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东路延伸工程建设背后的故事
■见习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薛孝永
宽阔大道,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黄金走廊,加快着城市东扩的步伐。它从无到有,从冷到热,是全市所有参与这项工程人员的心血和结晶。1月30日,万松东路延伸延伸线建成通车了。
为此,记者专题采访了滨海新区党委书记林政洪,他在2009年指挥部成立之初就担任常务副指挥,从项目谋划到正式通车,他见证了整个建设历程。5年来,一系列拆迁政策的制定、宣传动员的开展、时间节点的把握、克难攻坚的组织、工程建设的推进,都可以看到他厚实的背影。在采访过程中,他把整个工程建设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娓娓道来。
谋方案 条条惠民生
依靠群众、让利于民,是推进万松东路延伸工程政策处理的重要标准。
2010年7月5日,在多番比较当时旧村改造、农房集聚和其他重点工程拆迁安置等各方面政策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研究,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万松东路延伸工程房屋拆迁安置实施办法》制定出台,办法充分考虑了拆迁涉及各方面的特殊情况,详细明确了民房、村集体项目、营业房等各类建筑的补偿安置标准,政策处理工作由此全面铺开。
2011年11月,考虑到实际情况,市政府根据拆迁户安置意愿和工程实际情况对安置方向、安置比例等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出台了《万松东路延伸工程房屋拆迁安置实施办法的补充意见》,增加了向西安置地块并提高了安置面积比例,更加顾及群众利益。
在2012年对120多家的历史遗留无产权厂房进行处置的时候,滨海新区积极向市政府请示,并争取莘塍街道和相关部门支持,坚持社会稳定和村集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创新制定“以奖代补”的方案,同时街道配合开展大规模拆违进行震慑,动员工程拆迁范围的无产权企业主动拆除搬迁,在动力和压力之下,123家11.5万平方米的工业企业厂房全部得到平稳顺利的拆除。
此外,在无产权房屋的补偿认定、成片拆迁的奖励面积、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利益保障、安置房地块的选择和建房款的缴纳上,滨海新区多次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群众合理诉求、争取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确保广大群众利益。
攻堡垒 事事不简单
拆迁是工程建设最大的“拦路虎”。作为温州地区市政项目中拆迁安置量最大的工程,其拆迁的数量、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难度最大、情况最复杂的南垟村菜市场、老人场所等村集体项目和宁海堂等宗教场所,莘塍街道党工委书记池万松、办事处主任许良伍,分管领导李志敬等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抽丝剥茧,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化解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圆满解决了这一大批村集体项目和宗教场所处置问题,并对工程范围内的违章建筑予以强力拆除,确保道路建设顺利推进。
面对举步维艰的民房拆迁工作,滨海新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傅碎木心中也是火急火燎,主动向党委提出要求分管万松东路政策处理工作。2013年攻坚行动期间,他带领第一攻坚小组,负责最难的36户拆迁户,每天入户谈话做工作到深夜,在攻坚期间恰逢女儿结婚,他只请假半天办完女儿婚礼立即投入攻坚。为了拉近关系,遇到每位拆迁户,傅碎木都热情地称“大哥大嫂”,组内每个拆迁户他最少走了10趟,在4个月时间内,完成了32户的协议签订工作,并协助其他两个进展较慢的小组一起做工作。
地政拆迁局原局长黄德金在工程拆迁启动之初,为了顺利拿下第一份也是最大的一份拆迁协议,他前前后后到位于塘河西边的瑞安市造纸厂开了15次大大小小的会议,最终拿下了拆迁协议,打响了工程拆迁的第一炮。
在攻坚工作中,黄德金有一段时间身体不适,低烧不退半个多月,可他没请一天假,甚至挂着盐水接待群众或去做工作。2013年7月他退休后,接任的林孝海更是起早摸黑,每天到村到户接待走访,对每个拆迁户都了如指掌。南垟村曾有一名村干部拒不拆迁,还鼓动其他拆迁户阻挠拆迁。在多次工作无果的情况下,林孝海深入排查摸底,发现其妻子为信教人员,就主动找到当地教会一名颇有名望的讲师,他先苦口婆心地做通讲师的工作,再由讲师出面劝导,最后该户顺利签订协议并带动周边一批拆迁户签订协议。
解难题 声声暖民心
在工作中,滨海新区真心实意地把拆迁户当“兄弟朋友”来相处沟通,从租赁过渡房到签订协议,再到搬家腾房,都考虑到拆迁户的实际困难,并主动协助解决。一件件贴心之举暖了拆迁户的心窝,把不少摇摆不定的拆迁户拉回到签订协议队伍中。
在塘河东首有一名拆迁户叶某,虽已签订拆迁协议,但由于身患绝症、生活贫困且无子无女,一直不肯搬迁腾空,塘河大桥因此无法施工。看到这种情况,林孝海请示主要领导与莘塍慈善分会衔接,为其争取了8000元扶助金;地政拆迁局副局长李芝德还在附近为其找了一间临时简易安置房,并积极帮其搬迁,最终将该户“请”了出来,使其能安度余生。
同样家庭困难的还有东新路旁的拆迁户吴某,虽然拆迁后得到了250多平方米的安置面积,但因经济拮据,难以负担安置房建设成本,于是向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津提出要求在附近找一间同样的房子进行产权调换。林津经多方寻访、反复比较,终于在附近找到一间略好于拆迁房的房子并做通房主思想工作进行调换。后来,吴某又改变想法,要求政府回购予以货币安置,林津仍不厌其烦,按照政策处理规定,对其房屋价值进行评估分析,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最后得到了圆满处置。
诚然,拆迁户中也不乏热心人。拆迁户游锡宝自己积极签订协议不说,还主动帮助做其他未签拆迁户的思想工作。跟他同幢的拆迁户胡某是他朋友,由于思想顾虑、家庭困难和对拆迁政策不理解,胡某一直不肯签订协议,工作人员多次上门都被赶出来。游锡宝自告奋勇,十几次上门嘘寒问暖,软磨硬泡做工作,最后他了解到胡某是因妻子生重病心存顾虑,自己二话不说拿出2万多元帮胡某度过难关,最终胡某在感动之余也顺利签下了协议。
护民利 处处显公正
在政策处理过程中,工程涉及的每项补偿和安置都有相应的政策标准。在工作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不使群众利益受损,充分取信于民。
在处置南垟村菜市场问题时,傅碎木发现其中一拆迁户提出原属自然产权的轩房在菜市场扩建过程中被拆除,村里同意予以补偿,但一直未得到处理,于是他牵头进行了多番调处,最后该拆迁户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而后该拆迁户每次看到都向他热情致谢。同时,他对拆迁补偿政策严格把关,对个别人员不符合规定的“空头承诺”予以严厉批评并及时纠正。
由于该工程无产权房屋的认定依据为1990年的规划测绘图纸,图纸上没有显示的建筑物基本上都统一作为违章建筑予以处理。但是在具体处置过程中,有极个别拆迁户提出其房屋建于1990年以前,但图纸上没有显示。为此,工作人员陈峥、吴义者等深入详细调查取证,以内外业调查的文本、周边群众口述、当地村两委证明、历史照片等一切资料为依据,对有异议的无产权房屋逐一核对认证,并经集体研究讨论,最后对个别核对后属实的拆迁户依据政策予以了补偿安置。
此外,在政策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同幢同政策”的公正标准,如发现同幢房屋补偿不一致的,也要逐一进行研究讨论。工作人员林建光在处置拆迁户“阳台”、“露台”补偿时,发现南垟村吴某的阳台可按同幢房屋类似的50%建筑面积补偿,可吴某本人还不知道,他当即向其详细解释安置政策,并按规定增加了其安置面积,令吴某大叹“这样公平实在难得”。
保质量 层层严把关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滨海新区采取多种措施,严把工程质量关。为了解决部分监理单位人员“监而不理”的现象,新区在加强现场监管的同时,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要求项目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加强对重点环节、关键部位的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当场责令整改。
在对河流改道进行填方和部分软土地基处理时,施工单位为了处理方便、加快进度,没有将规定区块内的淤泥和软土全部挖出后再用矿渣置换填方。市交通局退休后被新区返聘的技术人员杨瑞旺发现后,立即勒令施工单位全部返工,并不顾自己70多岁的高龄,每天驻守在现场盯牢每一步操作。
在塘河大桥梁板的浇筑预制过程中,黄德金、工程师王彬发现部分梁板存在裂缝问题,立即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测试中心、质检、市政等部门对全部桥板进行裂缝检测,对14块检测不合格的桥板予以现场破除、清理出场,相关费用全部由施工单位自负,并追究后续责任。
今年1月初,滨海新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郑光春在对工程现场进行巡查时,发现塘河大桥两侧栏杆的石材选取存在裂纹、厚度不达标等问题,设计要求22厘米的栏杆实际只有21厘米,他当场责令施工单位拆除已装好并固定的全部石材栏杆,按照标准重新定制安装,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负,并按合同对施工、监理单位予以严厉处罚。
提速度 日日扎工地
围绕2014年10月底主车道贯通、2015年1月底正式通车的目标,新区坚持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快速推进工程建设,各施工项目部、监理部加大人力物力、机械设备投入,多点多面安排施工力量。在电力管线预埋施工中,由于资金一时没有到位,施工进展缓慢,郑光春通过各层面关系督促施工单位先行垫资建设,确保了工程进度。
在项目管理方面,新区成立了6个项目组,分别负责3个道路标段和3个安置房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为确保进度和质量,新区还在这6个项目组中全面开展“互看互比”活动,每周开展现场督查,要求各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集中上台汇报,由台下评委结合汇报情况和现场督查情况进行评分,最后按照得分公布排名,排名最后的向项目总公司书面通报。此举在施工、监理单位中产生极大震动,有效激发了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机器轰鸣,挖机穿梭,工人们奋臂挥汗……去年每次走进一期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总是这样一幅催人奋进、热火朝天的画面。为确保工程进度,滨海新区工作人员及全体施工人员还坚持国庆节、元旦节等节假日和夜晚照常施工,扎根奋战在工地一线。
2014年12月31日,在万家灯火迎接新年之际,为尽量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从深夜12点到凌晨5点,地政拆迁局倪晓贤、陈峥等人坚守在建设一线,督促施工单位利用夜间车流量最少的时段,完成了万松东路与东新公路交叉口的路面沥青铺设,并同步做好红绿灯安装及调试。即使在通车前一天深夜,滨海新区地政拆迁局工作人员还自发组织清扫道路、整理现场。
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最终浇灌出一路向东的万松东路延伸线,城市东西走向的“大动脉”终于打通了,全新的城市梦想也将从这里起航……
滨海新天地
滨海新区党委、管委会 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