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女娇娥,却成了男儿郎”
管晓萍的“戏梦人生”
■见习记者 林翔翔
她是《红楼梦》里高贵的贾宝玉,是《碧玉簪》里娇气的王玉林,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憨厚的梁山伯……戏服着身,舞台上她体味人间百态,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小生角色。
自2007年加入瑞安戏迷协会以来,她每年演出次数多达50场以上,在瑞安甚至温州越剧票友界小有名气。她就是管晓萍,一名来自塘口村的越剧发烧友。
从小跟着外婆看戏,高中时体会到舞台的魅力
管晓萍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2008年加入瑞安市戏迷协会,次年担任塘下镇戏曲协会会长,曾在第三届中国越剧票友·戏迷争霸赛中荣获名票奖,主演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世界华人文化艺术联合会举办的国际大型公演中荣获大金奖……
说起与越剧结缘,管晓萍说得归功于她的戏迷外婆。从小管晓萍就跟着外婆四处看戏。戏台上,才子佳人演绎着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如梦似幻,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她。
也许是因为越剧长于抒情又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众多剧种中,管晓萍对越剧情有独钟,童年时常常在家将被单、床单裹在身上,模仿戏台上的表演,晚上听着越剧磁带入睡。
高中时,老师鼓励管晓萍参加校艺术节比赛,没受过专业培训的管晓萍清唱了一段《桑园访妻》,尽管没有伴奏和戏服,却让她过了把“明星瘾”,第一次亲身体会到舞台的魅力。于是她决定报考艺校,立志成为一名专业的越剧演员。然而在那个年代,“戏子”在大家眼里,并非一个好职业,从事戏曲的梦想难以实现。
管晓萍现就职于瑞安市华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随着时代观念的改变和工作的稳定,她毅然决定穿上戏服重拾旧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念念不忘,最终还是成了业余‘戏子’”。
本是女娇娥,却为何成了小生专业户?
唱生角的管晓萍在台上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间透着儒雅的气质;生活中,她却裙不离身,轻声细语,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娇娘。“天哪!真没想到‘梁山伯’私下里居然这么有女人味。”这类话,管晓萍不知听过多少回。
如戏迷惊奇的那样,管晓萍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是小旦。2007年,她加入瑞安戏迷协会学习,本以为凭着长相和气质,演“轻移莲步,翩若惊鸿”的小旦是信手拈来,谁知一米六五的身高,让她在票友界难以找到合适的小生搭档。“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茅威涛是我从小到大的偶像,因此我很快接受了小生的角色定位。”
对管晓萍来说,“唱、念、做、打”环节中,“做”是最困难的,为了呈现一个惟妙惟肖的小生形象,她平时一有空就看越剧,学习、借鉴前辈所长,并融入自己的理解。
一次,管晓萍要饰演《红楼梦》中贾宝玉一角,然而塑造集尊贵、顽皮、多情于一身的十几岁男孩子并非易事,于是她上网翻看了十几个越剧版本的贾宝玉,又特地看了一次《红楼梦》原著,观察揣摩13岁儿子的言行举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排练,那次演出得到了戏迷朋友的称赞与肯定。管晓萍说,掌声响起来的时候,觉得幕后的辛苦都值了。
工作、爱好两不误,
捧回大奖又被评为服务之星
“难怪最近有身轻如燕的感觉,原来瘦了4斤,忙并快乐着的十月过去了。”微信朋友圈照片上,一“男子”身着白衣,面容清秀,表情悲伤,如泣如诉。这名“男子”就是管晓萍。
去年10月,“中国第三届越剧节”戏迷擂台争霸赛在瑞安举行,该赛事由中国越剧艺术节组委会举办。管晓萍说,作为一名业余越剧演员,能在家门口参加国家级的赛事实属难得。怎么虏获专业评委和戏迷观众的心呢?思考再三,她选了难度系数稍高又冷门的《汉文皇后·认弟》作为参赛剧目。
“这个8分钟的剧目前后悲喜反差特别大,戏剧性很强,能否抓住评委和戏迷的眼球,如何说好出场第一句台词‘姐姐’至关重要。”管晓萍说,就这一句“姐姐”,她反复练习了一周。
管晓萍身兼单位的营业员和报账员,负责单位每月的账务,去年10月份正是她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演好戏,她每天早起送儿子上学,然后回单位上班,下班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温州排练,有时排练回来还要再去办公室理账,每天如陀螺般不停运转。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管晓萍既在比赛中捧回了大奖,又因工作出色被单位评为“服务之星”。
如今,管晓萍有了忠实的戏迷粉丝,她尽己所能向粉丝们传授自己的技艺。“任何时候,我都不忘爱越剧的初心,希望将越剧发扬光大,让更多年轻人能感受到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管晓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