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青销售热,茶叶加工忙
我市茶农掘得羊年第一桶金
■记者 陈希林/文 王鹏洲/图
连日来,春雨绵绵,我市高楼等地的茶场在春雨中披上新绿,春茶进入采摘季,茶农们开始忙碌起来。
多地茶叶长势良好
高楼镇洪地村是我市知名种茶区,近日,在茶叶基地负责人李士朴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群山围绕的洪地村茶园。阳光下,满山茶树翠绿养眼,茶树上都已经冒出了小芽头。该村3500亩的清明早及少量乌牛早茶叶率先进入采摘期,接连几天,每天都有100多名本地村民上山采摘茶叶。
长势良好的茶叶,将为茶农们带来新年的第一桶金。温州玉海春早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士朴告诉记者:“今年洪地茶树长势良好,茶叶产量预计比去年高,但具体收益还是要看市场行情及价格走势。”他预计,洪地茶叶总产值可达到1000多万元,其中茶青和茶干各占50%左右。
在高楼镇地赖山上的为民农场,漫山遍野的茶树上均已长出一两片的小芽头。负责人戴圣洧在此种植了900多亩的茶树,以清明早茶和白茶为主。
湖岭镇西吴坑村山上500多亩早茶,也进入上市期。“今年茶叶长势不错,但我们这里地势较高,气温稍冷,采摘茶叶的时间略有延迟。”岭雅绿茶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志平说。
据了解,因农历去年年底天气晴好,开春以来也没出现特别严寒天气,这为茶叶生长带来有利时机。
采摘工略有紧缺
虽说茶叶长势良好,可近两年来,每到茶叶采摘季节,采摘工紧缺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今年,我市茶农提前到安徽以及省内的松阳、新昌、磐安等地预约招募茶叶采摘工,这一难题有所缓解。
“茶青老了就不值钱了,存放不当容易发酵变红,茶叶品质变差。”戴圣洧说,开春后,随着天气逐渐回暖,茶叶会生长得特别快,人手不够的话就根本来不及采摘。
说到人工成本,戴圣洧算了一笔账:“900亩茶园,刚开始采摘时需100多人,集中上市时,最多需要300多人,人工工资去年每人每天85元,今年工人工资提至100元左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呢。”
在洪地村,茶叶采摘高峰期每天需采摘工七八百人,该村的采摘人手也不够,需从周边及外地招募熟练采摘工四五百人;西吴坑村茶叶到采摘高峰期,需从外地招采摘工130多人。
市集云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第一批采摘工20余人近日已上山摘茶,合作社负责人林长水说,这几天还将招募100名左右采摘工。
“采茶需技术娴熟工人,本地山村留下来的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村民,采茶技术和熟练程度都不够好。”吴志平说,近几年来,公司每年提早需从安徽等多地招聘摘茶工人。
李仕朴介绍,洪地村大片茶园的茶叶已进入采摘高峰期,往年这个时候采摘工招收十分困难,人手十分紧缺。不过,近年来的条件有所改善,合作社今年提早跟文成、松阳、新昌及亳州等地联系了300多名熟练的采茶工。
延长茶叶产业链
随着我市各地茶叶即将全面进入繁忙的采摘期,许多客商走进采茶基地,现场收购茶青。
洪地村每天都有两三名来自松阳、新昌等地的客商开车前来收购茶青,因村民采摘量还不多,这些客商每天收购茶青仅500公斤左右,收购价格为170元/公斤。李士朴说,早茶可采摘到清明节左右,接下来几天内茶青的收购量会逐渐增加,收购价格也会增加到200元/公斤左右。
为了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我市的一些茶农还创办茶叶加工厂把采摘来的茶青加工成为茶干。
温州玉海春早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叶加工厂也开始向当地的市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洪地村茶农及周边附近村的茶农收购茶青,用来加工扁形茶干。“已开动10余台炒茶机、烘干机等加工茶干,昨天向当地茶农收购茶青150公斤左右;因现有的设备加工能力有限,最多每天可加工茶青300公斤左右,接下来收购茶青将有所增加,增加到每天收购茶青250至300公斤,可加工扁茶干50公斤左右。”李士朴说。
目前,戴圣洧的茶叶生产车间已准备就绪。在他们的生产车间,有3台大型的烘干机、10余台扁茶机,各种炒干机、揉捻机都摆放在500平方米加工车间里,茶叶采摘下来就可加工。
市岭雅绿茶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山上建了一处面积近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等茶叶采摘后,公司将采取一边采摘、一边加工的方式,尽快将采摘来的茶青及时进行加工。”吴志平表示,预计今年可加工茶干数量达1000多公斤。
据悉,温州玉海春早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玉海春早”茶叶去年被评为温州市名牌产品,该公司目前正在开足马力加工扁形茶干,3月15日左右还将开始加工针茶,主要制作中晚期采摘下来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