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生态旗、打资源牌、唱旅游戏、发绿色财
湖岭扮靓城市生态“后花园”
■记者 潘敏洁/文
今年4月是全国第27个爱国卫生月。日前,记者走进被誉为“瑞安后花园”的湖岭镇,感受这里的山清水秀,以及该镇对生态建设的执着信念。
近年来,湖岭镇举生态旗、打资源牌、唱旅游戏、发绿色财,着力打造现代生态宜居宜游新市镇,围绕“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大做文章,湖岭风光更加美丽动人。
“五水共治”治出青山秀水
湖岭镇山清水秀,也需要“五水共治”?
“湖岭没有黑臭河,但是有垃圾河。”该镇副镇长沈林海说,去年经过整治,陶溪溪、贾岙溪、溪坦溪、大同溪、山前溪、松坦溪等6条垃圾河已全部“摘帽”。
要想让河水长清,还得从污染源抓起。湖岭镇通过整顿规范养殖场、取缔非法青石加工点、打击非法采砂、截污纳管等多种途径,实现源头治污,确保河道清洁。
湖岭镇是我市的农业重镇,河道的污染源大多来自畜牧养殖业,其中生猪养殖占了极大的比重。沈林海说,最高峰时,湖岭镇规模以上养殖场有73家,存栏生猪3万多头。由于大部分的养殖场没有配备化粪池,生猪排泄物随意排放到河中,严重污染河道。因此,养殖场成为该镇重点打击的涉水污染点。
4月9日,湖岭镇联合电力、环保、镇综合执法办等相关部门、单位开展整治行动,拆除芳庄社区3个污染河道的养殖场。挖机大臂一挥,棚屋被夷为平地。像这样的整治行动,湖岭几乎每周开展一次。
“湖岭镇生猪基数庞大,是许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所以我们采取教育和强制拆除相结合的方法。”沈林海说,执法之前,工作人员都进村入户宣传,要求养殖户尽快整改污染河道的涉水项目,并为其留足处理生猪的时间;对于不听警告的养殖户,将拆除部分养殖场,给予时间整改;仍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手段。
去年以来,湖岭镇共拆除15家规模以上规模场和16家规模以下养殖场,面积1万多平方米,减少存栏生猪1万多头;同时积极探索农牧结合“畜粪回田”生态发展模式,落实农牧结合配套消纳地,有效遏制了污染源头。
目前,湖岭镇已在金川有机稻米基地、鹿木马蹄笋基地、鹿木山药基地等落实农牧结合配套消纳地8000亩,将畜牧所产生的排泄物用于水稻种植,减少化肥的使用,最终实现排污物和化肥向河道零排放的目标。
沈林海说,种养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减少水稻种植的投入,推动湖岭农业发展,同时在源头上解决污水排放,有效保护湖岭的水资源。
同时,截污纳管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湖屿桥(坑源)、鹿木、潮基(溪坦)三个区块的截污纳管工作推进有序,一些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也在施工建设中。”沈林海说。
“美丽乡村”绘出山水画卷
近日,记者走进永安社区呈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小公园,里头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侨村”二字,颇为显眼。
“过去这里又脏又乱,村民乱搭建棚屋当仓库使,给外来人留下了‘脏乱差’印象。如今小公园不仅可以小坐,还成了我村的‘门面’。”呈店村村委会主任何永义说。
呈店村常住人口284户,总人口1109人,其中在海外打拼的村民692人,主要分布在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法国、捷克、希腊、阿联酋等国家。近年来,呈店村非常重视村居环境整治和华侨文化培育,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村内,道路整洁干净,路面难见垃圾。据了解,呈店村聘请保洁人员每天打扫村内卫生、清运垃圾。此外,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组成义务清扫队,定期打扫卫生死角,还与村民签订门前垃圾“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
“平时我们在村里转悠,一旦发现有垃圾都会捡起来,村民也随之变得自觉,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何永义说。
“溪流旁边大多风光秀丽。”用这句话来形容呈店村的自然风光很适合。著名的三十三溪流经呈店村。天气晴好,阳光普照,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鹅卵石和小鱼清晰可见,青绿色的水草在荡漾的溪水中摇摆。
近年来,呈店村利用现有山水资源和侨文化,积极开发旅游项目,增加村民收入。如今,呈店村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呈店村是湖岭镇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片段。今年,湖岭镇上报“美丽乡村”精品村9个、重点村2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村2个,预计总投资96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资金投入3500多万元。
清洁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湖岭镇充分结合“四边三化”,突出特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建设潜力,扮美扮靓乡村环境。“湖岭在‘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中开展环境乱点整治,需整治乱点226个,目前已整治186个,完成率达82%。”该镇“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副主任郑岩泽说。
同时,湖岭镇强化督查考核,每月定期组织洁化考评,镇环卫所不定期巡查辖区垃圾清扫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四边三化”经费挂钩。目前该镇已有7个垃圾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行,132个村落配备垃圾箱,完成垃圾收集设施更新;严格落实沿街经营户“门前三包”制度,加大对村公共厕所的管理力度,落实专人清扫。随着“四边三化”行动的深入开展,湖岭的路更干净,水更清澈,景更美丽。
“三改一拆”改出新风景
三十四溪缓缓流淌,宽阔的溪面令人豁然开朗。就在半年多前,这里还被一处处违章建筑“霸占”着。
据了解,这些违章建筑位于防洪堤外,大多是附近村民侵占河道搭建的,用于开展农家乐、漂流等经营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许多村民擅自在溪边搭建违章建筑,无序、违章经营,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执法人员多次要求违章建筑业主自行拆除,但业主不听劝告。去年6月,湖岭镇联合水利等部门,组织300多人依法强制拆除三十四溪沿岸的违章建筑,拆除面积达2400平方米。
湖岭镇大力开展“三改一拆”,集中开展违章建筑排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违章信息档案库,把好新建“违建”管控、现行“违建”拆除这两道关,坚持把涉水“违建”、污染工厂作为攻坚重点,强力推进拆违工作。
走进盐店村,一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小花园“跃”入视线。花园虽小,可是灌木错落有致,为单调的行车旅程增添了一丝新鲜。
据了解,这里原本是青石加工作坊,两三间简易房屋搭建在公路旁,露天堆放着大量的青石原材料和半成品。去年6月,“脏乱差”的违章建筑倒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小花园。
自创建“无违建镇”以来,湖岭镇在全部161个村(居)完成“无违建村”创建,同时创建3条“无违章道路”和1条“无违建河道”,在全镇范围内形成真管真严、长管长严的局面。
去年以来,该镇已开展联合执法84次,出动执法力量约4600人次,共拆除存量违章120处,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新建违章建筑58处全部拆除,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非法“一户多宅”47件全部拆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