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9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祭祖,塘下人有讲究
至今还保留“添土”这一说法与习俗
塘下陈氏清明祭扫
张宅清明扫墓
邵宅清明祭扫
陈宅宗祠共吃“清明酒”
祭扫陈傅良墓

    清明祭祖,塘下人有讲究

    至今还保留“添土”这一说法与习俗

    ■记者 黄国夫/文  陈立波/图

    4月5日是清明节,很多市民将在小长假期间去扫墓、祭祖。不过,在塘下,市民扫墓可有一些讲究,特别是还有“添土”这一说法呢,这些你都了解吗?赶在清明节到来之前,记者采访了塘下各大宗祠的几位前辈,听他们讲述扫墓的禁忌与需要注意的地方。

    塘下各大宗族都会举行祭祖活动

    记者:塘下每个宗族是不是都会举行祭祖活动?

    陈建土(塘川陈氏宗亲理事会副会长):是的,塘下人的宗族观念很强,每个宗族都会在清明节举办祭祖活动。这几年,随着市民经济条件的改善,每个宗族都想把祭祖活动搞得热闹一点,现在祭祖时彩旗、灯笼、乐队等必不可少。

    记者:祭祖活动一般什么时候开始?

    赵洪锡(赵宅村老人协会会长):这个没有规定,主要看各个宗祠自己的安排,有些宗族在清明节前几天就已经举行了。比如张宅村,4月1日那天就已举行祭祖活动了,不过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在清明节当天举行。祭祖活动涉及很多方面,清明节前半个月,我们就开始准备了,选举祭祖理事会、安排队伍、准备祭祖用的各类器材等,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记者:都有哪些人参加祭祖活动?

    戴云飞(浙南戴氏宗亲会秘书长):因为每个宗族的人数不同,祭祖队伍的规模也有大有小,有些小的宗族只有几十个人,大的宗族往往有三四百人,有些宗族会全村出动。由于宗族脉息众多,有很多外地的宗亲,清明节这天他们会派代表过来参加。在祭祖队伍中,族长(通常是宗族中年纪最大者)、各房房长、大宗子(宗族中辈分最小者)要跟随队伍游行,并在祖先坟墓前祭拜。

    记者:祭祖后还要一起吃“清明酒”吗?

    陈建土:祭祖活动结束,队伍回到宗祠后,大家要一起吃“清明酒”。按照古时的规定,只有成年的男子可以吃酒宴,女性以及未满18岁的男子都不能参加。但是,这几年这个规定已慢慢放开,只要族里的人想参加,都可以过来吃。

    塘下人至今还保留“添土”习俗

    记者:据说塘下有“添土”的习俗,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陈建土:以前的坟墓多数是用泥土建造而成的,时间一久,坟墓上都会长满杂草,有些坟墓因为没人打理,坟墓会被杂草和周围的泥土所掩盖,渐渐不见踪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每年后人来扫墓时,就要将坟墓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再覆盖一些新的泥土,泥土最好是黄泥(在这里黄泥因为是黄色的,所以又称“黄金”,有吉祥的寓意),将坟墓“添”高。这也是塘下一些市民管扫墓叫“添土”的一个原因。

    记者:听说有些人在“添土”时还会在坟墓旁边挖一条沟渠。

    戴云飞:这个主要得看坟墓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坟墓所处的位置会有一定的斜度,这样水就会自然地流到低处。但是有些坟墓所处的位置并没有斜度,这样就容易积水,时间长了会对坟墓造成破坏,这就需要挖一条沟渠,利于排水。挖沟渠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从左往右的流向。

    记者:现在还有没有保留“添土”的习俗?

    赵洪锡:以前,市民扫墓时都会“添土”,不过现在的坟墓都是用水泥建成的,坟墓上不再长草,但是,“添土”的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有些人在打扫坟墓后,仍会象征性地拿一些黄土,放在坟墓后面。

    清明扫墓要注意“前三后四”

    记者:塘下人都是什么时候去扫墓的?

    赵洪锡:和瑞安城区市民大年初一初二去祭拜祖先不同,在塘下,绝大多数市民祭拜祖先都是在清明节期间,而清明节期间的祭拜也有“前三后四”之说,即清明节前三天和后四天为最佳。民间对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祭拜的时间太早,到了清明,祖先可能不知道后人已来祭拜;如果去的太迟,则让祖先等太久,未免伤心难过。

    记者:祭拜那天是不是去得越早越好?

    戴云飞:以前,后人去祭拜祖先有一大早就出发上山的习惯,一来是因为墓地都在山上,路途遥远,再加上交通不方便,需要早点赶到;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前兄弟姐妹众多,大家都想着能在祖先面前烧第一炷香,以便博一个好彩头。现在随着交通条件越来越发达,现代人对是否要早起去祭拜已不讲究,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在早上上山祭拜。

    记者:祭拜祖先有先后顺序之分吗?

    陈建土:这个没有具体的规定,主要看自己的安排。但按我们的习惯,一般是从最亲近的先祖开始,比如父母辈,因为他们曾和自己生活过,感情浓一些。

    扫墓的先后次序也有讲究

    记者:扫墓时,先后次序有没有讲究?

    陈建土: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是按一定的程序扫墓的。到了墓地,先扫墓,就是将墓地打扫干净,为此需要带锄头、扫把等工具;墓地扫干净后,开始祭祀(包括点蜡烛、烧香等)了;最后就是烧纸钱了。

    记者:我发现有些人会带食物前去祭拜,这个有讲究吗?

    赵洪锡:这个是有一定讲究的。食物中要有水果、素菜和荤菜,严格来说,一般每种要有6样,比如我们宗族祭祀时,荤菜一般是螃蟹、鱼、鸡(或鹅)、猪头、肉、鳗鱼干这6样,素菜方面最好要有竹笋,笋是当季食物,在这里是清明的标志,有了笋,祖先就知道清明到了。现在,有些人还会在水果这一类中加入饼干,祭拜完后,分给孩子吃,吃“相能”(瑞安话“乖”的意思)。

    记者:扫墓时是不是不能嬉笑怒骂、相互打闹?

    陈建土:扫墓是件严肃的事,一般我们要求不能出现跨坟墓及供品这种行为,大声喧哗、乱跑乱碰、随处小便,更是对先人的不敬。另外,也不能践踏别人家的坟墓,对其设计评头论足。咱中国人是重视尊重祖先的,一般扫墓时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下通
   第00011版:新居民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人物志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乐周刊
清明祭祖,塘下人有讲究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09 清明祭祖,塘下人有讲究 2015-4-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