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五水共治”
治污治岸治环境 美丽水乡可期许
■记者 张苡铭
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去年以来,我市吹响“五水共治”整治行动的号角,从政府到地方,都把治水摆在了绝对突出的位置。
在今年的瑞安两会上,“五水共治”也被多次提及。这场与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治水之战,我市要怎么打?如何让我们的美丽家园永葆山清水秀?代表委员们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
生态治污
彻底修复污染河道
去年,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所有河道全面体检一次,开出体检表,拿出“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水环境改善有目共睹。但治污水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具体有多少河道已得到彻底治理、又有多少河道能巩固效果仍是未知数。
市政协委员谢赛珍建议治污水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能实现河道彻底治理,实现水清流畅、景美岸绿、繁荣宜居。
她建议放缓治理期限,对水环境的污染物、微生物菌群、污染源以及不同水文状态下污染物的输送等特征提前调查摸底,拿出一份深入细致的河道体检表,针对不同污染特征,设计治理方案,再制定合理的治理期限。避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把有限的治理资金用于重复性短期措施。
“治污水,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生态系统。这其中,水量和流态调节非常重要。”谢赛珍说。
对上游有来水,但由于人为阻隔成为不流动河流的河道治理,可以打通卡口或调节上游来水,增加河道流动性,增加水体的复氧能力,达到增加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对于天然盲河,可以采用机械推流,促进水体流动,或河道埋入气泡机增加上下水体交换,降解污染物。这两种方法均能调节水动力,继而提高河道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促进水质的活性发展。
在治污水中,农村生活污水无疑是“五水共治”的重点和难点。
“如今许多农村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但之后如何维护成了一道难题,一则后续资金不够,二则缺乏运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市政协委员王稳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多道程序的微生物发酵以及人工湿地的植物吸收等过程对污水进行净化,达标排放。这是一个生物系统,若缺乏科学的维护,将造成管网渗漏和微生物大量死亡,导致系统瘫痪。
“建好更要用好,这才是长久之计,建议加快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维护机制。”王稳说,要摸清底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村民日常管理和专业公司技术维护相结合,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有效的监管,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明确政府、村集体和农户的责任,多种方式筹集维护经费。同时,进行有效宣传,提高村民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设施运行维护监管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岸线开发
打造美丽沿河生态景观
中塘河位于我市东部,全长约12.82公里,贯穿东山街道、上望街道、莘塍街道、汀田街道、塘下镇与瑞安经济开发区,是一条综合性骨干河流。
“中塘河一期治理工程投资1亿多元,但主要是解决防洪排涝问题,没有将沿河生态景观纳入建设范畴。为此,我们围绕瑞安城市发展、生态建设与五水共治,就打造中塘河生态休闲绿廊开展了调查。”市政协委员王文光说。
在调查中,王文光及其他九三学社社员发现,中塘河从南向北延伸,西首约1公里分布着莘塘片的人口密集带,该处休闲绿地极其缺乏。而且中塘河两岸大部分为农田,水质保护较好,只要保护建设科学合理,必将成为一条美丽的景观河道,为中心城区和莘塘片60多万人口就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采访中,王文光向记者阐述了打造中塘河生态休闲绿廊的对策与建议,一幅水清鱼欢跃、岸绿人闲步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王文光表示,首先要明确将中塘河定位为集城市防洪、农田观光、休闲健身、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城市骨干生态绿廊,并在河岸两侧保留充足的建设空间。其次,要按照打造以榕树为主、独具瑞安特色的中塘河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带的思路,全面推进中塘河绿化。
“我们建议依托中塘河得天独厚的水景资源、秀美风光,启动骑行绿道建设,沿中塘河两岸分别建设两条3米宽的骑行车道,分段铺设彩色沥青。并建议与目前市区正在实施的自行车道网络进行对接,从万松东路延伸线和滨江大道将市区自行车道引入到中塘河的骑行绿道。”王文光建议市政府,将中塘河生态休闲绿廊打造成为当前“五水共治”的一项样板工程。
此外,在市两会上,政协委员戴美勇还代表九三学社瑞安市委会作了《开发利用云江岸线 建设美丽滨江城市》的发言。他表示目前,飞云江城区段岸线缺乏统一的布局和规划,管理混乱,岸线平均利用水平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
“建议理顺建设管理机制,编制岸线综合利用规划,划分工业岸线、生活岸线等不同的功能区,北岸注重重塑沿江历史文化风貌,南岸突出运输、仓储、渔业、现代工业等产业特色,并做到科学开发利用岸线。”戴美勇说。
岸上治本
助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江南水乡没绿水,各方一致认为“病在水中,根在岸上”。
去年,我市各镇街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水岸同治”为指导,倒逼经济转型升级,落后污染的企业减少了,清流缓缓的河流多了,群众的幸福感强了……
然而,在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陶山代表团发现了不少问题:注重发展工业经济,但对沿河沿岸高污染工业企业整治的力度不足;注重非法畜禽养殖点的拆除,但缺乏对养殖业的规范化建设的科学引导;城乡日常保洁需大量资金投入,只由政府财政买单的形式过于单一且压力较大。
“治水,应该要以工业和农业转型控制污染源头,以群众生活习惯和意识的转变促人人爱水护水,从而构建出一汪清水长流的长效机制。”陶山代表团人大代表陈阿朋说。
在市两会上,该代表团建议妥善整治沿岸高污染工业企业,要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强化对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要给予高污染工业企业充足的整改机会,但对无法整改或拒不整改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关停。
“养殖业是农业基础之一,关系着社会民生,因此需要鼓励养殖业发展,但绝不能引起农业面源污染。”陈阿朋说,“科学发展畜禽养殖行业,必须要对养殖行业实施统筹规划。建议上级部门推进标准化养殖区试点建设,为各镇街养殖业整改提供示范,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要加强对规范化养殖的财政补助,以奖励激励引导养殖户进行规范化改造。”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卫生,打造和谐美丽的“清洁家园”,关键还是要突出日常保洁长效管理。陶山代表团建议深化日常保洁的机制改革。
“既要从推行全民收费、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拓宽日常保洁资金来源渠道,又要及时做好垃圾‘清扫、清运、清理’工作,禁止焚烧垃圾、工业废料。更为重要的是,要打破以往‘光治理不预防’的方式,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扎根发芽,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实现保洁常态化。”
飞云江防洪堤 孙凛/摄
瑞安外滩飞云江岸线 陈立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