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症状”,家长是“病因”
——心理咨询师金敏子导师谈家庭教育
教育,仅限于学校吗?非也。家庭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2015年,习近平在新春团拜会上提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的确如此,家庭教育是对人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对于家庭教育,身为家长的您了解多少呢?就让我们听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敏子是如何阐述家庭教育与问题孩子的关系。
家庭教育,切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今天用这样一个标题来聊家庭教育,我很想说: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家长不经意间“培养”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说孩子是鱼,家长就是鱼缸里的水,即鱼的生存环境。环境不好了,鱼的状态能好吗?孩子的诸多问题都是在与家长的长期互动中,家长不当的教养态度所导致的。
几乎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长问题越多,孩子的问题就越多,教育也越困难。如今,大部分家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就问题下手”:比如听课不认真了,就讲道理让他好好听课;不喜欢写作业了,就看着他写作业;学习跟不上了,就找各种课外补习班。
但是到最后却发现这一切都是疲于奔命,付出很多,收效甚微。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原因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举个例子:孩子发烧了,应该给他吃什么药呢?我们有没有想过发烧只是孩子的一个症状,就像孩子犯错误、出问题只是一个症状、一个表现。如果我们找不到孩子发烧的真正原因,不能对症下药去解决病因的话,那么即使吃了退烧药,把烧退了,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再次发烧。那么孩子出“症状”了,“病因”在哪里呢?答案是在家长那里。
要想孩子的“症状”消失,必须先对家长进行“治疗”。换句话说,就是让家长通过学习觉察自己,然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跟孩子的互动模式和教养方式。当孩子存在的环境变了,孩子的很多“症状”就自然消失了。
要改变孩子,家长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现在,我们来看看合格家长所需具备的几大要素。
首先,家长要成长在孩子前面,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听说自己要培训、要学习就打退堂鼓了。他们会说:还是给我的孩子培训培训、教育教育吧!家长没有意识、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这个现象很普遍。举个例子,当我们拿着一把钥匙去开孩子心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打不开,因为孩子没有打开他的心门来接纳我们。那么我们是该埋怨孩子,还是该自我反省?估计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埋怨孩子。为什么不自我反省呢?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当打不开心门的时候,换钥匙还是砸锁?很多家长会选择砸锁,但是换钥匙是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也就是说反省是最有效的。
有了成长的意识,那么家长对于教养观念的更新就是第二步了。我们要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不是一心盯在成绩上。心理学常讲一句话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心通了,他的动力自然会出来,自然会有追求、有行动、能坚持。
第三个要素就是能力、方法要跟上。很多家长说,我也有意识有觉察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啊?我很想问:“你认真研究过你的孩子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他的需求吗?”我敢说孩子研究我们要比我们研究孩子要到位得多,他知道怎么对付你,他更知道你的软肋。所以对孩子我们是需要下功夫的,需要花时间的,只有这样做了,你采用的方法才能到位,你跟孩子“过招”的能力才会提升。
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家长的心态要调整,一定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如果一个家长没有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功,你就要用一辈子的耐心去面对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经历沼泽地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沉住气和他一起面对,接纳孩子暂时的不如意和不理想?当你耐心了,当你从容了,你的耐心和从容就会非常有效、有价值地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有信心,因为孩子知道家长在后面耐心支持和等待着他。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的学习和改变是不能等的,因为我们的孩子等不起。当您越早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和觉察,您的警钟就会敲得越响,您的孩子就会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