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市最高气温达28℃ 4月初强冷空气来袭
市民脱衣别太早,春天还要“捂”一“捂”
■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许姝
春风熏得游人醉。上周末,我市最高气温高24℃。蓝天下,油菜花海中,市民身穿薄薄的春装,享受春的惬意。本周气温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最高气温将达28℃。
本周气温继续攀升
预计4月初出现强冷空气
今天,“雨神”又将降临,不过这次降水时间不长,明天雨水就会渐渐离去,接下来几天又会是持续多云的好天气。
根据气象台预测,市区今天,多云到阴有阵雨,13-24℃;明天,雨止转多云,16-26℃;后天,多云,17-28℃;周四,多云,16-26℃。这样的好天气适宜休息、洗晒、出行、锻炼。同时,春风拂面,要注意补水防燥。
不过到了4月初,气温又将下降。目前对这次降温的强度还未明确,各大气象机构都在随时调整。省气象台认为,冷空气会在4月2日以后影响我省。
季节转换,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一团和气。从冬天进入春天,它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两股势力博弈的结果。冷空气强一点,气温自然下降;暖湿气流反击了,气温又回升了。
春光格外让人珍惜
因为春季一年比一年短
春天格外让人珍惜,不仅因为它的美好,还因为春天实在太短暂了。似乎冬天刚一结束,还没过几天春暖花开的日子,就马上迎来了大汗淋漓的夏天。不少网友也常吐槽,季节变得似乎只有冬天和夏天两个季节了。
春季真的变短了吗?据国内媒体引用外媒报道称,由于天文学上的巧合,春季每年都会比上一年短30秒至1分钟。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19日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称,今年春天正式到来的时分是在美国东部时间3月20日晚6时45分(北京时间3月21日)。此时,地球的地轴既不偏向太阳(如夏至时),也不远离太阳(如冬至时)。太阳的直射点刚好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几乎等长。
然而,千百年来,北半球的春季都在缩短。今年夏季有93.65天,春季则为92.76天,秋季为89.84天,冬季为88.99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季相对夏季会越来越短,冬季相对秋季也会缩短。到了3000年,北半球的季节长度变化将尤为明显:夏季将达到93.92天,春季将缩短为91.97天,秋季为90.61天,冬季为88.74天。
春季会缩短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会自转,而自转轴是会移动的,这种移动天文学上叫做“进动”。因为地轴存在进动的关系,太阳实际上的直射点会有细小的偏移,直射点偏移就会使回归线偏移,回归线偏移使夏季来得比往年就更早一些,吞掉了春季的时间。而地球最短的春季可能会出现在公元8680年,差不多只有88天半。
春天衣服别脱太快 预防“心理感冒”
日前,市民林女士向记者反映:“这几天胃口不好,整天昏昏沉沉的,工作效率下降,心情也变得烦躁。”对此,有心理专家表示,换季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些反应和变化,容易患上“心理感冒”。
据介绍,春季气候不稳定,乍暖还寒,人体为了适应这个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地调节。此外,气温多变也容易使人产生情绪波动,导致“心理感冒”的发生。轻则表现为唉声叹气、郁闷、打不起精神、失眠、胡思乱想等,重则影响工作效率,丢三落四,对于外界的认知也会出现不同于平常的偏差。
心理上出现“感冒”的市民要学会调整,在适当的时间,找适当的人倾诉,排解内心的苦闷;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有规律的生活可以给人安全感,可以感受到与世界的一致性,如此一来,我们的内心才不会产生无所适从的矛盾;加强锻炼,因为运动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对神经系统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给人一种充实、安宁的感觉。
当下的气温如坐过山车般起起伏伏,每日气温温差平均能达到10℃。温差如此之大,若不注意保暖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易造成病毒、细菌感染,发生感冒、肠胃炎等问题。
从中医角度讲,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早春时节阳气始生未盛,阴气刚减未衰,为了防止阳气受到春季气温骤降的伤害,必须注意保暖。如果过早减衣,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衣服宜渐减。
“春捂”也不仅是一味多穿,也要根据气温变化掌握适当的“度”。如果捂得过头弄得满身是汗,毛孔张开一旦受凉,也会导致感冒。
一般情况下,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可以适当减衣,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就可以完全脱去冬衣。上周,我市平均气温为13.1℃,还未达到完全脱去冬衣的标准。如果每日温差大于8℃,早晚还是要适当增加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