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事关民生
何不“主动”一点
■王国荣

    事关民生

    何不“主动”一点

    ■王国荣

    原本安静的住宅,却突然来了噪音,而且离得很近,这确实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近日,多位网友向《瑞网议事厅》官网、微博投诉,万松隧道西入口南首、体育小区北侧有一块空地,今年2月下旬开始,一家货运公司的大货车每天在此进出装卸货物,晚上10时许还在工作,车辆发动机发出“突突突突”的噪音,让附近居民睡不安稳(详见本报4月23日第9版报道)。

    旧房拆迁、土地征用后被闲置甚至多年抛荒的事并不少见。为减少这些地块的浪费,有的空地成了临时停车场,有的被一些公司租用成仓库。这些被闲置、抛荒的土地,期间也出现过牵涉经济等问题的纷争,也发生过火灾、溺亡(有水塘的空地)等不幸事件。像本市体育小区前的这块拆迁后空地,租用给了一家货运公司,成了一个货物装卸、中转的露天仓库,汽车噪音让周边居民夜不能寐,其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

    现在,小型货运公司要想在城区找一处装卸货物的地,可以说是越来越难了。于是,那些闲置的拆迁征用地块,就成了“价廉物美”的临时租用地。这不是货运公司的错,关键问题还是在这些地块的主人,怎么合理利用好暂时被闲置的地,既不让它成为垃圾山、积水潭等有害地块,又能生些“小财”。但是,如果租出去后,这污染环境的垃圾山又变成一处扰民的噪音污染源,那就成了一桩得不偿失的买卖。

    应当知道,货车装卸货物是不可能不发出声响的,尤其夜深人静时分,别说是装卸货物,就是货车特别是大型柴油货车的停车和启动声所发出的噪音,就吵得人够呛。据记者现场采访得知,体育小区的楼房,远的与这“兴通卸货点”间隔20余米左右,近的像虞女士所住的楼房仅3米距离,哪怕是她做一面隔音墙也是没法安睡的。土地所有者虽收进一笔“减少浪费”的租金,但无疑是“卖”出了大片噪音。试问,这笔“小财”,是不是建立在牺牲居民健康利益之上的呢?

    土地征用、旧村改造用地拆迁后因故不能马上建设,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折违建、“四边三化”,目的是为了改变“脏乱差”环境,造福于民,然而从早到晚货车发出的各种噪音此起彼伏,“晚上经常被吵醒,小孩更是被吵得不停哭闹”,这远比臭气熏天的垃圾污染要严重得多,噪声虽然不像垃圾看得见,但其“声波穿透双层玻璃直刺入耳膜”,对健康的伤害更大。

    还有一点非常令人遗憾,那就是经常在媒体报道中见到的:市民如发现什么什么事,可拨打哪个哪个电话投诉。为何喜欢这样“被动”,就不能“主动”作为吗?按理,某家公司有没有办理过相关审批手续,应该是相关管理部门最清楚的,百姓群众怎么发现,难道相关公司会向居民出示证照吗?同样,这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噪音就在那里,大货车没日没夜在那里轰鸣,非要居民拨打热线投诉不可吗?就不能主动到现场调查一下?职守在哪里?责任在哪里,作为在哪里?一心为民又在哪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 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科技瑞安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聚焦点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有话说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职称评定
岂止是给员工“镀金”?
■黄朝江
事关民生
何不“主动”一点
■王国荣
取消加分
捍卫教育公平
■陈桂芬
“辞职信”引发的哲学思考
■金粟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10 事关民生
何不“主动”一点
■王国荣
2015-4-27 2