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其良:写诗词品人生
陈其良

    陈其良:写诗词品人生

    ■见习记者 张洵煜

    “飞似轻纱散似烟,雪原起伏望无边”、“诗题蕉苑句犹绿,人醉天涯梦也蓝”……翻开陈其良的诗词本,一首首诗词映入眼帘。“人吃五谷感情多,我作诗词品生活。”陈其良笑言,当初因兴趣而结缘诗词,却越“玩”越不可自拔。

    从小爱好作诗,

    为入诗词协会上门自荐

    陈其良今年74岁,是韩田村人,现任瑞安市诗词协会副会长。虽已古稀,他的举手投足间仍透着“谦谦君子”之气。他从小就成绩优异,从高中起热衷写诗作词。学生时期的他性格内向,爱把所思所想诉诸笔端,化作纸间的文字。工作后他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白天,和学生一起学习诗词,晚上,就回去自己钻研诗词,乐此不疲。

    1992年,陈其良结束了32年的教学生涯,诗词歌赋成了他退休生活的良伴。但说到真正入门,他却说是在加入瑞安市诗词协会之后。

    2001年,朋友拿了本瑞安诗词协会的诗集和陈其良分享,他这才知道,原来瑞安有个诗词协会。如同“落雁归巢”,他迫不及待地打听如何加入该协会。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负责人蔡圣波在一家药店工作。于是,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前去自荐。蔡圣波看罢,赞许地点了点头,但还是严格地要求他现场作首诗。陈其良思考片刻,将自己近日新作的诗结合当时的场景修改了下,朗诵了出来。蔡圣波十分吃惊,当即带他填写入会表格。

    灵感来自生活,把诗词风带进工厂

    “教师、儒商、诗人,这是我的人生三部曲。”陈其良笑着说,如今,诗人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身份,早年的从业经历都成了诗词中的重要素材。

    陈其良总会想起小时候在祠堂里上课时闻到的桂花香,于是他写下“祠堂香溢桂花枝,上课钟声频报时”;1995年,因身体不好,他停职休养了两年,之后开始办厂做汽配生意。当时条件艰苦,出差时只能住在简陋的宾馆里,看到墙上的骏马图,他有感而发,写下“腾驹十二下河滩,彼岸迷茫破浪难”……“早年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化为灵感,作诗写词成了我情感宣泄的最好方式。”陈其良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文人出身的企业主还将诗词风带进了工厂。当时,陈其良的工厂被确定为诗教基地,他积极地筹办讲座,教工人如何写诗作词。虽只有十来个工人报名,但他仍耐心地教他们如何平仄押韵。他还在车间、食堂里挂起了诗词协会会员的诗,并把工人创作的诗词刊登在企业专栏里,让充满金属味的工厂飘出诗词香。在陈其良的培养与举荐下,工人邓习才也成为了市诗词协会的会员。

    以诗会友,“才子”是个热心肠

    中国第二届黄河金岸诗歌节二等奖、江心屿杯全国诗词大赛冠军……在陈其良的书柜里,叠满了各种诗词比赛的奖状,协会会员都笑称他是“得奖专业户”,但对于陈其良来说,诗词带给他的更大收获是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加入诗词协会后,陈其良总会定期参加各种诗词交流会,并和诗友相约采风作诗。瑞安市诗词协会会长蔡圣栋说:“人品可在诗中反映,我愿意与其良成为朋友,不仅因为他的作诗才华,更因为他乐于助人的品格。”蔡圣栋说,陈其良总会自己掏钱给协会组织活动,并对生活上有困难的诗友提供物质帮助,大家都喜欢这个热心肠的“才子”。

    凭借着好人缘,陈其良结识了不少诗人。作为陈傅良的后代及陈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去年12月,他牵线搭桥诗词协会和陈氏文化研究会,组织了100余名温州诗人来到瑞安参观陈傅良的遗迹,并相约写诗。“我要把大家创作的关于陈傅良的诗词收集成册。”陈其良说。

    不仅如此,在去年举办的“瑞安之歌”歌词征集比赛中,陈其良创作的歌颂陈傅良的歌词成功入选,并被编入陈氏文化研究会的《止斋故里》文集中。“写歌词和写诗词有相通和不同之处,挺有意思,接下来要‘玩’起歌词创作了。”陈其良笑着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榕树谭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专版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乐周刊
池万水:醉心竹刻乐传承
陈其良:写诗词品人生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新塘下 00008 陈其良:写诗词品人生 2015-3-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