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瑞安两会,看看塘下的代表委员关注啥
道路建设、“五水共治”、企业经济发展、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拆后土地利用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记者 钱枫枫 杨微微
顺应新常态,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温南瑞北宜居宜创业城市,一直是塘下镇近年来努力的方向。市委常委、塘下镇委书记张本锋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快推进塘下镇小城市培育,要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对此,塘下代表团48名人大代表认真完善议案建议,连续多天展开热烈讨论。同时,政协委员也就道路建设、企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纷纷为塘下献计献策。
他们关注道路建设
现状
50米宽的塘下大道(温瑞大道塘下段)架起塘下中心区域到温州瓯海的出行快车道,塘下人去温州有了高速公路、104国道和温瑞大道共三种选择;44米宽的罗山大道中南段、双桥段连接起塘下大道至104国道和G15高速,根据规划,远期还将建成78米宽道路;42米宽的国泰路连接着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和104国道,为企业拓宽了物流通道;40多米宽的中心路从104国道贯穿塘下中心片区,未来将延伸至滨海大道;约60米宽的瑞安大道连接塘下新区和塘梅路,塘梅路沿线村居村民到塘下新区更方便了……这一条条宽阔的道路架起塘下小城市框架,完善了全镇路网体系,为塘下镇小城市培育奠定了基础。
2014年,塘下镇全面加快道路建设,不仅罗山大道(北区段)全幅通车,还成功打通瑞安大道、罗山大道、海西路、瑞勤东路、站东路等5个交通卡口,罗梅公路大修工程基本完工,国泰路(104国道-塘下大道段)全面开工建设,解放路(五林段)、环镇东路(鲍六段)、环镇西路(新渎段)等9条村级道路完成改建修复,全镇道路整体性、系统性进一步增强,群众出行环境显著改善。
代表、委员有话说
代表王让式:罗山大道已成为塘下小城市框架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路,它是温州规划中东西走向的环山南路快速道,规划中东向连接沈海高速复线,西向连接新规划中的龙丽温高速。目前,罗山大道塘下高速出口至温瑞大道已建成通车,东延伸环山南路将要动工,但西延伸道路目前只有规划。因罗山大道罗凤东段已完工通车,罗凤西段由塘下高速出口至陶山桐浦、潘岱段与瑞枫公路连接,长约3公里左右,全程是隧道建设工程,政策处理相对比较方便,工程建设进度也较快,建议尽快启动罗山大道往西延伸隧道工程建设。该工程带来的好处极大,有利于缩短南、西部镇街与塘下镇及温州瓯海、龙湾的道路距离,有效改善沿线的交通条件、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可缓解104国道瑞安段和城区道路交通压力,将妥善分流交通,发挥区域交通疏导功能。
委员陈崇国:随着滨海大道的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将成为瑞安实施城市化主战略的主平台。对于塘下来说,中心路东延伸线就是塘下和滨海大道的连接线,道路打通之后,将给塘下居民带来极大的便利。据了解,该道路长4.528公里,宽42米,拆迁涉及10个村,该道路规划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本人建议市政府将该道路工程列为2015年市重点建设(开工建设)项目,并由市政府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实施建设。
现状
2014年,塘下镇“五水共治”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一年,塘下镇共有19条挂牌“垃圾河”、28条挂牌黑臭河成功“摘帽”。
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塘下镇接连开展了“雷霆一号”、“雷霆二号”、“雷霆三号”行动,严厉打击酸洗、电镀、发黑、废塑料等行业的非法污染企业、场点,依法规范合法重点污染企业、场点生产经营行为。据了解,至2014年12月底,塘下镇政府开展的“雷霆一号”、“雷霆二号”、“雷霆三号”行动,共打击取缔非法加工场点355家。对构成犯罪的环境违法行为联合公安机关予以打击,查处环境污染行政案件111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3起,刑拘13人。
另外,塘下镇还加紧开展城镇截污纳管工作,同时推进6项截污纳管工程,一期尚余部分工程未完工;二期工程、轮船河工程均完工等待验收;三期、四期工程已完成前期工程,近期或将进场施工;另外石霖社区截污纳管工程已进场施工。据统计,塘下镇规划建设截污纳管约40平方公里,污水管道总长度约150公里,已完成30%截污纳管的覆盖面。预计2015年所有工程完工后,镇域内每天将有6万吨污水(根据日均用水量测算),通过截污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代表、委员有话说
代表王昌宁:目前,“五水共治”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河道治理卓有成效,截污纳管也在加紧施工进度,并且严控涉水污染企业,治水已进入攻坚阶段。但塘下现有200多家从事金属表面氧化的企业,其中大部分为低小散企业,如果不将这类企业统一管理,治水效果可能会出现反弹。本人建议市政府规划土地时,像市里的电镀园区、印染园区一样,让从事金属表面氧化的企业统一入园,同时这也能加快此类企业转型升级。
代表林祥武:去年,塘下镇乃至瑞安全市“五水共治”力度空前,治水成效有目共睹,清淤、驳坎、绿化、截污纳管多措并举,改善水环境手段多管齐下,群众拍手叫好,但是要想保持这种态势,原来的人力巡查督查机制已不适应常态化管理,应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实行信息化数字化治水。本人建议市治水办创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融合申报、管理、监督、考核四大工作机制,整合水利、农林、住建等部门以及镇街河道治水工程的海量数据;在各河流全覆盖安装监控器,在重点排污企业重点流经河段增设监控器,定期监测水质和水位,对于不达标的水质和过高水位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直接向平台输送信息;河道巡查员定时巡查时,可利用移动终端把问题、地点、整改措施等上传平台,平台直接通知相应保洁员来清理,一旦发现违法排放,马上现场拍照并上传平台,由执法部门及时执法;服务平台还要开辟公众投诉模块,让百姓监督治水,实行数字化治水工作意义重大。
现状
2014年,塘下镇工业总产值达364.8亿元,同比增长7.3%。切实深化“三转一市”、“四换三名”工程,完成个转企788家、小升规90家、规改股8家,申报瑞安市级以上名牌27个。提速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鲍田汽摩配小微园一期开工建设,场桥汽摩配小微园(一期)完成项目征地和公开招商,成功招引12家在外塘商回归投资创业。上海力宝和海尚集团两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完成征地、开工建设,瑞明汽车发动机创业联盟、柳州迅捷、塘下五洲国际物流电商中心灯3个项目成功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
汽摩配产业新城(东工业园区)整合提升为温州经济开发区塘下园区,成功列入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聚集区规划范围,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代表、委员有话说
委员叶华平: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近几年瑞安实体经济也呈现出波动式发展形态。瑞安实体企业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模式累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的痼疾也日渐暴露,并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当前瑞安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工业用地价格偏高,制约了企业发展;社会成本偏高,增加了企业负担;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影响了企业建设。塘下作为瑞安的工业重镇,在大环境下避免不了同样的问题。
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成本,用地价格偏高等均会转嫁到产品成本上。如何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议切实解决企业瓶颈问题,降低投资成本。政府部门应建立用地企业考核机制,合理确定工业用地价格的构成要素,进一步明确工业土地价格的形成方式;降低企业社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不仅仅要造专家楼,而且要造更多的职工廉租房、单身公寓并分配到一线职工手里。既有利于社会综合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减轻负担,专心一致做事业,真正起到筑巢引凤、留住人才、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加强投资硬环境建设,缩短企业投资建设期,让水、电、路都能满足项目投资者需求,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在土地出让前应做好“三通一平”建设,以尽可能缩短投资者的建设周期,节省投资的成本。
委员赵品炉: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全市普遍现象,塘下范围内也存在许多这种现象。从总量上看,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19亿元,从投向来看,企业贷款较年初下降41.92亿元,贷款增长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从不良贷款结构来看,银行不良贷款90%来自企业。持续恶化的经济金融环境使各大银行上级行纷纷收紧对温州地区企业的信贷政策条件,中小微企业融资真正到了困难的时候,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措施、加大力度扶持我市银行业的发展,同时,鼓励银行业加大对我市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力度,建议营造正确论舆论导向,建立和谐的银政、银企关系;政府应积极主动加强和我市银行业机构的联系;出台政策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和财政性存款存放挂钩;加大力度打击逃废债,加快司法处置速度;加大对地方法人机构(瑞安农商行)扶持力度,使其在地方经济建议中发挥更大作用。
现状
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区(北工业园区),位于104国道西面,是瑞安市非常重要的工业制造基地,这里聚集了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嘉利特荏原业有限公司、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浙江瑞星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铭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瑞标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瑞安50强企业和知名企业。区域内常住人口和新居民合计约10万人左右。工业区内道路四通八达,人口集聚度非常高。
园区内企业的合作对象有国内高端主机配套用户包括一汽、东风、上海通用、广汽、北汽等,国外高端主机配套用户有宝马、奔驰、奥迪等遍及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这些用户和这座工业园区形成了一条纽带,在这里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习大学生以及一线员工上万人,对这里充满信心和热情,前往园区参观、合作的高端用户越来越多。
代表、委员有话说
代表刘万斌: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区内有很多本地员工,特别是来自市区、莘塍等地的员工,下班时经常要步行到104国道线或塘下镇中心地带才能坐车回家,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对员工而言,休息日去市区聚餐、看病、探亲访友,更需转多趟车,出行十分不便。甚至在企业招工时,部分人才得知附近没有到市区的公交车,上下班交通不便,因此放弃到该区内的企业上班,这对企业留住人才造成障碍。
2013年,贯穿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区的国泰路(园区段)建成通车,园区内已具备良好的公交通车条件。沿途村庄的村民和企业员工迫切期待出行时能坐上公交车。建议交通和公交部门能去实地考察,确定方案。确保2015年园区能通上到市区的公交车,方便百姓,惠及民生。
委员王上聚: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区建成多年,配套设施却没有完全跟上,比如路灯、红绿灯、公共交通灯等问题。其中一条万景路,没有人行道、路灯、道路两旁全是杂草和垃圾堆,造成交通事故频发。万景路行人道一带设置的垃圾焚烧点不合理,燃烧的垃圾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和市容市貌,影响到国内外知名用户对园区的管理留下遗憾,对区域的环境印象留下缺憾。建议市政府尽快取消万景路行人道上的垃圾焚烧点;快速修建万景路行人道上的路灯、路牌,十字路口设立红绿灯,规划人行道,树立园区形象,给国内外客户和在此区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习大学生、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印象。
他们关注拆后土地利用
现状
2014年是全民治水年,塘下加大力度整治塘河沿线违章建筑,许多企业主纷纷加入自拆行列,各村也拆除多年的违章建筑,腾出空地为村民建起休闲公园,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全年拆违54.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我市下达的任务。其中,拆违后复耕7.1亩,拆除涉宗违章9处共计4010平方米。
在塘下,众多小微企业存在土地使用率、亩产值低等问题。2014年8月份,场桥办事处借“三改一拆”契机,拆除龟山村、五林村、上灶村35亩低效用地上的违章建筑。拆后,这35亩地加上周边119亩征地,将规划建成154亩的小微创业园。这一拆,成为塘下镇“三改一拆”、城镇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建设小微园继鲍田小微园之后的第二个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22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预计增加工业产值近10亿元,目前该项目一期73.9亩已启动。
代表、委员有话说
代表廖仕旺:2014年,塘下镇就低效土地利用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全镇低效土地整体规划,拆除区块违章,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拆后利用,如建小微创业园,如今塘下场桥小微创业园和鲍田小微创业园都在待启动建设中。
但低效土地利用还比较“新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再加上土地的性质千差万别,在技术层面还有些不到位。近期,塘下镇及办事处会集中做好鲍田小微园一期项目的启动,吸取经验,再向全镇范围内推广。
塘下小微园总体面积有将近800多亩,第一期将启动40多亩,如果小微园建设得到顺利推进,将解决一大批企业用地需求。这些分散的汽摩配企业集中到小微园内后,产业聚集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质和转型升级,工业的废水也能集中处理,减少企业成本,助推塘下工业强镇建设。建议市三改一拆办公室能够加大力度,统一制定政策和做好落实,能够加强技术力度,对塘下的小微园建设做好引导。
代表林祥武:自开展“六必拆”以来,拆违工作势如破竹,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拆违高潮,可以说拆出了安全,拆出了环境,拆出了公平,大部分群众拍手叫好,但是拆后土地迟迟不能建设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威信,海安办事处近几年也拆了几十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现在基本上没有得到利用。尤其是去年沿龙河两岸拆违2万多平方米,顶着压力迎难而上、力度空前,但是由于拆后利用步伐跟不上,沿线群众意见纷纷。
究其原因,与规划功能不符、建设资金没着落、村级组织动力不强等有关,建议合理调整规划功能、提供部分土地指标、分类利用拆后土地。
海安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房屋建筑密度高又陈旧,再加上受古城保护建设高度控制,如果将龙河两边地块功能定位为绿地,今后旧村改造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建议规划部门考虑海安古城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规划功能。
海安地处塘下东部,边缘化严重,建设项目少,建议近期提供部分土地指标以解决海安燃眉之急。对于面积大,但无土地指标或已规划但近期无法落实项目的土地,通过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搭建临时厂房,解决有良好前景的小微企业生产过渡问题,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