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全面启动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
“第一枪”剑指肉品和水产品安全
本报讯(记者 陈成成)今年我市全面启动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2015年—2017年),“第一枪”剑指肉品和水产品安全。记者日前从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暨肉品和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推进会上获悉,肉品和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已进入集中排摸阶段,整治行动将于6月10日结束。
据了解,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餐桌安全治理纳入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针对当前肉品和水产品行业风险较高、隐患较多的现状,全省开展肉品和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
我市食品生产经营准入门槛低、低小散现象比较普遍。全市现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194家、小作坊33家、经营户8000家、餐饮单位3242家,同时还有大量的无证小作坊、小摊贩。具体表现为设备工艺落后、卫生环境极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等,食品安全隐患突出,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
我市是肉品与水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大市,而肉品和水产品也是食品安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之一。此次行动涉及畜禽水产养殖、畜禽屠宰、肉品和水产品生产流通餐饮、口岸检验检疫、走私冻品存储销售等“5个重点环节”,突出畜禽水产养殖场、屠宰场(点)、仓库冷库、肉品和水产品交易市场、肉品和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肉品和水产品集中加工区域等“6个重点领域”,重点解决非法进口、私屠滥宰、超保变质、来源不明等肉品和水产品安全隐患问题。
此次“百日会战”行动分动员部署、集中排摸、集中查处、总结深化等四个阶段。在集中查处阶段,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将对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查处,对中大型冷库、大型肉品和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打击一批肉品和水产品“黑窝点”,并将公布一批食品安全“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