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交警连出重拳整治危险驾驶
我市一季度交通死亡数同比下降11%
■通讯员 郑悦慧 记者 金行哲
2015年1月至今,市交警大队相继开展“利剑一号”、“平安春运”、“百日攻坚战”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确保了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态势,第一季度交通死亡事故与去年同比下降。据统计, 1-3月份,我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起、死亡16人、受伤85人。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7.2%、下降11.1%、下降1.20%。
在2015春运启动之前,交警大队就结合我市道路事故防控特点,于1月10日起开展交警“利剑一号”、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酒后驾驶、无证驾驶、“三超一疲劳”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打响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前哨战。春运期间,大队开展“平安春运”专项整治行动,对营运客车进行严管严查,确保春运交通安全。
春运结束后,大队又开展了“严管严查·控案除患·再创平安”百日攻坚战,对营运客货车、危化品运输车、工程运输车、旅游包车、校车、摩托车驾驶人等重点人员进行严管;对营运客货车、危化品运输车、工程运输车、旅游包车、校车、“四小车”等重点车辆进行严查;对酒后驾驶、超速、超载、超员、逆行超车、疲劳驾驶、涉牌涉证、“四小车”、两轮及三轮电动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处。
据统计,1至3月份,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3720起,其中饮酒驾驶58起、醉酒驾驶39起、无证驾驶145起、客车超员24起、货车超载419起、超速1722起、疲劳驾驶380起。
“一个事故的发生,往往牵扯到至少两个家庭。不仅仅是经济赔偿,更重要的是亲人的生命和健康。”交警大队大队长李斌表示,交通整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少发生一些事故,少死伤些人,让更多家庭少受痛苦。
多项整治行动齐管而下
24小时全警上路管交通
目前,春季工程建设陆续开工,工程车运输繁忙,各类不安全因素多,严重危及交通安全,扰乱交通秩序的问题。交警部门专门组织多个行动小组,开展夜间常规巡查,严查工程车涉牌涉证、多拉快跑、酒后开车、乱停滥放、争道抢行、强闯信号等交通违法行为。1月份至今,交警部门已经查获超载工程车124余辆。市交警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严查超载工程车违法行为,绝不手软。
据了解,在百日攻坚战期间,我市交警部门将严格执行“368”勤务,即大队领导每日上路3小时,中队领导每日上路6小时,民警每天上路8小时,最大限度将警力压向路面,增加见警率和管事率。尤其将突出夜间和午间等管理空档期的重点巡控,并每周组织两次集中统一行动,严厉打击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同时,此次交警部门还将突出客运、货运、危化品运输车GPS安装使用及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及农村面包车核载提示牌粘贴及劝导提示工作。联合交通、安监等部门深入客货运企业落实动态监管措施,检查督促所属车辆安装GPS监控系统,实行专人24小时值守,及时发现制止超速、超员和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深入排查抓源头强治危
在严管严治的同时,交警部门还重点加强对104国道、56省道、瑞枫线、农村县乡主要道路、景区周边道路、事故多发点段及临水临涯高落差路段的安全管控力度,排除隐患。尤其是对56省道、瑞枫线及通行农村客运班线的县乡道路均进行滚动排查,对隐患严重的路段要上报采取施划交通标线、安装电子监控、设置减速带、高杆灯等安全措施。
2014年,省市县三级交通事故黑点挂牌整治率达100%,并排查上报411处农村道路、隧道安全设施隐患,并逐步督促推进相关治理工作。在全省首创开发营运客车闯禁自动报警系统,通过GPS轨迹自动分析,对凌晨2时至5时违规行驶的客车,以短信方式,即时告知驾驶人及管理人,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同时,在巩固市区万松路灯6条道路严管示范街和人民医院门口等10处交通乱点整治效果,又新增严管街3条和交通微循环1处,落实瑞安动车站站前区交通共治措施,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