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回流,仅靠民间远远不够

    文物回流,仅靠民间远远不够

    ■王国荣

    淘宝淘宝,都是“淘”出来的,外行人恐怕难以玩味其中的苦与乐。但是,从瑞安“博友会”郑斌、金建新、王亮3位理事新春展出的154件(套)精美而珍贵的海外回流文物中,我们多少能领悟到他们寻宝的艰辛与执着;从参观市民的赞叹声中,我们也能感知到他们为帮助流失海外的文物返回祖国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与财力(详见本报3月4日第3版报道)。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地方的古玩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各式古玩意儿,尤其到一些旅游景点,五花八门的瓷器、玉器、书画等古玩摆满了商店和地摊。其实那些个所谓文物,绝大多数都是“新货”、假古董,没有一点收藏意义,甚至连观赏价值都谈不上。假古董的泛滥成灾,对文物特别对我们文物大国不啻是一种亵渎与嘲弄,在损害顾客利益的同时也降低了民众的文物鉴赏力和文化品位。

    现在很多人喜欢看收视率颇高的收藏类电视节目,尤其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由此可见,人们对民间收藏的热度。但屏幕看来终不过瘾,而这次郑斌、金建新、王亮3位收藏家在瑞安的首展,就让市民零距离一饱“国宝”眼福,既了解了他们在收藏之路上的诸多故事,又开阔了鉴赏海归文物精品重器的眼界。

    在此,我特别欣赏王亮他们的收藏品格,面对近年来较高的回流天价“国宝”赝品率,王亮表示:“我们有‘看走眼’的时候,在欧洲所得的赝品,就不会带到国内。”作为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温州市瓯窑学会理事,王亮要真品的劲头反映的是他的人品,当他在蒙彼利埃跳蚤市场发现“咸丰粉彩人物故事对瓶”时如获至宝,抢在许多“识宝人”之先毅然买了下来。金建新也一样,在德国一家拍卖行同德国老收藏家“针锋相对”,一举“抢”下“明德化窑白釉刻暗纹瓷杯”;郑斌的这些藏品,都是千里迢迢从法国、荷兰、德国等地艰辛回流而来。他们“希望海外的文物都能回到中国来”,这不但是他们这群执着淘宝人的美好愿望,也代表了每个华人的愿望。因为自古以来,咱老祖宗流失或被掠夺的国宝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盛世重收藏。藏宝于民。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海外文物回流热潮涌动,我市3位收藏家几乎倾其所有,给我们带回来许多宝物,这次推出154件(套)海外回流文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城市和市民都会感谢他们。文物是历史的见证,真实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程。如报道说,这些在漫长岁月沧桑流离海外的精品文物,有其特殊的内涵和重大意义,对提升我市的城市形象,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位收藏家从海外回流了这么多宝贝,虽然给我们很多启示,但仅文物的数量来说也只是冰山一角。现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就存有中国文物164万件,民间收藏更是馆藏的10倍之众,过去20年间通过拍卖回流的文物超过10万件。而在目前的中国内地拍卖市场,海外回流文物已超过30%。问题是,民间的有识之士、收藏爱好者都在为文物回流纷纷出手,但仅靠民间远远不够,政府和国企,是不是也该有所作为?如果他们能与民间联手出击,那么“希望海外的文物都能回到中国来”的愿望就离国人近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莘塍新闻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实验室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学周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文物回流,仅靠民间远远不够
让“凝固的音乐”
成为永恒
事在人为,打赢“空气保卫战”
漫画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文物回流,仅靠民间远远不够 2015-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