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两会”期间,仙降人大代表关注发展情牵民生
污水治理环境治理成代表关注焦点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余赣杰/文 记者 陈立波/图
2015年瑞安“两会”于上周顺利闭幕。来自仙降街道的市人大代表把群众反映的呼声和意见收集起来,写成一件件议案或建议,带到“两会”上。“五水共治”、截污纳管、环境治理……这些议案和建议或反映民声,或关注热点,成为他们建言献策的重要内容。
关于美丽水乡建设
关键词:“五水共治”、截污纳管
背景: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仙降街道削减“三公”经费30%,各村、企业、机关单位共筹集资金1700多万,全部用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去年共取缔31处沿河非法加工点、违章棚架、农业棚屋等,关停、整改27家水环境污染整治不达标企业,拆除近3万平方米的河道违章,7条“垃圾河”和3条黑臭河整治工程通过验收,东河、西河通过整治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河道。后林村、大坑村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截污纳管工程下桥河东区块、河西区块进场施工。
市人大代表王川武:重拳出击下,垃圾清运、河道清淤、沿岸拆违、驳坎护栏绿化、管网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村的河道整治是分段式的各自为战,难以取得“1+1>2”的整治效果。可以尝试以东河与西河为起始点,连接瑞平塘河仙降段,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生态河道整治总体规划,最终把瑞平塘河仙降段建设成为一条U型集观光、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整治河道典型。
市人大代表鲍贵标:仙降辖区内20个村已纳入截污纳管二级管网建设计划,其中一期工程为下桥河东区块和下桥河西区块,涉及9个村,目前已开工建设;二期涉及江溪区块和五岙区块的11个村,处于设计阶段。为保证仙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一个更好的环境,促进仙降生态建设,建议市政府对仙降街道截污纳管工程采取扩面建设,争取覆盖仙降所有40个行政村。
关于环境治理
关键词:工业垃圾处理、休闲公园建设
背景:仙降街道工业发达,系浙南工业重镇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不断增加,成为重要污染源之一。尤其是一些工业垃圾无法回收利用,企业只能就地焚烧、掩埋,甚至乱扔、乱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市民身体健康。去年,仙降街道引进温州华泰工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RPF(固形燃料)鞋革处理站,设立4个垃圾集中站收集鞋革垃圾,统一运送到处理站集中处理。
市人大代表金华明:截至2014年底,仙降街道全年工业总产值达62.5亿元,工业以鞋业、箱包为主,每天产生约70吨工业垃圾。去年RPF鞋革处理站投入使用,但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市政府明确牵头成立工业垃圾项目化运转小组,解决项目用地需求,扩大项目规模,提高工业垃圾处理补贴,提高企业处理垃圾的积极性。
市人大代表蔡凤飞:仙降街道户籍人口4.3万人,登记在册新居民6.6万人,现有的体育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迫切要求在人口集中的中心村建设体育休闲公园,与东河休闲公园和西河休闲景观带相邻,与中心区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形成集聚效应,需要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并落实土地指标和资金补助。
关于交通
关键词:道路网建设、“治堵”
背景: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也是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近年来,仙降街道辖区内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增加,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镇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去年,该街道开展老56省道交通拥堵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交警、城建、公安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坚持疏堵结合与便民利民的原则,清理马路市场,保持环境整洁,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新56省道(S330)项岙路口是颇让过往司机头疼的交通“堵点”。去年,该街道拓宽项岙路口南段路面,打通交通“瓶颈”。
市人大代表金华明:近年来,仙降街道成为全市道路拥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困扰了群众的生活、工作,影响了城镇功能的正常运行。建议加快仙降街道区域内道路网建设,今年将仙降路道路建设和仙山路道路扩建工程纳入市财政规划建设,缓解仙降交通拥堵压力。
市人大代表鲁建设:近年来,仙降街道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许多家庭购置轿车,一些新居民也相继加入有车一族。据统计,仙降登记在册车辆21058辆,老56省道日平均车流量达到25034辆(次),新56省道(S330)日平均车流量更是高达50129辆(次)。车流量激增的同时,折射出仙降道路、站场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至今,仙降街道集镇范围内没有一个站场,车辆只能停靠在道路两旁,造成道路拥堵。遇到集市等大型活动时,只能将周边校园等作为临时停车点。建议落实仙降街道站场建设用地指标,在集镇区域内建设3到5个社会停车场。
市人大代表徐可钱:仙降与市区及周边镇街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群众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目前,仙降群众往来市区基本依靠城乡巴士、出租车和途经仙降的马屿车、高楼车,不仅出行成本高,而且班次不稳定。作为我市重要产业基地的仙降,亟须覆盖城市公交线路以方便群众出行。建议一方面延伸既有公交线路,将市区至火车站的公交线路延伸至仙降,另一方面可以新增线路,根据客流量的多少安排班次。
关于文化旅游产业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皇古寨综合开发
背景: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将突破100万人。仙降街道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山皇古寨、下社村农民起义旧址、江溪休闲农业基地等是极具仙降特色的旅游亮点。
市人大代表胡育昌:推动仙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需要深入挖掘仙降旅游资源,建立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的旅游产业运营机制。建议尽快编制《仙降街道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包含旅游线路设计、游客集散中心及大型停车场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具体内容,为市委市政府对仙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发展及招商引资、推介宣传提供详细科学的参考。
市人大代表苏上雨:据《瑞安市志》记载,山皇古寨建于北宋宣和二年初,距今已880多年,为石头式城堡建筑,全寨面积100多亩。山皇寨历史上曾经多次翻修重建,今天保存下来的建筑大部分是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备倭寇侵扰重修的遗迹。根据《仙降街道“十二五”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规划启动山皇古寨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打造山皇古寨“古寨景村”这一旅游品牌。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1674万元,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东川村东湖公园
东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