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105路公交车、建设文化礼堂、市图书馆汀田分馆开放……
汀田去年11件重大事项“期末考”拿“高分”
■记者 潘敏洁/文 王鹏洲/图
开通汀田至市区公交车、推进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文化礼堂、市图书馆汀田分馆对外开放……去年以来,汀田实施的11件重大事项落地生花,在街道党代会上的满意度测评中取得超90%的高分。
汀田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刘迎春说,参与测评的共有73人,包括企业界代表、农民代表、妇女代表、基层站所代表、村党支部代表、机关代表等,党代表对重大事项满意度超90%,极大地肯定了2014年度汀田的各项工作。
开通汀田至市区公交车(105路):
满意度96%
从今年2月起,一辆辆车身主体为绿色、中间相间着黄白色的公交车(105路)驶进汀田百姓的生活。
提起公交车,汀田百姓感慨万千。大典下社区老人余存福说,没开通城乡巴士前,他去市区的路程很“曲折”:“步行20多分钟或坐三轮车到104国道,再坐塘下、梅头(龙湾海城)等地的城乡巴士到客运中心,然后换乘公交车或者‘打的’才能到目的地。”
后来,市区到汀田的城乡巴士开通填补了汀田集镇区的交通空白,成为附近许多村民出行的首选。
不过,随着我市公交车越来越普及,城乡巴士票价贵、车内环境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包括余存福老人在内的汀田各界人士为开通公交车一事奔波。今年2月份,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105路公交开通已有一个多月,一些村民就路线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联余村党支部书记余成光说,105路公交没在大典下社区设置站点,现在百姓出行只能乘三轮车或步行10多分钟至后里商业街才能乘坐,村民们希望能在大典下社区设立一个站点。
打造文华滨水公园:满意度 97%
几年前,路过温瑞塘河汀田文华大桥段时,河边随处可见垃圾和堆积如山的淤泥。如今,这里已建成一座滨水公园,成为汀田辖区内继汀田公园后的第二座公园。
漫步在文华滨水公园,一些刚栽下的花草树木已绽红吐绿;走在幽幽小径上,温瑞塘河的景致扑面而来。
据汀田街道农办副主任厉晓波介绍,文华滨水公园占地近2万平方米,总投资270多万元,2014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工。他说:“文华滨水公园不仅扮靓了环境,还成为附近百姓健身休闲好去处。”
下垟环境综合整治:满意度 88%
汀田下垟位于东新公路以东,田间棚屋乱搭建、工业渣土乱倾倒、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一度十分严重,大大影响了汀田环境建设。
去年,汀田街道痛下决心,出台并实施工业渣土倾倒管理办法,治理下垟水环境,清理乱搭建的田间棚屋,拆除违章工业厂房和红砖窑。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开放市图书馆汀田分馆:满意度 93%
每逢周末,位于汀二村的市图书馆汀田分馆内就坐满了读者。林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她说,以前看书要到市图书馆,现在家门口开设分馆,看书、借阅方便了很多。
据了解,汀田图书分馆位于汀二村办公楼4楼,总面积约350平方米,于今年2月4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14时至20时。馆内书刊种类齐全,有藏书1万余册,同时还配备12台电脑供书友查询浏览。
记者在该分馆里看到,读者绝大多数是学生。汀二村党支部书记林正银说,每到周末,学生会结伴过来看书、复习,学习氛围非常好。
推进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满意度 97%
眼下,土地要素成为制约汀田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的推进,汀田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汀田以开展“三改一拆”和城镇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利用工作为契机,牵头打好东新公路一带“拆违”硬仗,腾出400多亩空地,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去年,该街道把建设近千亩的小微创业园扩大为打造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占地约6000亩面积的示范项目,这便是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由来。
去年,汀田高度重视征地工作,共组织召开2次大会和4次村干部、企业主座谈会,通过上下共同努力,25个村近4200亩土地征用工作进展顺利。
汀田街道商会(工商联分会)会长李作俊说,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利于盘活利用土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改变产业“低小散”格局,促使汀田企业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人才,实现转型升级。
实施“红色细胞工程”:满意度 95%
日前,联胜村党支部书记余成锡和“邻长”余成友、余秀麟等人走进村里陈、余两家,就闲置地用地纠纷问题进行协调、劝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实施“红色细胞工程”是汀田街道2014年度重大事项之一。 “每个村划分成若干片,每个片有‘邻长’,及时收集村民意见、心声,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上报。我们将这些问题分类、总结,采取可行措施加快整改。”刘迎春说。
汀六村将村民分成16个邻里互助会,由16名党员担任“邻长”。在旧村改造过程中,部分村民对是否安装变压器发生争执。村干部得知该情况后,采取矛盾分解法,“邻长”主动走访村民。历经半个月,经多次沟通,矛盾最终被化解。
目前,全街道31个村党组织开展“红色细胞创建工作”,成立452个邻里互助会,推选452个“邻长”。通过“红色细胞工程”,一批邻里矛盾、赡养老人纠纷、困难补助等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得到解决。
建设一批农村社区(村)文化礼堂:满意度 95%
3月1日,大典学文化礼堂内锣鼓铿锵,曲声悠扬。京剧“虹桥金珠”让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叫好声。
“春节期间,我们的文化礼堂就没冷场过,举办了春晚、送春联等各类庆新春活动,吸引了大量村民前来观看。”大典学文化礼堂总管事余建勋说。
去年,汀田川南文化礼堂、大典学文化礼堂、后里文化礼堂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村民文化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
大典学文化礼堂为两层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礼堂门口的宣传栏里,分别贴着24位九旬老人的照片,以及31对白金婚和2对钻石婚夫妻的照片。
“这是大典学文化礼堂的特色之一,体现了群众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余建勋说。
走上二楼,除了讲堂、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图书室等,最引人注意的是织带陈列展。余建勋说,织带产业是大典下社区的特色,因此把织带产品搬到文化礼堂里,让参观者对大典下社区有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