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道净处处现美景
汀田获评“浙江省第六批省级生态街道”
■记者 潘敏洁/文 王鹏洲/图
日前,汀田街道被省环保厅授予“浙江省第六批省级生态街道”荣誉称号,这是该街道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近年来,该街道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大做环境文章,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不断提升街道环境质量。
扮 出新面貌
3月24日上午10时许,金前村垃圾中转站内,操作工陈宝华将环卫工人拉来的一车垃圾扫进垃圾压缩机,另一位工作人员按动按钮,将垃圾压缩成块。经过压缩的垃圾将被运往我市垃圾处理场。
汀田街道辖区内共有5座垃圾中转站。去年,该街道在汀八村、金前村、小典下社区等地的垃圾中转站内配置垃圾压缩机。街道环卫所所长金林洁说,过去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散落,导致垃圾中转站内蚊蝇乱飞,臭气熏天。
“配置垃圾压缩机后,垃圾不再散落一地,避免造成再次污染。”金林洁说,目前垃圾中转站每天压缩、转运垃圾80多吨。
除了配置硬件设施,汀田还从制度上落实“四边三化”工作,对辖区内31个村居实行环境洁化考核排名,对名列前茅的村居给予现金奖励。
去年,凤岙村在该项考核中排名第一。站在该村凤岙桥上放眼望去,凤岙浃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可是过去,这条河是另一副模样。凤岙村党支部书记陈彩树说,以前这条河又黑又臭,且两岸有不少违章建筑。
两年前,凤岙村投资30多万元给河道清淤,拆除河岸乱搭建的竹棚。同时,村老人协会成员负责村内道路日常清扫,村“两委”成员则每天轮流检查路面卫生、违章情况等,每周组织清扫村口附近的104国道。
“街道实行考核排名调动了村居工作积极性,对村居环境靓化起到推动作用。”陈彩树说。
汀田对道路清扫保洁服务首次实行市场化运作,也助推了“四边三化”工作。
据了解,汀田道路清扫保洁服务由浙江鸿良环卫保洁有限公司中标,该公司负责维护汀田辖区内镇府路、邮电路、商业街等主要街道近37万平方米的环境卫生。汀田街道生态办主任黄剑锋说:“街道道路清扫保洁实行招投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环境卫生有了不小的提升。”
在“四边三化”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街道创建过程中,汀田街道及时制订出台了专项工作督查考核办法,组织清扫保洁,组建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环境治理活动。同时,街道成立环境卫生督导小组,采取定时与不定时检查,查找问题、督促整治,合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该街道还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经常性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参与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治 出新风景
汀田北新河缓缓流淌,阳光洒在干净的河面上,分外明媚。依河而居的住户林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河水又脏又臭,现在干净多了。
汀田北新河长818米,流经汀七、汀八、汀九、汀十和荣里等5个村。以前两岸杂草丛生,违章出租房遍布,住户习惯把生活垃圾随手丢进河里,使河道成了垃圾场,周边住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
2013年11月,北新河完成清淤和驳坎工程,沿河共拆除违章建筑8000多平方米。
汀田街道党工委委员杨圣树说,自从河道清淤、驳坎后,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村民的自觉性也提高了,不再随意往河中扔垃圾。
发生变化的不止汀田北新河。去年上半年,汀田街道辖区内8条“垃圾河”、4条黑臭河全部整治到位,顺利通过温州市级验收。
清洁的河面、新砌的河坎、宽阔的沿河道路……自联西村开展治水行动以来,长约330米的大典下河联西段面貌焕然一新。
从去年初开始,联西村“两委”成员和部分上届村干部共13人带头筹集治水资金23.9万元。看着村干部慷慨解囊,许多村民、企业主也主动捐资。据统计,该村共筹得治水资金123万元。
村民齐心治水、修路,让村干部干劲十足。村党支部书记余列启说,2013年12月该村启动河岸驳坎、修路、植树、安装路灯,2014年4月工程竣工,共投入约81万元。一些老人每天轮班,在工地义务巡查。
“以前河水又脏又臭,河边道路也很差。新修的水泥路非常漂亮,大家出行方便了。”一村民说。
如果说清淤是改善水质的治标之策,那么截污纳管就是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汀田街道城建办主任陈立猛介绍,该街道截污纳管工程分两期,一期为东新路以东的工业区,投资1600多万元,已投入运行1年多,实际污水处理量为每天1000多吨。
“二期工程以宣里交界河为界分两个标段,第一标段宣里交界河以北区块已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第二标段宣里河交界以南区块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陈立猛说。
据悉,该街道已成立综治、工业、农业、城建4个工作组,建立“河长制”,逐级分工负责,出台补助政策,发动全民捐资,共募集资金1003.5万元。同时,出台资金补助政策,对村级河道清淤、河道护岸、河岸绿化予以补助。
拆 出新环境
2014年6月12日我市召开“三改一拆”百日攻坚动员大会后,汀田街道工作人员连续作战,出动900多人次,拆除低效土地团块、垃圾河沿岸等地的违章建筑20.72万平方米,完成率达到115%。
汀田小微企业创业园拆违是该街道拆违百日攻坚战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据了解,这些违章建筑分布在东新路沿线,大部分建于10多年前,大多为锻造类高耗能工厂,安全隐患大,且严重污染环境。
该街道召集违章建筑业主召开10多次座谈会,引导业主配合拆违工作,一旦未在规定期限内自拆的,将强制拆除。
记者了解到,违章建筑拆除后,东新路沿线汀田团块将从“低小散”的传统轻工业区向产城融合示范带转变,走出产业有机更新的新路。
同时,汀田街道集中力量,突击整治104国道汀田段、东新公路汀田段、温瑞塘河汀田段、瑞安大桥北接线汀田段、滨海大道汀田段的环境,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5万平方米。
旧村改造是汀田“三改一拆”持续推进的一项工作。今年1月份,后里E、G组团旧村改造工程顺利结顶。据了解,后里E、G组团旧村改造工程东至商业街、南至后里河、西至西大街、北至下沿河,建筑面积3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进入附属工程施工阶段,预计明年年初分房。
陈立猛介绍,去年,汀田以文华路、后里片、汀三村、汀九村、汀十村等5个团块和金前村为改造重点,努力化解旧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共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
据了解,汀田街道联合相关部门、基层站所形成攻坚力量,始终坚持“违必拆、拆必净、零容忍”原则,对新建违章建筑保持“零容忍”态度,一经发现或有群众举报,马上组织拆除;对容易死灰复燃的违章建筑,加大巡逻监管力度;对违章建筑较多的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拆违行动,由街道城建办及各条河的“河长”、驻村干部开展前期排查,掌握两侧违章建筑情况,并做好记录,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拆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