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研发录音软件推进庭审记录改革
解放了书记员 提高庭审效率
■通讯员 程叶静 记者 黄君君
在以往的庭审中均能见到书记员快速敲打键盘进行庭审记录的身影,不过,今后市法院的书记员们就要从繁琐的庭审记录中解放出来了。昨日下午,记者从市法院庭审记录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从去年9月开始,市法院尝试庭审记录改革,自主研发录音软件,以庭审录音录像及庭后誊本逐步取代庭中书面记录。
自主研发录音软件 庭审时间大幅减少
市法院庭审录音软件研发人、办公室副主任叶晓东介绍说,去年7月份起,市法院正式启动庭审录音软件的自主研发,同时对审判庭硬件进行改造,实现了庭审录音录像动态监控、多路录音、双重备份等多项功能。
“经初步测算,刑事简易程序庭审平均用时由传统记录的32分钟,减少至录音录像方式记录的19.28分钟。”叶晓东说,去年市法院率先在刑庭进行试点。从效果看,这些录音录像画面清晰,存储方便,录音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都有可靠保障,并且杜绝了书记员手工记录可能出现的错误。
据了解,今年1月开始,市法院将试点向应用转换,并在11个审判庭安装专门庭审录音设备,包括刑事、民事、金融等案件大部分简易程序庭审。从去年11月至今,全院已运用庭审录音录像记录方式审理案件881件,没有一例在记录上出现质量问题。在今年3月23日,省高院确定向全省推广该软件。
实现法官、书记员的双重减压
4月15日早上9时30分,市法院第12审判庭正在开庭审理我市某银行诉胡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因被告没有到庭,该案缺席审理。“本次开庭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即为庭审记录,不再另行书面记录。”审判长陈也峰在庭审开始后宣布道。记者注意到,原来担任法庭记录的“书记员”换成了法庭听审的“法官助理”,法官助理并不用像书记员一样逐一记录庭审内容,工作量有所减少。
“在庭审中,法官助理只需要开启数字法庭程序、制作庭审签到告知笔录;庭审后,法官助理草拟简式裁判文书,主审法官负责审核校准。”金融庭庭长金秀哲介绍,通过庭审录音录像方式记录庭审、法官助理“听审”案件、撰写简式裁判文书“三步走”,将有效加快庭审节奏,实现法官、书记员的双重减压,提高司法裁判的质量与效率。
据了解,市法院审判一线法官98名,审判一线书记员、辅助人员105名,其中以庭审记录工作为主的共有60名。“全面推行庭审录音记录后,这60名记录人员就可以从繁琐的庭审记录中解脱出来,转为庭前准备、文书送达、卷宗归档等审判辅助工作。”叶晓东说,全面推行庭审录音记录后,一线法官和辅助人员的比例将达到1比1.17,有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
据悉,试行庭审录音录像方式记录以来,市法院的工作效率日渐提升,今年第1季度共办结案件5531件,同比上升9.03%,居温州各法院之首。
“接下来,我院将全面推开庭审录音录像记录方式,并有计划地在已经安装设备的审判庭,试行普通程序庭审记录改革,逐步让书记员完全退出庭审记录,同时将继续探索创新技术,进一步推进庭审记录改革。”叶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