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气污染已让人头痛不已,还燃放烟花?
别让雾霾“围城”,文明过节更有年味

    空气污染已让人头痛不已,还燃放烟花?

    别让雾霾“围城”,文明过节更有年味

    事件回放:

    过年要不要燃放烟花爆竹?

    这几天,市民陈女士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转发了这么一条信息:“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建议大家不要买烟花,实在钱多可以多买些花草摆放,今年的空气状况是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春节要是再燃放很多烟花,那就比重度污染还重度污染了……为了我们的孩子,也为了自己,从我做起! 如果你爱自己爱家人爱环保,请转发!”

    随着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越来越浓。环保部近日发出《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的函》,要求各地做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不少地方已经作出了禁放、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大多数群众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过年不放鞭炮就会缺少年味。记者昨从市安监局及相关部门了解到,《2015年春节期间有限制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即将推出,内容可能与去年有所变化。

    过年要不要燃放烟花爆竹?成了岁末时节市民热议的话题。

    记者调查:

    “缩短烟花爆竹燃放时间”支持者多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在全国范围内,近些年因制作、运输、燃放烟花爆竹而被炸死或炸伤的悲剧时有发生。春节前后,这类事故尤为集中。如果说被爆竹炸死、炸伤还存在一定偶然性,那么燃放爆竹产生的声、光、雾污染,却让每一个城市人逃无可逃,深受其害。

    根据我市环境监测站的数据记录,2014年1月份,我市空气优良率仅有67.7%,其中轻度污染5天,中度污染4天,重度污染1天。工作人员介绍,这主要跟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有关,导致空气中的PM2.5浓度值急剧上升。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尤其严重。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每年春节期间,该院都会收治几例因燃放烟花爆竹导致五官、皮肤受伤的市民。

    记者在网上了解到,有国际科学家团队证实,燃放烟花,哪怕只是家里燃放的那种小型烟花,也会释放出有毒颗粒物,扩散到几十公里以外。这些颗粒物的毒性来自于烟花和爆竹燃放时排放的金属元素,正是这些金属让烟花有了颜色。为了获得合适的色调,一些烟花混合了若干种此类金属。当它们被燃放时,颗粒物就被扩散到了更大的范围。

    围绕烟花爆竹“禁”与“放”和雾霾天气的话题,记者作了一项小调查。调查显示,所有人都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污染环境的行为”,大部分人都表示支持“缩短烟花爆竹燃放时间”,约半数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不是增加年味的唯一途径,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该自觉加入到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行列中。

    他们说:

    [燃放派]

    没有爆竹声,少了点年味

    市民萧女士:俗话说,热热闹闹过大年,不放鞭炮,悄无声息,能叫过年吗?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尽管会造成一些空气污染和噪音,那也是幸福的污染,第二天风一吹就散了,比每天的汽车尾气污染要小多了。按照现在的空气质量,我觉得可以放,但要少放。

    改善空气,应从多方面入手

    市民黄先生:燃放爆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一年辛苦到头,除夕夜若不放烟花,显得冷冷清清,孩子们也少了许多快乐。再说了,春节放几天烟花,能产生多少污染?空气污染不是过年不放烟花爆竹就能改变的,改善空气质量,要从治理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乡村燃烧秸秆、垃圾焚烧污染等方面着手。

    [禁燃派]

    燃放烟花爆竹,徒增环保压力

    市民徐先生:除夕夜过后,面对满地狼藉,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要增加好几倍。我有朋友的亲戚是环卫工人,他说,过年那几天,地上的鞭炮纸屑还好清扫,但一些烟尘只能被动呼吸,扫完一条街,口罩颜色都变了。现在提倡建设文明城市,吃饭还讲究“光盘”,过节能不能也与时俱进?燃放烟花爆竹既不环保,又浪费钱财,随着“噼里啪啦”几声,几百成千上万元就没了,值吗?

    可以用其他形式替代烟花燃放

    市民陈先生:科技在进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科技产品替代烟花爆竹。这样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能给人们带来同样的年味。比如,电子鞭炮,采用的是电容器充放电原理制作,产品接通电源后不仅能发出普通鞭炮的模拟声,还能随着响声发出闪光,以假乱真。电子鞭炮无污染,不会发生伤人及火灾事故,并且能重复使用。

    另外,如果非要燃放烟花,倡议使用环保型烟花。这种烟花爆竹配方中不采用含重金属和硫元素的物质,从而减少二氧化硫气体和其他硫化物的生成。

    特约嘉宾说:

    燃放烟花爆竹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市环境监测站站长周林森:大规模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区域性雾霾。监测数据表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急剧增加空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特别是对PM2.5浓度的增加有显著“贡献”。尤其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将对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去年除夕夜,当人们集中燃放烟花爆竹时,颗粒物的排放由点源连接成面源,导致了我市大气中颗粒物及酸性气体迅速升高。

    烟花爆炸时很明显会向大气中释放颗粒物和烟尘。在燃放区域附近,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要远远高于目前国内最严重雾霾时的浓度。

    当这些颗粒物被进一步输送至下游区域时,这些酸性气体会进一步转化为细颗粒,并和有毒有害的重金属颗粒混合。酸性颗粒物一旦和金属颗粒混合,固体金属细颗粒在酸的作用下会转为可溶态,这样的可溶金属更易被人体呼吸道吸收。因此,不管是烟花爆竹燃放城市区域,还是其远距离的下风向郊区,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与大气污染一起来到的便是噪声污染。环保部门监测,燃放鞭炮地区的噪声可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一般来说,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而高强度的噪音对患有脑血管、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危害十分严重。

    如果燃放烟花爆竹当天正好遭遇暖湿气流,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好,在凌晨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后,整个市区都将笼罩在雾霾之中。春节期间,建议市民最好不放或者少放烟花爆竹,尤其是天空灰蒙蒙的时候尽量不要放。

    在烟花爆竹燃放比较集中的除夕夜和正月初一早上,市民应该尽量远离燃放地点,并避免户外活动,以减少有害颗粒物对个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做文明市民,过健康祥和年

    市文明办综合科科长欧兴俊:和贴春联、拜年等习俗类似,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是春节的助兴项目。但近年来我市空气污染程度加剧,燃放烟花爆竹更是雪上加霜。如何在年味、烟火爆竹、隐患排除三者中达成平衡?考验着政府和市民的文明观。

    从传统文明角度来看,烟花爆竹是大家过年过节的必备品,少了它似乎就缺少了年味节味。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燃放烟花爆竹不止是为了凑热闹、增加喜庆气氛,而且慢慢演变为一种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的不良风气。这样一种不合理消费观不仅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而且实际上以危害公共安全为代价。

    以前,燃放烟花爆竹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代表一种农业丰收的喜悦和淳朴的祝福。但是,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燃放烟花爆竹庆丰收的文化内涵已大大降低,反而城市公共安全隐患大大增加。城市人口密集,一旦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市民,不仅要有现代公民意识,摒弃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社会陋习,更要倡导文明、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追求更加健康、更有意义的过年方式。

    年味是一种传统文化,不要只体现在烟花爆竹的“硝烟”中,更可以体现在大红对联的墨香里,团聚的年夜饭里,真诚的短信祝福里。

    ■记者 蔡玲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专版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在现场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聚焦点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别让雾霾“围城”,文明过节更有年味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10 别让雾霾“围城”,文明过节更有年味 2015-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