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是原新华乡的繁华地带,这里兴办了塘下最早的民营鞋厂
曾出过24岁的年轻博士
南河沥 (陈银贤 摄)
老塘路(陈立波 摄)
博士路 (陈银贤 摄)
新华电影院(陈立波 摄)
赛纳老厂房(陈银贤 摄)
南河新老路亭(陈银贤 摄)

    这里是原新华乡的繁华地带,这里兴办了塘下最早的民营鞋厂

    曾出过24岁的年轻博士

    ■记者  黄国夫

    沿塘梅路往返塘下和梅头之间,会经过一个村庄,这便是南河村。这里是原新华乡乡政府的所在地,曾经繁华的老塘路至今仍存在当地居民的记忆里,塘下最早的民营制鞋企业便是南河村人创办的,这里还出过一位24岁的年轻博士。

    曾是原新华乡中心所在地

    “我们南河村曾经是新华乡中心,是新华一带最热闹的地方。”南河村党支部书记陈康平介绍,在实行区域调整之前,新华片区原名叫新华乡,和鲍田乡、海安乡并列,而南河村便是新华乡乡政府所在地。

    陈康平介绍,现在位于前北村的镇武禅寺原位于南河村,俗称南河堂,是当时的一个地理标志,也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乡里问路,只要说起“南河堂”,便能清楚怎么走了。

    从“南河堂”穿过塘梅路,可进入一条老街。老街宽三四米,显得有些狭窄,临街的有些房子还是木质结构,给人一种萧条感。然而,在二三十年前,这条老街曾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

    “这就是老塘路,南连汀田、莘塍一带,北通场桥、海安,一直到梅头,是当时的交通要道。”陈康平说。

    这条老街是当时商品流通贸易最主要的场所,街两边店铺林立,打金店、钉秤店、圆木方木店、弹棉店、理发店……店挨店、铺连铺。尤其到了涨潮时,捕鱼的“捉涂人”回来,纷纷赶到这里交易,鱼虾鳗蟹更是将整条街“塞”得满满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伏彼起。

    除商铺外,南河人记忆深刻的还有老塘路旁边的那家电影院。“那时的休闲活动不多,看电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傍晚时分,附近村的村民都会跑到这里来,很是热闹。”

    老塘路的辉煌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上世纪末,随着塘梅路等道路的修建,这条狭小的老街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

    “我们从小就在这条街上长大,现在让我回想哪间房子开什么店铺,都还可以想起来。对我们南河人来说,这条老街承载着很多情感。”陈康平说。

    南河村里有一条博士路

    除了老塘路,南河村的另一条街也有故事。这条街叫博士路,因一位博士而得名。

    这位博士叫李泓棣(原名李洪弟)。据新华中学报告文学刊物《太阳,从他们手中升起》中一文《说一个年轻博士》记载(原载于1993年3月16日《温州日报》第三版),1985年,李泓棣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电子系,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从研究生毕业并被免试录取为博士生。那一年李泓棣才24岁,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1992年,李泓棣发明的“高速瞬态波形记录仪”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使用科技发明大奖”。那年冬天,他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代表参加“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受到万里、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小时候家里穷,我弟弟差点就辍学了。”李泓棣的二哥李成火介绍,李泓棣在家中排行第六,因为家里穷,其他兄弟姐妹都没读过几年书。李泓棣读小学时,因为没钱交学费,父亲差点就叫他退学了。后来老师、校长纷纷上门做工作,并免了其学费,他才得以继续读书。

    李泓棣从小聪慧,学习又刻苦,小学、初中都跳了级,十二三岁就考上了瑞安中学。高中毕业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都向他投来橄榄枝,抱着“中国发展靠科技”的理想,李泓棣最终去了中国科技大学,专注于电子科技研究。后又到香港求学,现定居美国。

    上世纪末,瑞安各镇街为道路重新取名,制定路牌,南河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将李泓棣居住过的地方取名为博士路。

    南河人最早办起塘下民营制鞋企业

    以汽摩配闻名的塘下,其实也有一批制鞋企业,而塘下第一家从事制鞋的民营企业,就是南河人创办的。

    在塘梅路南河段,有一家企业引人注意,这便是浙江赛纳集团。

    “我们从1978年开始做和鞋有关的产品,可以说是塘下最早一批从事制鞋的民营企业。”浙江赛纳集团副董事长陈则林是南河人,他回忆,1978年,他的哥哥陈则娒在和别人闲聊中得知鞋类市场广阔,便和他试制出两台设备,用废塑料做鞋底,从此和鞋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3月,他们找来了8位亲朋好友,集资1.5万元,办起了塑料鞋厂。由于是一帮门外汉,又没有钱买鞋机,只能用土方法自己开发鞋机装备。当时的产品生产销售都按计划走,鞋子做出来后到哪里卖成了一个难题。陈则娒得知当时的瑞安县百货公司有一个地方产品协作站,便拿着产品叩响协作站的大门,跑了近十次,协作站的工作人员最终破例吸收其加入协作组织。1982年,全国百货会议在江西萍乡召开,陈则娒挑着4箱凉鞋新品去参会,拿下了10万多双的订单,这成了该鞋厂的发展转折点。1983年底,鞋厂不仅偿还了欠款,每位股东还拿到分红1万元,大家都成为了万元户。

    1984年,由于股东间产生分歧,4位股东退出,陈则娒等人回到南河村,成立了瑞安市春雷塑料厂,在自己家中生产。由于市场大,产品好,1986年,春雷塑料厂成为温州首家产值突破300万元的股份制企业。

    随着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赛纳集团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多、品种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安全鞋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产业潮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随手拍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曾出过24岁的年轻博士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10 曾出过24岁的年轻博士 2015-4-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