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落地房 住宅小区 城市综合体
30多年瑞城居住模式实现“三连跳”

    滨海新城崛起系列报道之四

    传统落地房      住宅小区      城市综合体

    30多年瑞城居住模式实现“三连跳”

    ■记者 陈艳 见习记者 彭丽明

    从老城区“老少三代住一堂”的传统落地房居住模式,到“二千六”套房居住模式首现瑞安,外滩、安阳、瑞祥新区住宅小区模式逐渐普及,再到滨海新区“城市综合体”一站式生活模式即将兴起……改革开放30多年,瑞安生活居住品质实现了“三连跳”,人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滨海新区新湖广场效果图

    老城落地房的故事

    林奶奶住在老城区南堤街一栋2层的平房,与她一起住在这里的还有她的老伴和孩子。

    这套林奶奶住了近40年的房子大部分是木质结构,且低矮狭小。在短短几分钟的参观中,林奶奶向记者道出了房子的诸多“缺点”:石质大门受到侵蚀、屋顶瓦片脱落、房子内部楼梯歪斜。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林奶奶,确实是“住得不安心”。

    回忆起早年三代人挤一间屋,“走的响点,怕吵醒老人,起夜时怕踩着孩子”是当时林奶奶每晚都担心的事。林奶奶一家的居住情况在当时瑞安算是一个“范本”,据《瑞安市房地产志》记载,1979年城镇人居住房面积仅为4.82平方米,无房户153户,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有97户。

    记者在老城区小东门街、南堤街、水心街、会文里、公园路、屏星街等一些当年颇为繁华的老街穿行,巷子纵横交错且狭窄,两旁民居连片相互紧挨毗邻,建筑密度极高,多为1至2层老宅,也有一些在原来基础上重建的3至4层的落地房,这些房子采用砖石结构,相对安全舒适一些。不过这并不能改变老城区落地房居住环境急需改善的现状,特别是巷子里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电线杆,一遇到打雷闪电的日子,特别让人提心吊胆。

    二千六

    的故事

    为解决城镇居民日益突出的住房供需矛盾,1979年,瑞安县政府在城关地区推出沿江新村小区建设,进行综合开发和个人投资拥有产权的住房商品化改革试点。

    “二千六”作为瑞安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区,从1979年开工建设,1981年第一批5幢竣工验收分配给居民,再到1985年最后一批开工建设,开启了瑞安商品房热卖之先河。近30年时光逝去,“二千六”仍是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二千六”是由21幢5层坐北朝南的楼群组成的住宅区,每套的建筑面积为50至55平方米。如今,这个位于虹桥南路商业街边上的住宅小区在城市发展的潮流下越发与周边的繁华显得不协调,它的套型、楼道布局以及小区管理都显露出岁月的沧桑。

    “二千六”建成后,瑞安房地产产业改革前行的步伐正式开迈,1993年以后,安阳新区正式启动建设,瑞安人均住房面积由1979年的4.82平方米增加到了2007年的36.2平方米。

    乔迁安阳的故事

    在1984年前,瑞安的城区面积基本在2.4平方公里内打圈,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建设,1992年安阳新区建设正式启动。1994年安阳开工建设房屋200幢,最先开发的有万松花园、之江花园、飞云花园、公爵山庄、清莲小区等住宅小区。

    家住飞云花园的王女士算是早期入住安阳的“新居民”。回忆起刚搬新家时的场景,兴奋的心情仿佛犹在昨天,“新房面积有90平方米,比原来的房子大了近一倍,两个卧房一个书房,改造一下还可以当三个房间用,为了装修这套房子,我和丈夫没少花心思,但心里很快乐。”王女士说,搬到新家后最大的感受是小区里安静,绿化环境好,楼下还有小公园可以散步,周边有安阳菜场和农贸市场,距离超市又近,生活出行都很方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安阳早已成为瑞安的主城区,当时首批建设的住宅也已成了人们眼中的“老房子”,不少智能化园林式小区逐渐取代旧小区,成为安阳片区的标志性住宅,如风荷三期、信达花苑、欧瑞豪庭、天瑞尚品等一系列高品质楼盘。

    面对日益增多的品质住宅小区,今年快50岁的王女士也在心底有了“换房”的打算。“孩子长大了要结婚,这个房子就显得小了,而且与市场上的新房相比,我们这里无论是小区配套还是小区环境都远远落伍了。”对于像王女士这样的“换房者”,小区品质是她们买房的主要考虑点。

    “综合体”续写未来故事

    “在城市新生浪潮崛起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大背景下,城市综合营运模式则将成为大型房企的转型方向。”近年来,城市的建设与房企发展愈发显得密不可分,在“城市综合营运”的思维之下,品牌开发商们已经一改以往单一造房的模式,而转向“造城”,“新湖广场”便是瑞安房地产发展30年来的典型“造城”代表。

    所谓“综合体”,通俗一点就是将居住、工作、娱乐、购物等要素集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这种项目除了本身是一个大型楼盘以外,还拥有密集的商业配套以及生活设施,甚至会引进各类产业,使得在里面的业主除了单纯的居住以外,还能做到足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工作、生活等多种功能。与其说,“综合体”是一个楼盘,还不如称其是一个拥有完整社会生态的“小城市”来得更贴切。

    在瑞安这样的县级城市其综合体的模式仍多以商场超市百货类领衔,真正可以满足购房者的一站式大型“综合体”尚有待开发。目前滨海新区城市建设“排头兵”——新湖广场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它的出现将填补这部分的空白。

    未来,“在家门口坐地铁,住家、办公、购物均在一个地方解决,孩子就读附近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周末还可以携家人看场巨幕电影,或在商业中心、地下广场逛逛街,抑或是到大型公园里享受愉快的亲子时光”这样美好的生活场景,在瑞安将成为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专版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在现场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随手拍
   第00013版:榕树谭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家周刊
30多年瑞城居住模式实现“三连跳”
瑞安日报 专版 00005 30多年瑞城居住模式实现“三连跳” 2015-4-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