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深爱民宿
因为不愿将就
■张秀玲
走过万水千山,住过各种各样的旅舍。多年后,发现自己对民宿情有独钟。
最早接触民宿,是10年前在云南丽江的自助游。根据旅游攻略提供的,住在丽江客栈,别有情趣。到了丽江,我漫步街上,很快找了一间客栈。客栈类似于独门独户的小院子,木质结构,两层楼,楼上楼下各有几间房。所谓客栈的总台,就在一楼台阶前放一张桌子,一位小姑娘把守。院子角落种满花草,中间晾满衣服。房子虽小,但弥漫的温馨平和的人气,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住在客栈那几天,我基本大早出去逛逛,中午回来睡觉,晚上又出去,半夜才回。中午留在客栈那段时间,除了睡个午觉,基本坐在客栈庭院,把玩花草,坐看庭院上方行云飘散。偶尔跟其他游客聊天,借鉴更多的旅游经历;也跟客栈老板唠嗑,了解风俗民情。后来在老板热心指点下,我游玩了周边的香格里拉和泸沽湖,回来后又照样住在老板客栈,期间行李也留在这里。
有了民宿别样的体验,以后若是自助游,便极力寻找当地民宿。只是那时民宿不是很普遍,仅是著名景点,稀稀落落开设几间。大概是2008年吧,我们去凤凰自助游。沱江边的吊脚楼是心目中最神秘最诗意的民宿。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为数不多的理想客栈都客满了。在景区边上等上几天,好不容易等到一间。客栈位于沱江边,房间阳台可以直接欣赏沱江风貌。有了得天独厚的阳台,我们哪会在旅舍大睡呢?早起或者日落,乃至夜晚,基本待在阳台上,闲看风景,悠然自得。
近几年,休闲兼具养生的旅游方式大受游客追捧,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长在优美宁静的村落。于是乎,人迹罕至的地方被我频频眷顾;每次在旅馆和民宿之间,我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而每一次的民宿体验,让我的旅游感受变得丰厚而深远。
在永嘉林坑的几天,我们入住在桥边刚翻建的人家客栈。天公不作美,那两天一直下大雨。下雨的时候,我们一直安守在一楼中堂前看下雨,听雨声,数雨帘。晚上,溪水淙淙和屋檐上的雨声声声入耳,简直是一首交响曲,让人如梦如幻。骤雨初歇的时候,我们才去村庄周边走走。每顿饭都是客栈老板提供的,基本都是农家菜。奇怪的是,我们这班人年龄层次不同,但感觉这两天爽然和悦,丝毫没有感到无聊乏味。安坐庭院看雨听雨,如此诗意,繁华的当下,何曾拥有过?只有在这里,才赋予这样的诗意。
前年国庆的金华双龙洞景区附近的鹿田山村,却让我们享受了返璞归真极为简朴的生活。那个山村本是避暑胜地,国庆的时候,游客自然不多,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理想的人家客栈。被我们看中的,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很干净,这其实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厨房。每顿,除了农家菜,村庄附近水库的鱼让我们大快朵颐,价格也实惠。偶尔,主人还让我们品尝他们自己种的柿子。山村的晚上很早就阒寂无声,我们入乡随俗,搓几圈麻将,便早早入睡。这个年纪睡眠很成困惑,在山村的那几晚,我们睡得出奇得香。
选择民宿,除了享受宾至如归的亲和,更多的是收获诗意且淡然的生活。而这样细嚼慢咽的慢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放。松阳四都寨头的休闲基地,近在咫尺的湖岭双溪寨,在这些地方,我们就是将日子置换成一日三餐的简单,入睡准时;去附近散步成了饭后的主旋律,呼吸新鲜山区空气让我们如获至宝。把红尘挡在了城市的那一边,遁入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每天似乎无所事事,但每天过得很充实;每天简简单单,但又高高兴兴。离开时,竟有些依依不舍,回到家,顿恍如隔世。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是淡。这简约情怀渗透到我旅行的每个细节,包括旅游地方和吃住。人满为患的景点,我不会趋之若鹜。那些豪气冲天或者规矩冷漠的宾馆,是给返璞归真的诗意上了一道锁,所以那些坐落幽静村落的民宿一旦入眼,便成了我坚定不移的选择。
何以深爱民宿,因为我不愿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