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自动流水线,生产效率提高10倍
2014年,绿洲食品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瑞安市场肉制品销量第一
■记者 项乐茹 实习生 李灵妙/文 记者 王鹏洲/图
牛肉,是湖岭的金招牌。作为黄牛之乡,每年湖岭黄牛交易量达2.4万头,当地已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肉制品加工厂及企业。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不少湖岭肉制品加工企业在谋新求变。市绿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机器工人”改造车间运动,告别过去手工作坊的模式,并不断拓展销售版图,把湖岭牛肉等肉制品卖到沃尔玛等知名超商。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人工成本
春节刚过,记者走进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已有部分工人在包装生产线上忙碌,还有工人正在对车间进行清洁整理。“刚刚忙完旧订单,新订单也来了。”市绿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崇赞说。
在绿洲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记者注意到,两条全自动包装流水线正在加足马力生产,经过机械化装袋、包装、压制,小包装的卤牛肉很快就下线了。
“这是我们去年招来的‘新工人’,生产能力可不一般。”娄崇赞介绍,和过去人工包装相比,这两条全自动包装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足足提高了10倍。如今一条流水线每小时能包装100公斤,相当于10名工人同时包装,此举不但提升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除了替换包装流水线,娄崇赞去年对车间来了一场“大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肉制品生产的解冻、切片、卤制、晾干、包装等各个流程都有相应的车间,经过自动化设备改造及更新,各条生产流水线整洁干净,一改过去卤肉制品手工作坊脏乱差的情形。就拿最简单的冷风机替换大功率的电扇来说,虽然都是小细节,但能很好避免灰尘琐屑,并为工人改善工作环境。
去年,“绿洲”还首次新增两条牛肉干自动生产线,并完成2000平方米的厂房拓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据娄崇赞介绍,目前“绿洲”每天都要加工近2吨牛肉,去年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比2013年增长超过30%,位居瑞安市场肉制品销量第一。
大众化定位和分档次销售 适应市场变化
作为湖岭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老牌企业,“绿洲”在多年经营下已形成全面的产品线,从牛肉干到卤制品等各类单品28个,旗下的“天一角”品牌也积累了不少口碑,其肉制品销量连续多年在温州市场排名前列。
畅销多年的秘诀在哪里?“我们目前在全国拥有200多家经销商,销售网络已经在长江以北地区全面铺开,销往全国各地的大小市场及超市,最远可至新疆喀什。”娄崇赞告诉记者,拓展营销网络一直是食品企业的重点,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与此同时,“绿洲”在近两年也加速进驻国内知名大型超商的步伐。“这两年我们的产品分别进驻华润、天虹、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一定程度上说明产品得到市场的肯定。”娄崇赞说,一般大型超商对进驻商的产品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流程。“绿洲”通过了沃尔玛总部对其原材料、包装、口感等一系列严格考核后,才获得为数不多的“进驻名额”。
不断变换的市场形势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挑战。这两年,在“八项规定”等反腐新风下,年货市场中的机关事业单位订单锐减,也给“绿洲”带来不小的冲击,年货市场的销量前后减少五六成。
大众化定位和分档次销售是“绿洲”应战的招数。娄崇赞说,一直以来,“绿洲”主推的“天一角”定位中高档价位。考虑到市场的大众化需求,他们在去年上半年又推出“浙上好”品牌,定位稍低,减少了一定比例的礼盒包装,走亲民路线。同时,他们还计划开发高端牛肉市场,供货给高端酒店等餐饮机构。“今年我们在销售网络布局上也将有变化,由主攻一线城市转为主攻二三线城市,力求多方位适应市场需求。”他说。
告别“低小散” 投建新厂房
说起近两年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实还有一个不被外人知的缘由。“前几年,我们曾接到消费者的电话投诉,说在产品中吃到残留在包装内的牛毛,对企业品牌的声誉影响很大。”娄崇赞说,投诉对肉制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问题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绿洲”暴露的问题也是湖岭部分肉制品加工厂的共同弊端。据了解,目前湖岭每年黄牛交易量达2.4万头,已形成初具规模的蔬菜、肉制品加工企业15家,年产值达5亿元。然而,这些加工企业大多没有正规厂房,产业整体呈现“低小散”,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还停留在家庭式手工作坊的水平,拖慢了湖岭农业产业化的脚步。
“厂房用地紧缺,人工、原材料等经营成本渐涨,都是湖岭肉制品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娄崇赞说,湖岭牛肉在温州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但一直受限于各种瓶颈,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也无法实现湖岭牛肉产业化发展。
“好在鹿木的新厂房已经投建了,相信可以让企业生产规模再上一个台阶。”娄崇赞说,去年他已经在位于湖岭镇鹿木社区花草垟村的湖岭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中购入了15亩地投建新厂房,预计将于2019年建成投产。
据了解,湖岭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是湖岭镇提升湖岭农业档次,告别“低小散”培育大块头的重要举措。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00亩,总投资4.2亿元,规划布局为加工区与产业大楼、培训中心、小型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业,以及交易市场、电子商务、检测中心、冷藏设施等现代化物流体系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并专门配置污水处理站和垃圾中转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
“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可以将现有零散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专业化集聚提升,促进现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延长产业链。同时还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农民增收。” 湖岭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马可道说。
[后记] 小微企业应及时顺应新常态
“新常态下看小微”专栏,今天刊出最后一篇。从这8篇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经济下滑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已不可避免地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新常态”,而其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尤其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利润低、融资难等问题挡在前面,瑞安小微企业转型已经箭在弦上。
然而,由于资源等配置的先天性不足,大多数小微企业的“身板”并不硬朗,即使接二连三地出台帮扶措施,应对市场风云突变的能力依然薄弱。显然,靠政府扶植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小微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尽最大努力进行自救。不少瑞安小微企业已走在前面,积极看待新常态,探索市场新需求,培植开发新订单。愿更多小微企业能顺应潮流而动,新常态下迎来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