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质量、保安全、促转型
顺应经济新常态 再创质监新佳绩
■记者 陈艳 通讯员 鲁智省 林笑蕾
温州市政府质量考核排名第一;市委市政府年度考绩优秀;温州市质监系统年度考核优秀,排名第一;部门行风评议全市第一名;质监审批窗口荣获“瑞安市十大效能示范岗”荣誉称号……过去的一年,市质监部门工作成绩硕果累累。
盘点·2014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统领,以转变职能为动力,紧贴地方中心工作,抓好质量提升,坚守安全底线,强化公共服务,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提质增效
2014年,市质监局深入推进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工程,在温州率先实施质量奖和精益生产奖“双奖”驱动模式,全年共帮助112家规模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各类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总数达402家。通过推行先进质量管理,不少企业加大了技改投入,优化了流程布局,实现了提质增效。据对实施精益生产一年以上的76家企业调查发现,80%以上企业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库存下降30%以上。深入实施名品工程,推动全市新增温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6个,温州市级以上品牌工业产值占规模企业产值比重达45.3%。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新增主导制订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0个;规上企业采标率达60%,居温州前列。
保障安全
2014年,市质监局开展了9大领域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治,液氨制冷、快开门压力容器等一批重点难点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全年共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1722个,比去年增加22%。针对塘下水嘴、安阳药机、莘塍休闲鞋、仙降胶鞋、马屿食品机械、陶山配电箱等六大区域特色产业实施区域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有效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蓝剑”“利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267起,移送公安机关3起,公布质量安全黑名单企业14家,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优化服务
2014年,市质监局在全省率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成立电梯应急救援中心,统一电梯识别编号,开展定点快速救援,获温州市局现场会推广。建成全省首个对社会开放的“五水共治” 标准数据库,全力助推“五水共治”。推进简政放权,发放温州首张计量授权证书,审批窗口全年办理13964项许可或非许可事项,无一例投诉,无一例退件。以“国家汽车电气零部件质检中心”建设为支撑,推进质检实验室开放,全年共帮扶企业解决难题130余个,有效推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科技创新。
奋战·2015
2015年,市质监局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发展主线,维护安全底线,全面实施质量强市、品牌、标准化三大战略,奋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推进品质之城幸福瑞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三大重点
抓质量,促转型:紧扣我市转型发展主攻方向,全面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强化标准提升和品牌创建,着眼提质增效升级,着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力争在温州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居于领先地位。
保安全、护民生:坚持问题导向和满意导向,紧扣“安全”主题词,围绕“产品质量、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强化风险防控和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和较大质量安全事故。
强技术、优服务:以“国家汽车电气零部件质检中心”建设为龙头,着力发展一批高端检测项目和基础计量项目,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质检、计量在转型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
十个项目
深化质量强市建设:通过协调抓好四大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工程、开展区域行业质量提升行动等,有效推动区域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名品工程:开展 “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作,力争实现“浙江制造”认证零的突破;启动“温州时尚品牌”培育和推荐工作;通过培育名牌产品和区域品牌,发挥名品市场效应。
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提升标准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争取全年主导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3个以上,规模企业采标率63%以上;开展重点领域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与评价,以标准的硬约束倒逼转型升级。
强化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质量风险监控,及早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通过加大专项抽查和后处理工作力度,加强证后监管,加大执法稽查力度,淘汰、杜绝落后、伪劣产品,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继续抓好九大领域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部署开展厂内机动车辆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隐患阶段性整治率100%。
实施区域行业质量提升计划:确定一批区域优势或特色工业产业,建立部门、镇(街)、协会联动机制,采取质量、品牌、标准、计量、认证、检测等综合职能手段,有效推动区域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民生领域计量监督:抓好民用三表、医用三源、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等民生领域计量器具强检,受检率达96%以上;围绕群众和社会关注重点,在餐饮、集贸市场、加油加气站、安全环保检测等领域开展计量(合格评定)专项执法检查,开展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维护市场公平环境。
加快国家汽车电气零部件质检中心建设:年内要完成设备采购、人才培养及引进、检测项目建设等主要筹建工作,实验室二期工程要完工并投入使用,力争提出计量认证申请,为2016年总局验收做好准备。
推进法治质监建设:全面落实质监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加强财务、行政决策、监督抽查、行政执法等信息公开力度;加大行政行为监督力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深化五型机关建设:加强学习教育,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破两难、纠四不”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抓好宣传报道和政务公开,不断提升部门形象。
八件实事
开展居民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会同住建等部门启动居民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方便群众出行。
开展民用三表计量“你点我查”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监督团,对民用电表、水表和煤气表,开展计量监督,及时发布监管结果。
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制度:推动企业通过标准创新平台自我公开产品标准,简化企业备案程序。
开展“计量惠民”系列行动:开展“民生计量进社区”、“光明计量进社区”等系列宣传咨询、免费检测等服务活动。
开展“蓝剑”健康安全产品维权执法行动:选取一批关乎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通过监督抽查、执法打击等手段,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提升实验室开放活动,服务企业150家次以上。
开展企业先进质量管理孵化活动:帮扶100家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先进质量管理孵化活动,帮助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关乎你我他”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切实提升群众特种设备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