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卫瑞安城池的两大古埭
初建邑时即有石紫河埭
帆游埭前身是鱼渎角埭
资料图 飞云江

    护卫瑞安城池的两大古埭

    初建邑时即有石紫河埭

    帆游埭前身是鱼渎角埭

    ■宋维远

    瑞安古城濒临东海与飞云江河口,先人们早就知道在海岸和江边造堤塘陡埭以拦阻海潮、江涛、排涝蓄淡、护卫城池的安全和灌溉农田的重要功能。本文所指的两大古埭即为城西半里的石紫河埭和城东北40里的鱼渎角埭(后移帆游河口,称帆游埭),前者历史最早,未建罗阳县治时已有,为以后的永嘉、瑞安两县水利之要;后者距县城虽远,但亦身负城池护卫和瑞安县一至十二都农田排灌重任,而且长期成为永嘉、瑞安农民有争议的水利工程。笔者对此略作介绍,后人或可从中了解古代温瑞沿海平原河道水流的走势。

    石紫河埭——瑞安早期的水利枢纽工程

    关于石紫河埭,清嘉庆《瑞安县志·建置·水利》记载:“石紫河埭,去城西半里,即今西河埭,长三十八丈。初建邑(县)时即有此埭,为永嘉、瑞安水利之要,一失其防,水尽入(飞云)江。宋乾道丙戌(1166)水灾后,增筑益固。”上文说明:石紫河埭位置在县城西外半里,嘉庆志说“即今西河埭”,但现在城西已没有“西河埭”地名,只有“西河头”、“西河路”的名称。

    西河头,是西河东端,亦在城西半里,今距飞云江北岸约300米。这300米当是嘉庆后江岸连年南移后淤积的地方。该埭构筑时间是“初建邑时即有此埭”,说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初建罗阳县时,此埭已经造起来,是瑞安早期的水利工程。它的功能是“永嘉、瑞安水利之要,一失其防,水尽入江”。就是说,这条沿飞云江北岸百多米长的埭堤,是古代飞云江河口以北与瓯江南支河口之间沿海平原淡水河道的水利要冲枢纽,这个埭如失其防,温瑞沿海平原河道的淡水都会全部流入飞云江。

    对此,我们还得用历史眼光来观察。从三国到北宋,这片沿海平原的面积西起吹台山(丽岙、茶山间的山脉)、白门山、梓岙山、岑岐山、筼筜山、集云山东段一线山脉的东麓,东面只到今温瑞塘河干线以西。南宋至清代间,今温瑞塘河东面海滩才逐年淤积成陆,先为盐田,后成农田。嘉庆志说的“永嘉、瑞安之水”似指前期(三国到北宋)今温瑞塘河以西的淡水“尽失其防”。那时“永嘉”即今瓯海、龙湾两区。可见从地势看,石紫河埭所处地势是今温瑞沿海平原西片的最低位置,所以水流趋向南面飞云江。南宋以后,今温瑞塘河以东大片海滩逐渐成陆后,石紫河埭的重要性慢慢变弱,以至到现在失去功能。

    帆游埭——因永瑞两地长期争议而被搁置无法重筑

    帆游埭前身是鱼渎角埭,它的名称来源于明弘治《温州府志·水利·瑞安县》载:“父老传:古有竺先生鸣鼓施生,河鱼浮起咂食,名曰鱼渎……”虽是传说,但这里河网稠密,曾为古瓯江南支出海河口,后为咸淡之间,鱼类众多。关于该埭,清乾隆《瑞安县志·水利》载:“鱼渎角埭,初建在鱼潭,宋乾道丙戌移筑帆游河口。皇清顺治七年,谭令希闵详巡道吴公应元重筑,蓄水以卫城濠、兼荫各都田亩。十五年,海寇掘坏。康熙十年,抚院范公承谟勘荒临瓯,士民具鸣重修。而永嘉蒲州长埭利我瑞,曾受派埭椿谷。陃规驾言帆游(埭)有碍风水,百计阻修。虽蒙上台除草蒲之埭椿,而帆游埭究未修筑,系匪细也。且瑞安河乡之水,自有石冈陡门及石紫河埭、东山陡门、塘、埭等处出海,实未尝并注于蒲埭。惟蒲埭屡坏、引水趋之耳。而浦埭之随修随坏、皆豪户世食修埭之利,一遇大水即称禾淹,私掘备埭放水,以致长埭坍坏,屡告修、无宁岁,是帆游(埭)不筑,受蒲害无有巳时。况风水来龙,诞妄之说,较城池田亩孰为重轻?即云舟楫往来,杭之长安,绍之高坝,山东等处之水闸,何尝不利商民耶。后之君子所当加意于斯焉。”

    上段引文说明,帆游埭地址在帆游河口,因宋乾道丙戌(1166)的大水灾毁坏,移到帆游河口来。历经后代重修,它的功能是“蓄水以卫(瑞安)城濠,兼荫各都(瑞安一都至十二都)田亩”,应是今温瑞沿海平原帆游以南以至瑞安城濠的水利枢纽。与石紫河埭一南南一北,共同护卫瑞城的安全和周围农田的灌溉。

    清顺治十五年(1658)郑成功率南明舟师北上,围攻温、瑞两城时把鱼渎角埭掘坏,康熙间准备重修时,遭到永嘉蒲州一带乡绅阻拦,理由十分荒诞,一是说帆游筑埭会损坏永嘉风水;二是永嘉蒲州(今龙湾区)长埭有利瑞安各都的蓄水,瑞安一至十二都农民每亩田均负担蒲州长埭的椿谷(修埭的经费,且椿谷数不断增加,据嘉庆志称,从每亩助谷三升增至一斗一升)。乾隆志说,其实永嘉蒲州埭并没有涉及蓄积瑞安之水。当时永瑞两县以帆游为界,帆游河在帆游山南,地势高,今温瑞沿海平原南段,当时瑞安境内淡水均向南流,经石冈陡门、石紫河埭、东山陡门及另外一些沿海的塘、埭排入海江。蒲州长埭屡屡损坏是人为引水冲坏的,因为每次冲坏后,当地豪户可向涉埭两县农民加收椿谷,世代享有此利。所以遇到大水,便故意以稻禾被淹为名,私自掘开备埭放水,导致长埭坍损。后来康熙十年,经浙江巡抚范承谟批复,瑞安各都不再负担永嘉蒲州长埭椿谷,但也不应再建造帆游埭,于是修建帆游埭一直成为悬案。

    从以上石紫河埭和鱼渎角埭(以后的帆游埭)的历史资料看,今温瑞沿海平原河道的地势,与瑞安与永嘉(即今之瓯海、龙湾两区相邻地段)两县自成河道水流系统,以帆游山麓为界,河水相互各自分别流向南北。永嘉河道水流趋北,瑞安河道水流趋南。可见,古代在三国时划分永宁、罗阳两县的分界线时,也并不是坐在房内在地图上划线的,而是根据瓯江和飞云江流域水系流向划分的,值得后人借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莘塍新闻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实验室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学周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初建邑时即有石紫河埭
帆游埭前身是鱼渎角埭
孙希旦与和珅
方言“茶”字趣谈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初建邑时即有石紫河埭
帆游埭前身是鱼渎角埭
2015-3-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