11月19日,完成主车道路面施工;12月20日,完成辅车道路面施工;12月31日,完成全部红绿灯安装;今年1月30日,正式通车了。

    从此,市民出行更方便了,市区至滨海大道车程更短了。

    3余公里的大道上,清晰而深刻地记录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为着这份真诚的民生牵挂,更多的建设激情在汇聚……

    [战略推动]

    这是一条迈向东海的路

    万松东路延伸线是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大道,道路两侧每隔30米矗立起一排路灯。站在万松东路延伸线,身旁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相信这是不少市民在市区至滨海大道路上从未体验的速度。

    提速,提的不仅仅是市民出行驾驶的车速,更是城市东进发展的建设速度。

    自一期工程2010年10月23日拉开战幕,市委市政府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以万松东路延伸线为主轴的城市东进带建设,通过道路建设、两侧拆迁、整体开发相结合,全力打造一条直通东海的城市东进带。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市委明确提出,“推动城市东扩发展,以万松东路延伸线建设为突破,形成城市东进展示带”,坚持把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作为“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重要抓手。

    1月30日既是万松东路延伸线正式通车之日,也是其沿线开发建设的重要日子。当日,万松城市综合体 ——新湖广场奠基仪式举行。据了解,它是温州地区最大的温商回归项目、投资70亿元,于去年9月底开工,拟打造成集购物中心、商务贸易、居住办公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占地400亩的总部经济中心正在谈判中,一批金融商贸、居住展览、商务办公等项目即将推出,一条展现都市独特景观魅力的城市发展带已初步形成。

    在道路建设方面,结合“五水共治”,将4公里长、10米宽的前埠沥改道取直,调整到道路中间,通过生态驳坎、河岸绿带、景观护栏等建设,打造一条融合现代生态理念的绿色之路。

    在公共配套方面,8.1万平方米的西安置房已结顶并进入抽签分配阶段,9.4万平方米的瑞祥1号、7号安置房已进入主体施工,6公里长的两侧市政配套道路网已开工建设,60亩的景观公园也已启动建设,水电、燃气、排污等网络已基本形成。

    蓝图已绘就,雏形已形成。昔日繁华拥挤的小街,将变成笔直通畅的大道;昔日砖墙陈旧的矮房,将变成林立的高楼大厦……这将是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一期给瑞安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万松东路延伸线与滨海大道交叉口,再往东望去,则是另一幅景象:一大片的农田。然而,就是这片农田里蕴藏着一条城市未来的“黄金走廊”,将成为今后城市东进的发展空间。

    而打通这条“黄金走廊”将是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二期肩负的重任。工程二期全长4740米,从滨海大道至丁山二期垦区,已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莘塍街道已完成了二期512亩土地的征用。

    一条路,开启一个时代,见证一个城市发展。

    万松路开启了瑞城“敞开城门”的愿望,万松东路成了打开瑞安城市发展大门的“金钥匙”,而万松东路延伸线宛如一条琴弦,必将为城市东进发展奏出最强音。

    [镜头回放]

    道路工程建设“夜以继日”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55分,在万家灯火喜迎新年之际,万松东路延伸线工地上的工人们却正在埋头苦干:有的在铺设辅车道沥青,有的在架设红绿灯设备,还有的在给人行道铺砖。

    陪着工人们在工地跨年的,还有滨海新区负责这些项目的工作人员。“当晚最大的成果要属完成了万松东路与东新公路交叉口的路面沥青铺设,并完成了所有路口的红绿灯架设。不仅如此,我们元旦假期也没休息,一直忙于配套设施的施工。”滨海新区地政拆迁局工作人员陈峥说。

    东新公路作为我市的重要交通动脉,日均车流量近3万辆,为减少交叉路口沥青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施工单位决定利用下半夜车流量最少的时段施工。

    “从深夜24时到凌晨5时,我们就完成了该路段的沥青铺设。为了追求高度统一和通行方便,还把这段东新公路两座桥梁之间约300米的路面用矿渣和沥青抬高了25厘米。”陈峥说,工程涉及的好几个路口的路面、管线、红绿灯施工都是在夜间完成。

    万松东路与东新公路形成交叉口后,急需在路口设置红绿灯。为此,新区工作人员与多位红绿灯工程师、工人忙得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终于在次日凌晨完成了红绿灯的安装调试。

    滨海新区地政拆迁局副局长李芝德说:“在新年的第一缕阳光里点亮红绿灯,守护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更何况政洪书记和孝海局长还陪同监督施工呢!”

    据了解,自去年10月底全线贯通以来,万松东路延伸线工程建设快马加鞭:去年11月19日,完成主车道路面施工;12月20日,完成辅车道路面施工;12月31日,完成全部红绿灯安装……

    李芝德表示,2015年1月以来,配套设施施工进入扫尾阶段,人行道铺砖工作加快推进,电力管线预埋日夜赶工,只为实现1月30日万松东路延伸线正式通车的目标。

    [记者体验]

    行车平稳顺畅

    全线车程不足3分钟

    1月30日上午9时,万松东路延伸线正式通车仪式简洁而又隆重地举行。记者驱车从万松东路一期工程的起点——莘塍上岸池出发,全程体验即将全线通车的万松东路延伸线。

    沿着平整靓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路向东,改道后的前埠沥河犹如一条天然水系把道路分为两个半幅,河两侧都装上了漂亮整齐的栏杆并预留了河岸绿化带。道路两侧5米宽的人行道铺上了大块的花岗岩。

    记者注意到,整条万松东路延伸线只在几个重点交叉路口设置了红绿灯,再加上双向六车道设计,让行车更为顺畅。同时,道路两侧每隔30米矗立着一排路灯,为增加照明范围,还特别添加了灯杆高低弧度设计,并采用节能高光灯泡,让夜间的道路更加明亮。

    值得一提的是,车辆驶过比路面高6米的塘河大桥时“如履平地”,丝毫没有跳车现象,让人不得不惊叹工程技术人员为道路建设花费的心思。从莘塍街道环镇路直达滨海大道,3公里多的距离,记者驱车只用时3分钟。

    “目前,红绿灯、路灯、标志标线等道路配套已全面完成。道路沿线的绿化隔离带,也已经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但因季节原因将延迟至3月份再施工种植,届时万松东路将更加漂亮。”李芝德说。

    [百姓声音]

    去机场不再路阻

    节省时间约20分钟

    众所周知,自2005年建成万松东路莘塍段后,万松东路就“横断”在塘河以西,周边道路弯曲狭窄,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不便。

    “尤其是从市区往返龙湾国际机场着实不便!”市民陈先生感慨地说,他在市区一家酒店当司机,去机场接送客人是家常便饭,每次他都要提早50分钟出发,生怕遇上路阻耽误客人行程。

    滨海大道是市民去机场最便捷的道路,但从市区驾车驶上滨海大道,真要花费一番工夫。陈先生说,去往滨海大道的路线都要从城镇内穿过,很容易遇上堵车,有时还需要绕远路。

    现在,万松东路延伸线通车,陈先生一脸兴奋:“去机场再也不再怕路阻了,最重要的是能省下20来分钟的时间。”

    据悉,万松东路延伸线一期工程不仅连接东新公路、滨海大道和规划中的港口大道,构成‘卅’字形道路网络,成为一条带活城市东部的“大动脉”;而且将沿途的村庄、产业等紧密串联,使原先处于城郊结合部的滨海新区变成了城市重心,使城乡发展更趋于一体。

    莘塍街道前埠村是万松东路延伸线一期工程的拆迁大村,涉及282户556间。该村原是一个内陆村,没有公交车经过,一般的车子也开不进村,村民出门只能走路或坐三轮车。

    前埠村村委会主任潘广松表示,借着修路这股东风,旧村改造提上日程,待新房建好后,村民就能在家门口乘车了,极大方便了出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一条大道贯东西 九 年“堵点”变“通途”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3 一条大道贯东西 九 年“堵点”变“通途” 2015-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