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工作都是蛮拼的!
点赞我市2014年十大“勤廉标兵”
■记者 欧苗苗
“干部也是蛮拼的”;“为人民点赞”。2015年伊始,这两句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年贺词,迅速传播,拨动无数人的心弦。
时代潮流浩荡向前,每一朵浪花都那样精彩。回首过去一年,在各行各业,为了一个梦想、一份责任、一方安宁,众多平凡的瑞安人也是蛮拼的,值得大家来点个赞。
“蛮拼”的他们,就包括了我市2014年年底评选出来的10名“勤廉标兵”。
去年5月以来,我市首次开展全市性的“十大效能示范岗”和“勤廉标兵”创建评选活动,于年底共评出“效能示范岗”10个、“勤廉标兵”10位。
近日,记者走近这10名“勤廉标兵”,感受他们作为群众的“知心人”、业务上的“百事通”、管理上(或执行上)的“千里马”、岗位上的“老黄牛”所散发出来的闪光点。
群众的“知心人”
做群众的“知心人”,要有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难题的决心;长期作战的恒心。
作为飞云街道云峰社区党委书记兼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所长徐良超就是一名众所周知的群众“知心人”。
3年多里,徐良超先后驻陈家垟村、西山村、杏垟村、繁荣村,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特别是繁荣村,由于账目、公园、返回地等问题,矛盾极其突出,是名副其实的上访重点村。徐良超担任该村驻村干部后,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村民代表恳谈会,通过坦诚交流沟通,平缓了一些矛盾突出问题,村民也从原先的恶语相向到后来愿意和徐良超掏心窝子、说真心话。通过共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使一个村情复杂、矛盾突出、上访不断的村趋于平稳,实现了村支委的平稳换届,村里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徐良超坚持将掌握村情民意作为驻村指导员的基本功,3年多来,走遍网格内2772间出租房、189家企业,走访农户5208人次、新居民8052名,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尽量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在多年的工作中,徐良超坚持廉洁自律,干净干事。
除了徐良超,莘塍街道莘民社区党委书记陈力、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户籍民警陈晓梅,他们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力争把难题解决在眼前,做群众的“知心人”,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陈力,多年间担道义于两肩,雷厉风行,一直站在基层工作的最前线。
陈晓梅,从事户籍窗口工作,不断学会如何跟群众进行沟通,干群众事,讲群众话,给自己定下“三心”原则:接待群众一定要耐心、查看材料一定要细心、办理手续一定要有责任心。为此,深受群众好评。
业务上的“百事通”
唯以小,才以真,唯以微,才足道。作为一名干部,部门无小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做工作上的“业务通”、“活字典”,才能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群众。
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37年税龄的老税务人——市国税局曹振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国税人的无限忠诚。
1978年,曹振崇参加税务工作,1999年调到管理科发票管理岗位工作至今。发票管理岗位混合了内勤、窗口和发票管理,是一个需要高度细致而又极其烦琐的工作。16年里,曹振崇编制全局发票计划、指导全局发票管理、审批纳税人自印发票,从没有出过差错。在2003年CTAIS2.0上线、2010年普通发票网络开具系统上线时,他凭着过硬的业务技术和责任心,赢得上级局和纳税人的肯定。
同时,曹振崇坚持岗位职责,顶住各方压力,开展普通发票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他还通过严格查验核对,发现了温州地区首例网络发票“阴阳票”。
更值得一提的是,曹振崇精通会计和电脑,虽然他年少时读书不多,但他下苦功自学成才。尤其在电脑方面,作为一名57岁的“老税务”,他不仅精通CTAIS和发票软件系统,而且能够拆装维修电脑硬件。
除了曹振崇,市财税局里也有一枚“螺丝钉”,他是市财政局预算执行局副局长陈光伟。多年里,他主动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学习,充实业务知识,并发表论文《瑞安市代理记账机构的现状及应对措施》,就企业会计代理记账情况问题进行专门阐述。论文获得了瑞安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温州市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优秀奖。
同时,湖岭镇政府会计、副主任科员郑炳洪也以“认真做人、勤恳做事”为座右铭,精通业务,尽职尽责,当好了一位出色的财务管家。20年里,他从来没有接受施工单位的任何吃请,也不任意为难施工方,诠释了公务人员身上的浩然正气。
管理上的“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持矫健之姿,得风气之先,展俊杰之才。部门或单位业务上的突破,离不开那些有眼力、有魄力、有能力的创优者。我市就不乏这样的“千里马”。
市水利局审批科负责人林森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魄力。
因为所在科室主要跟审批工作相关,林森一到工作岗位就主持开展常用的审批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汇编工作,印制了《瑞安市水行政许可审批指南(水利政策法规选编)卷一》,为规范合法审批提供支撑。
“要主动而热情地为申请人服务,要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进行耐心的指导,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工作中,林森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跟科室里的其他同事强调。
考虑到申请人难协调,两头跑等难处,目前正在试行“现场办公”。去年6月,针对飞云新区4号地块的审批问题,林森请示局里分管领导总工李东祥后,请他带队,协同相关科室并邀请市交通局工作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踏勘,随后在瑞安经济开发区会议室就区域防洪排涝、水域占用方案、审批流程等问题进行“面对面”协商,现场解答了有关审批事宜。
窗口的业务服务水平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政府的形象。除了水利窗口,审批中心住建窗口负责人傅章循也在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上,体现出了各种决策的可行性。
在业务上,傅章循认真研究,努力规范审批流程,完善审批依据。近年来,作为牵头人,他和相关科室共同研究制定出台了我市规划建设相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了《瑞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瑞安市临时改变使用功能管理规定》、《关于规范危房修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使各类行政许可都有章可循。 因为这几年也正好是我市各种建设高峰期,年均窗口办件数在1500件左右,提前办结率达到96%以上,办结率均达到100%。
岗位上的“老黄牛”
对于一个服务型政府来说,不仅需要冲劲十足的“千里马”,同样需要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作为一名后勤物业管理员,市广播电视台里44岁的王海风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24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坚守二十多年,这样的人,真的不多。”身边的同事都这样形容他。
他的办公室其实就是一间10平方米的“修理铺”,上百种维修工具、检测仪器、零配件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他的职责,就是保障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广电中心大楼正常运行,他的岗位,遍及大楼的每一楼层、每个角落。
如果说水、电是大楼的主动脉,那么王海风所在的后勤动力组即是保障维持大楼安全、有序运行的“心脏”。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他能在2分钟内,准确判断出故障位置、原因及处置办法。大楼中央空调、电梯运行10多年,在王海风的精心呵护下,没有一次因人为故障停运,故障排除率100%。后勤保障线上的“疑难杂症”维修,到了他手里总是迎刃而解。
2012年上半年,由于大楼周围地基沉降,造成自来水地埋管网局部破裂,渗水严重。流失的水都是公家的钱,一分钟也耽搁不得!他立即对地面阀门和管道仔细排查一遍,找不到漏水点,只好先关闭水阀……那一次,他忙了整天整夜。
2013年下半年,市里下达亮化工程任务,台里要进行大楼外观灯光亮化和装饰,预算投资60万元。王海风接到任务,重新设计方案,对大楼原有的线路、设备进行维修改造和安装,使废弃多年的照明系统重新焕发光彩,达到了市里的要求,整个过程只花了几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台里省了50多万元。
无独有偶。“静心学习、净心拒腐、尽心工作”,市安监局现任副主任科员、工会副主席胡思高,也像一头“老黄牛”默默耕耘在工作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他严谨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