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吃吃喝喝
市监部门发布餐饮消费警示:
留意菜品新鲜度
预订酒席要明晰
■通讯员 杨翔 记者 陈成成
春节将至,走亲访友,酒席、宴请不断,随着餐饮消费量的增加,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多。据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消费纠纷主要涉及预订协议内容不详、备用席约定不明、酒席上的食物不新鲜等。
酒席临时退订,订金也没了?
市民蔡先生在某大酒店预订了酒席,并预付了500元。几天后,蔡先生因为临时有事,想取消已预订的酒席,因为并没有消费,蔡先生提出让酒店退还订金,酒店负责人以蔡先生违约在先为由,拒绝退还订金。无奈,蔡先生拨打了12315投诉热线。
经调解,酒店方同意解除协议,但订金不能退还,留待蔡先生下次消费时抵用。蔡先生对此表示满意。
摆酒席本是为了让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开心的,如果遇上酒席上的菜品不干净或者不新鲜,势必让聚餐的人感觉扫兴。日前,当葛先生和朋友吃得开心时,服务员端上来一盘小乳猪,朋友发现猪的内脏并未处理掉,这让在座的客人恶心不已。做东的葛先生觉得非常尴尬,他认为酒店在处理菜品上失职,要求酒店赔偿。双方协商不下,葛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经调解,酒店同意一次性退还消费者5760元,再赔偿6500元。葛先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市监提醒:餐饮消费“四注意”
临近年关,年夜饭、新年酒消费增多,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查看酒店资质。消费者在预订酒席时应谨慎选择,要看酒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要选择信誉好、接受业务量适宜的酒店。必要时应当前往预订酒店,详细了解就餐环境和服务范围等。
协议约定留心眼。消费者在订餐时,应与酒店签订详细的订餐合同。特别要对订餐价格、餐桌或包厢位置、菜肴名称、人数席位、附加服务、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约定清楚。酒店若有酒桌、菜肴、酒水等商品或服务附赠的,也应对赠送的项目、数量、价值等事先予以书面确认。
备席处理讲明白。需要备席的,应提前与酒店商定备席的处理方法。若已订桌席或备席由于人员未到而无法开席的,选择退订或是打包或是预付后留存酒店由消费者择时消费,应尽量在事先协商约定。
“定金”“订金”分清楚。对于量多的预订,酒店往往要求消费者预先支付一部分保证金。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或开具收款收据时,一定要注意“订金”和“定金”之分。“定金”在法律意义上具有担保作用,金额一般不超过总价款的20%。如果消费者违约则无权要求商家返还定金;如果商家违约,则必须依法双倍返还。若是“订金”,具有预付款作用,当合同不能履约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如果取消预订,餐饮单位应当退还;如涉及违约,双方可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