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高中生、一台摄像机、一次“盲人”体验……
碰到需要帮助的盲人朋友,你会怎么做?
■记者 黄丽云
9位高中生、一台摄像机、一次“盲人”体验……这是瑞中9位同学做的一项真人秀:“盲人”遇挡道的车辆时,路人的各种反应,有擦肩而过,有漠然无视,但更多的路人给予了不同的帮助。9位同学将拍摄的内容剪辑成微电影《盲人测试》,网友观看后评价:“虽说影片还很粗糙,但是心意满满的。”
测试 当路人遇到需要帮助的盲人……
当你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盲人,你会怎么做?
瑞中9位学生做《盲人测试》,路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镜头一:“盲人”拄着拐杖在盲道上摸索着行走,不远处有一辆自行车挡住了盲道,“盲人”“毫无防备”地撞上挡道的自行车,摔倒在地,这时有路人经过,但没有上去帮忙,漠然无视而过。
镜头二:同样的道路,“盲人”眼看就要撞上挡道自行车,这时一位路人经过,他与“盲人”擦肩而过,回头看了下“盲人”,但并没有停留,而是扭头走掉……
字幕显示:有时候感动往往会出现在失望边缘,在下一个瞬间,我们突然觉得自己看到的画面是多么的温馨,人心是多么可爱。
镜头三:同样的道路,一位路人发现了快要撞上自行车的“盲人”,急忙上前扶住“盲人”,并仔细询问“盲人”去向,拉着“盲人”手将其引到目的地。
镜头四:“盲人”徘徊在一辆挡道的自行车前,没有办法绕过去,远处一位路人跑过来牵着“盲人”手绕过自行车。
镜头五:一位路人在与“盲人”擦身而过后,转回头发现“盲人”快要撞上自行车时,急忙跑过去拉住“盲人”,引导“盲人”绕过自行车。
镜头六:一位腿脚不便的路人,一手拄着拐,一手小心牵着“盲人”的手前行……
微电影的最后,是一行行发人深省的句子:“当看到这位行走不便的路人热心地帮助我们的演员时,我们心里除了感动,再无其他。”
拍摄 耗时约4个月完成微电影
这部《盲人测试》的真人秀作品由瑞中《校园微电影》选修课学生组建的团队策划、导演、拍摄和后期制作。
该选修课的指导老师李明亮说,真人秀的创意,来源于国外的一档名为《what do you do》的节目,该节目就是节目组设置各种场景,比如在一个餐厅里,周边大都是演员,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演员扮演乞丐来餐厅吃饭,看顾客的真实反应。
“选择关注盲人这个特殊群体,是出于对我市盲道的关注。”微电影导演、瑞中高二学生余正群说,“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的很多盲道被自行车、汽车侵占,这让盲人出行很不方便。那么面对出行不便的盲人,大家会怎么做?这是我们决定拍这部微电影的初衷。”
余正群说,同学们确定的第一次拍摄时间是去年12月份,地点是在大润发超市附近,他们把摄像机隐藏在行道树下的草丛里,拍摄时间从早上10时持续到了下午13时许。但因为经验不足,第一次的拍摄画面或不清晰,或角度选择不对。但也就是因为有了第一次拍摄失败的经验,第二次拍摄的就相对顺利了。第二次拍摄时间是今年元旦,地点是在虹桥北路,跟这里的商家商量后,他们将摄影机架到了二楼,透过透明的玻璃能较好地拍摄到“现场”。
拍摄,后期剪辑,选择配乐,导师给出建议,然后一再修改……9名同学,分工明确,有导演、副导演、艺术总监、演员、摄像、剪辑师等。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3月中旬,《盲人测试》成功完成。
感受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行者”
拍摄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很多感动。
“说实话,当我遇到困难时,看到路人擦肩而过,当时心里感觉真的是凉凉的,有点难过。”“盲人”扮演者、瑞中高二学生戴海啸说,直到后来有路人过来相继帮忙才抚去心中难抑的难过情绪。
作为“盲人”的扮演者,戴海啸对盲人处境的感受最深。“有时,墨镜下的我会睁开眼睛看路人的反应,有时,我亦会闭上眼睛体会一下真正盲人的状态。在大街上,当你闭上眼睛,靠感觉行走时,觉得整个世界都离开自己,茫然无所适从,很无助,我想盲人们就是这种感受吧。”
作为导演,余正群几乎参与了微电影拍摄制作的所有流程,“原本大家对这个测试还是有点担心,因为不知道结果怎样。不过从真人秀的拍摄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常常认为国人的爱心在慢慢丢失,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努力成为‘行者’,而非‘看客’。”
网友@高山仰止 说:“盲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应该有更多的关爱。这部微电影,应该能让人内心有所触动,告别冷漠,加入到‘行者’群中来。”
盲人群体
不敢独自出门
盲人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昨日,记者采访了市盲人协会主席金万建。
“我市约有盲人1400多人,其中有200至300人的生活属于特别困难,这些人多数生活在农村,工作机会少,出行也不方便。对于盲人来说,一技之长很要紧,比如盲人按摩,就让很多盲人有了自己的收入,就能生活得相对好些。”金万建说,“盲人的群体很特殊,基本只能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当环境变化后,他们是很难活动的。盲道问题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但因为各种问题,盲人们基本上没办法依靠盲道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像我,如果要出门,必须要有人接送才行,哪怕是自己最熟悉的家里到工作单位的路线。”
今年62岁的万小章是一位盲人。“30年前,我都是自己一个人上街的,当时还没有盲道,但我行走在路上感觉很方便,因为当时城市发展没有这么快,路面车流较少,这对盲人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容易行走。”万小章说,“现在社会对盲人群体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了,对盲人有了免费的技能培训,也有了盲道设置,但很多盲道形同虚设,被很多车辆占用。我们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出门,这个在常人看来无比平常的事情,对我们盲人来说却充满了未知的困难,希望当我们行动缓慢或者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时候,能多给我们理解和体谅。”
微电影《盲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