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缓解交通拥堵
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助推城市治堵
■记者 林长凯
市人大政协工作
亮点系列报道②
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交通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日益显现,交通拥堵、出行困难在我市逐渐成为“常态”,城市治堵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对此,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分析“行车难、停车难、秩序乱”的根本原因,督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改。
我市打出“组合拳”治堵
目前,我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7万辆,居全省各县(市)第2,并以每年3万辆左右的速度递增,主城区交通干道已不能满足交通通行需求,许多道路的实际车流量远高于设计流量,道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市区罗阳大道、周松路、万松路的高峰车流量,远远高出设计流量。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8万多辆,但城区所有的停车位总计不到2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不到600个,这意味着大部分车辆要停放在路边。经常坐公交车经过周松路的市民周舟说:“在周松路上开车真能锻炼技术,公交车经常紧挨着路边的车子驶过,新手如果在这段路上开上几回,就能轻松上路了。”
周松路的拥堵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市区主城区比较普遍。近年来,我市城市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市民要求“治堵”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为此,我市成立治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治堵实施方案,打出了“强建设、增车位、优公交、严管理”的城市治堵“组合拳”,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要治堵,先治路,提升路网保障能力被视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记者从市治堵办了解到,万松东路东延一期工程主车道已建成通车,环山南路双桥段建成通过验收。去年被列入温州市计划新建改造的城市道路有滨海大道瑞安北段、南都路、飞龙路、开发区大道东延、滨江大道东延、塘下国泰路二期、福泉路,共7条,其中有6条均已经开工。
2014年,我市公共交通、公交站场和停车设施建设成果明显,新增公交首末站2处,新建公交站点105个,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0个,建设(修缮)公交候车亭25个,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80个,投入公共自行车2500辆。
代表为治堵建言献策
在治堵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分析“行车难、停车难、秩序乱”的根本原因,为治堵建言献策。
代表们提出,改善交通拥堵现象,除了采取硬性措施外,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让市民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理念也非常重要。同时,他们还建议,要结合典型的交通事例、案例,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特别是电动车、出租车驾驶人等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李国民说,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检查也是解决城市拥堵现象的一种良好途径,目前,市政府3年“治堵”规划已经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将按照市政府的这个解决方案进行跟踪监督,督促其整改到位。
城市治堵,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着力完善城市路网体系。计划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公里以上,争取开工道路建设5公里以上,打通断头路3条,建设过街设施1处,组织实施交通微循环1处,改造拥堵点4处。同时继续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加密公共自行车网点,投放自行车500辆,加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增加市区停车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