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岗村,一切皆缘起于陡门
它是我市仅存的宋代水利遗址,曾保护塘下500多年
石岗陡门
石岗河
石岗村全景

    石岗村,一切皆缘起于陡门

    它是我市仅存的宋代水利遗址,曾保护塘下500多年

    ■记者 黄国夫/文  陈立波/图

    一个村、一座城的兴起,往往缘起于历史所赋予其特定的历史意义,或商业,或战事。比如海安城的建筑,是因为防御倭寇窜扰。而在海安的另一个村庄——石岗村,它的缘起则得益于一个陡门的修建。

    石岗陡门,作为我市仅存的宋代水利遗址,保卫塘下几百年免受海水侵扰,也正因为陡门的修建,才有了现在的石岗村。

    石岗陡门曾保塘下500多年平安

    说起石岗村,人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石岗陡门,这个建设于宋初的水利工程,虽然经历了近千年的风吹雨打,至今依然顽固地横跨于石岗河两岸,是我市仅存的宋代水利设施遗址,已成为石岗村的地理标志。

    “陡门”二字,意为在水流较陡之处安门,以便关水,抵挡海水,它的另一作用是为了关闸蓄水,提高水位,以利船只通航,它与现代船闸的作用相同。

    说起石岗陡门,不得不提宋代名人陈傅良。这位以“务实”著名的永嘉学派大家,曾实地探勘石岗陡门,并著《重修石岗陡门记》碑文,为研究石岗陡门留下重要文献资料。

    古时,塘下居住人口众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湗村(现凤川、沙河等村)、双桥等地,石岗村还是滩涂一片。陡门的原址曾位于“穗丰山(现瓯海仙岩)之南址”,后来因为海水退化,该陡门“以距海远,泄水不效”,村民便有了迁移陡门的想法。

    但是,新陡门要选在何处,“三乡之人聚讼不决也”。为什么?因为新址一要在河、海交汇处,以发挥其功效;二是修门之处地质要坚硬,以便能承载陡门及上部的全部荷载。

    聪明的塘下人便想出了“木鹅选址”的方法:“须时涝至,为木鹅数十,即并山诸水所发源纵之,而观其所会,则旦日会于石岗。”就是说,在发洪水之时,将数十只木质的鹅放在各个山溪的源头,任其漂流,最终木鹅汇集在石岗村,以此确定石岗是河海交汇之处。

    至于地质是否坚硬,则“涸而审之,皆跷确沙碛,与地名不谬。穴以锄钎,率人日得土盈斗,于是定迁。”即在河干涸时,仔细观察河床,都是质地坚硬的砂石,与石岗地名相符,再率人在河床用锄铲深挖,一日得土不过一斗多,于是将新址定在这里。

    石岗陡门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陡门用石头代替原来的木质结构,从而改变了以往木头经久腐烂,陡门需经常重修的缺点,延长了寿命,至今保存完好。

    石岗陡门建成后,“灌田二千余顷”,虽然其后经过几次修整,但陡门的作用一直未变。直到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由于海岸线继续下移,随后将陡门建到了现在的龟山村。石岗陡门在保护了塘下500多年后,才光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石岗村因石卵聚陇百米似岗而得名

    “在石岗村,原先和陡门一样长久的,其实还有陡门前的一排石卵。”黄修洪是石岗村人,说起河边的石卵至今怀念。

    据黄修洪介绍,塘下各山溪中的水顺流而下,在陡门处汇聚,“之前,石岗河的河水很深,尤其在转弯处,那里就是船只转弯、停留的地方。”

    而在该处的河边上,有一条用石卵堆砌而成的陇,阻挡住了海水的侵蚀。

    “这百余米聚拢的石卵,很像一个山岗,所以我们村得名石岗。”黄修洪说,石卵早于陡门之前就存在,在这近千年的历史里,石卵无数次被海水冲刷,却坚韧如故,和陡门一样,一直保卫着石岗村的子孙。

    在石岗村,一直留有这样一个传说:石岗村位于凤凰山山脚下,远看这百米的石卵,就像凤凰的一只爪子,实乃吉祥之物。

    然而,随着这几年石岗村的快速发展,村里三四层的楼房拔地而起,这百米的石卵也被填为了平地,不见踪影。

    “这几年村里发展很快,我记得小时候陡门周边还是一片荒野,现在都建起了楼房。发展是好事,但是这一排石卵被填埋,我心里还是有很大的遗憾。”黄修洪站在石卵被填埋处,显得有点失落。

    石岗村人先祖为陡门重修者

    另一个和陡门一样长久的,便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石岗人,他们多为黄姓,其先祖也是因陡门从福建迁居而来。

    在石岗陡门建成后近百年间,其陡闸为木质结构,容易腐朽,曾重修多次。

    《重修石岗陡门记》中记载,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宜翁因择其乡之秀黄廷瑞者三人莅匠,以石代木,撤旧而新之。”自此后,原本木质结构的陡闸被石头所代替,石料比木材经久耐腐,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这种以石代木的技术,很快得到推广,这是陡闸建筑技术的一大改进。

    “文中提到的黄廷瑞就是我们的始祖。”黄修洪说,黄廷瑞修好陡门后回到了福建,后经二世,其孙黄庭瑞举家搬到了石岗村,在此繁衍生息,一直到今日。目前,石岗村现有280户,总人口1400多人,其中黄姓1200人。

    黄修洪说,先祖黄庭瑞搬到石岗村,其主要目的就是守护好陡门。当时的陡门就像现在的船闸,闸门关掉时,可以抵挡海水;当闸门拉开时,放出蓄水,同时也起到了利于船只通航的作用。

    “闸门是用石头做成,拉起闸门需要消耗很大的力气,我们先祖就世世代代在这陡门头拉闸门、保护陡门。”黄修洪说。

    虽然,陡门到明嘉靖时期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但是黄家人却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地繁衍生息。在陡门旁边,有一棵老榕树,其树龄跟陡门一样,这棵大树陪着陡门走过了辉煌和落寞时期,也用它繁茂的枝叶,保卫着石岗一代又一代子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榕树谭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专版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乐周刊
石岗村,一切皆缘起于陡门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10 石岗村,一切皆缘起于陡门 2015-3-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