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生至上,基层是根。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2015年瑞安日报记者走基层活动拉开帷幕。
今年记者走基层活动派出十多名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社区企业、工地厂矿等基层一线,通过记者的亲历式采访,生动展现群众的生产生活,真实反映百姓的心声期盼,充分报道当地干部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农
村
篇
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旅游将上新项目
——走进塘下镇陈岙村
■首席记者 潘勤勇 3月 6日 星期五 阴转小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不动摇。”看到记者来访,陈岙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陈众芳感慨道,“最近我们都在忙着漂流项目的事情,要确保今年6月份对外开放。”
高楼、湖岭有漂流,大家都知道!陈岙村要建漂流项目,这可是个新鲜事儿!记者当即决定马上去现场实地查看一下。
春寒料峭,沿着一段蜿蜒的水泥路,记者来到海拔200余米高的陈岙大罗山蓄水大坝上,只见这里的游步道已基本铺设完毕,漂道两侧种上了梨树、桃花、枇杷等果树,一个漂流项目已初具雏形。据悉,这个漂流项目全程1.6公里,落差170米,沿着几个碧潭蜿蜒而下,进入陈岙溪。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左右,剩下2个月内要全部建设完毕,争取5月份试漂,6月份即正式对外开放。
“我们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村庄要实现从二产到三产的转型升级,必须要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支撑。这是继去年的九龙游泳中心、陈岙生态垂钓中心之后的又一上规模旅游项目。”陈众芳笑着对记者说。
“我们上这个项目不是突发奇想,在原来的陈岙村村庄规划布局里面,就有这个水上项目。”陈众芳介绍,为了这个漂流项目,村“两委”班子谋划了半年之久,多次到外地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考察、科学论证,并花了30来万元重金聘请广东的2名漂流专家负责项目技术指导。水上项目属于高危行业,一定要确保工程安全。
陈众芳介绍,这个漂流项目是陈岙充分利用自身的山体和水体资源,以“做好生态文章,促进产业发展”的理念,精心包装谋划而成。该项目初步计划投资1000万元,由村集体主导,引导村民集资共建,建成后大家共同受益。不仅能安排村里富余的劳动力,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促进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
“水系、养生、漂流、农家乐、民宿、温泉……陈岙要做足水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生活,打造旅游基地。”陈众芳对自己的“旅游梦”饱含希望,“下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现有村庄基础设施的提升工作,同时重新编制高端的乡村旅游整体规划,谋划泉汤等旅游储备项目,以更好生态的环境吸引更多人来陈岙旅游,促进陈岙发展。”
金家堡河绿波荡漾
——走进仙降街道金光村
■记者 黄丽云 3月5日 星期四 阴有雨
早上8时许,在阴雨蒙蒙中,记者来到了金光村,这个因一条“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微博信息,一夜之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的村庄。
村子里,金家堡河贯穿其间。沿着金家堡河漫步,记者发现河道里去年安装的数根污水输送管道仍在“勤恳”地工作着,将沿岸污水输送到不远处的2个生态过滤净化池,多数河道的驳坎工程建设完毕,线条硬朗的栏杆不仅给河流增色,也增添了安全性。
河上,两座双怡廊桥很是亮眼。东西走向的河段上,桥的两侧各建一座廊亭,柱子包着花岗岩,南北都刻着对子,其中一联写着“双怡好景立桥左右,一河绿水长流东西”。古色古香的廊桥给河流增添了不少韵味,而这韵味是村民们共同为它添加的,廊桥的建设费用由村民集资而成。
“金家堡河旁边有好几条大道,平时一下雨,脏水就汇入河里。去年投入500多万元治理河道,现在可不能重蹈覆辙。” 村支书金秀凡说,平时村干部经常向沿河住户作护河宣传,同时做好河面保洁,天气好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小船下河打捞清理。
因是雨天,只有偶尔路过的行人在此驻足。往日里,天气只要放晴,就会有许多村民们,特别是老人会在此坐着晒太阳,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唠着家常。
“这条河的变化太明显了,2013年的时候还是垃圾河,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很臭,大家都不愿意接近这里。现在呢,你看看就知道,你看河水多绿呀。”家住附近的金先生说,“河流治理后,他也比较愿意带朋友回家了,家附近的环境变好了,倍儿有面子。”
“金家堡河的变化,跟大力气治理有关,也跟村民的意识转变有关。”金秀凡说,经过各方宣传,村民的环保意识亦加强,往河里丢垃圾的现象日益减少。
看过绿意依旧的金家堡河后,记者乘坐金秀凡的“七座车”,缓慢地绕着村子走起,村子一隅,记者发现了4幢楼精美的新房子。这里是在建设的村“民工公寓”。
金秀凡介绍,金光村采取村民参股、建成出租收益按股分红方式,解决该项目资金问题。该民工公寓共有股份1895股,每股8平方米,只要村民出资2万元,就拥有一股,成了“股东”。如今,村民股份占了1516股,其余小部分归村合作社自留。
“2014年以来,村环境和村经济都有了良性的发展。2015年我们村将继续努力,重点做好旧厂房的改建工作,一如既往做好金家堡河水质的维护工作,力促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金秀凡说。
古村落里“开发”忙
——走进湖岭镇均路村
■记者 林长凯 3月2日 星期一 晴到多云
3月2日,记者驱车前往湖岭镇均路村,探访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主人公“周万顺”的老家,亲眼目睹它的发展建设情况。
刚一下车,均路村党支部书记陈听绂就迎上来,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村里已修缮了5幢老房子,共20间,这些将用来发展民宿,今年还将计划修缮16幢危旧老房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均路村建成真正的旅游村,实现村民发家致富。”
均路村是湖岭镇大山深处的一个古老村落,至今有上百年的历史。该村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经商务工,他们赚了钱之后就在瑞安市区或者湖岭等地安家,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村里的老宅也一直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外墙由石头堆砌而成,配上灰瓦,古香古色,是目前我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2012年11月8日,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热播后,拍摄地均路村一夜之间成为声名远播的明星村,游客纷至沓来,亲眼目睹“周万顺”老家的风采。同时,这也“叩醒”了均路村沉睡多年的旅游梦。“光靠一部电视剧的影响来发展旅游业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一旦这个光环退去,如何继续实现均路旅游业的发展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陈听绂说,为此,均路村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旅游保护和利用详细规划,积极挖掘、扩展现有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采访当天正是雨后初晴,村里的空气格外新鲜,沁人心脾,清澈的溪水哗哗从村口流过。站在村口远眺全村,屋檐下高挂的大红灯笼在后山翠绿挺拔的竹海的映衬下,把古朴的村落点缀得活力四射,热情好客的村民微笑着为路过的游客指路。
“我们按照规划,已经建成了占地20多平方米的观景台,现在去参观一下。”陈听绂邀请记者去观景台参观。站在观景台上,视野非常广阔,平视看到两侧山体的美景,远眺看见湖岭镇中心的全景,俯视则可以看到2条瀑布从山中倾斜而下,犹如两条白龙从山中钻出。陈听绂说,每条瀑布都有3级,每一级的落差在15米左右,非常壮观。
“两条长约800米的古栈道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届时将与观景台形成联动,让游客与瀑布零距离接触。”陈听绂说,村后已经建成了一座石拱桥,与村头的石拱桥形成呼应,同时还连接了环山小道,游客可以通过环山小道前往停车场和蔬果采摘基地。
记者在采访时,碰到正在村里观光的丽岙游客董国旗。老董喜欢摄影,3年来,他曾5次来到均路村参观。董国旗告诉记者,他每次来均路村,都发现均路村有变化,而且一次比一次好。他希望均路村能在保护现有古村古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这对整个湖岭乃至瑞安的旅游有一定的提升和拉动作用。
“古村保护起来后,我们想引导村里的经济能人发展农家游留住游客,让他们品尝正宗的农家菜,感受山区风情。”陈听绂还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均路村地处大山深处,以前村民以种田为生,主要靠卖土特产增加收入,老房子修缮保护后,旅游会真正火起来,如果再开展几个独具特色的农家游项目,肯定能够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