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督查组启动今年第一轮“五水共治”督查
3天时间走遍11项治水工程、22条已治理河道
■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朱春
上周,若是您恰巧经过某个河岸桥头,您就会发现那里聚集着一群人,对着河道环境仔细观察。4月13日-17日,以省发改委稽查特派员陶国胜为组长的省第十六督查组一行,来瑞开展“五水共治”督查工作,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一轮督查。
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走访现场等形式督查治水工作,并利用3天时间走遍了我市11项治水工程和22条已治理河道。在充分肯定瑞安“五水共治”成绩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做好2015年治水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听取汇报
治水关键年 力度不能减
4月13日,省第十六督查组在市政会议中心召开汇报会。副市长冯金考、倪希杰,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市治水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倪希杰向督查组汇报我市“五水共治”工作情况。自“五水共治”擂响战鼓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合力攻坚,通过要素保障、污水先治、系统联治,打出一系列治水组合拳和攻坚战。
治水的确动真格了!身边的变化,老百姓感受最深:河水由黑变清,河面由脏变洁,河道由乱变新,河岸由杂变美……随着治水工作渐入佳境,今年我市提出将全力打好污水治理、洪涝供节、水岸同治、长效治水四场战役,巩固提升全市治水成果。
陶国胜表示,今年是“五水共治”第二年,也是关键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去年建立的省督查组工作必须保持原班人马、高压态势继续实施。这也传递出一个信息,即省委省政府依然高度重视“五水共治”工作,要求基层工作力度坚决不能减、不能松,要按照既定目标踏踏实实做下去,共同助力“两美浙江”建设。
会后,督查组查阅了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台账。
走访现场
要求加强工程建设 斩断污染源头
4月14日-16日连续3天,督导组一行深入现场,督查了解我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水利工程建设、黑臭河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情况,3天共督查了11个治水项目和22条已治理河道。每到一处,督导组都详细询问工作进度,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现场分析和指导下步工作。市府办副主任、市治水办常务副主任丁良才陪同督查。
“看,这里排放的尾水不合格。”督查组一行来到马屿镇上京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时,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是治水之战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将严重污染河道。实地走访中,督查组深入马屿、高楼等地督查了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并要求我市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效果的检查。
拆违,清淤,驳坎,河面、河岸保洁……塘下镇是我市治水重镇,去年经过大刀阔斧地治理,沙河、陈岙河、八水浃等黑臭垃圾河“旧貌换新颜”,展现出生态河道的迷人美景。
一行人来到塘下督查河道治理情况时,对这几处生态河道大加赞赏。特别是看到原黑臭河沙河河水清清,更是赞不绝口,“这里的水真不错,都能游泳了!”
有好有坏、有喜有忧,可以说是我市黑臭河道治理的真实写照。
莘塍街道黄家浃长约1133米,流经中村、下村、农场村等多个村,这些村都是该街道人口较密集的地方。该河已于去年实施了清淤工程,细看河岸,驳坎、绿化、公园等一应俱全,美丽水景初显。但污染源问题一日得不到彻底解决,河水治理成果便无法持久。
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我市不少“摘帽”河中。在4月初市治水办组织的五水共治“回头看”活动中,河道整治成果巩固难成为摆在治水者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关键是要推动截污纳管工程的建设。”督查组一语中的,要求我市对全市片区截污纳管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评估,一方面要保障工程资金尽快到位,加快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河道治理工程截污纳管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优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污染重、影响面大的区域。
此外,督查组还先后实地查看了江南、高楼、湖岭、陶山4个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进度,指出这些工程进展较快,已接近尾声。但提出相关工程配套的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迟缓,需要进一步加快,以免日后出现整个系统工程开工不足和无法运行等问题。
在这3天时间里,督查组还了解了印染园区建设、湖岭镇自来水厂、愚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情况,对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也对全市治水工作成果和难点有了一次直观的认识。
反馈意见
治水任务重
需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经过一周督查,督导组对我市去年以来的 “五水共治”工作表示满意,认为我市的治水工作领导重视到位、工程推进到位、整治措施到位、全民发动到位,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督导组就进一步做好2015年治水工作提出了5点建议和意见,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考评、工程质量的监管及工程后续的维护,让农村治污设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要切实保障资金,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和黑臭河道治理工程的截污纳管工作,真正治好90条省挂牌的黑臭河;三是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污水收集系统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周边污水都能入厂处理;四是要坚持水岸同治,全面打好治水、拆违、河边三化等组合拳,切实提升沿河治理环境;五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做到人心不散、资金不减、力度不松,同时要强化宣传,进一步形成全民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丁良才表示:“‘五水共治’绝非一时一日之功。比如拿黑臭河治理来说,河道污染是长期形成的,想要根治,并非捞一捞垃圾、换一换水就能奏效。必须要靠截污纳管工程切断污染源,否则问题很快就会卷土重来。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督查组提出的建议与意见,结合当前‘五水共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该上工程的上工程,该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加强非工程措施,系统、全面地推进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